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关键词 刘绍棠
运河之子刘绍棠
丁长志 作于 2007年1月7日

  郑恩波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2月24日

  每当枝青叶绿、草长莺飞时节,我就要想起刘绍棠少年时代的成名作《青枝绿叶》,想起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同成千上万的业余作者、读者、同学、乡亲、同事等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深情厚谊。

  刘绍棠是新中国文坛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传奇人物。他13岁就开始发表小说;16岁时写的《青枝绿叶》竟被大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看中,发表的当年就作为教材被选入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刘绍棠20岁就出版了7本书(其中有《运河的桨声》、《夏天》两部小长篇),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21岁被打成“右派”,成为文艺界“十大右派”之一;他被放逐乡野也毫不气馁,在荒屋寒舍土炕上写下了《地火》、《春草》、《狼烟》3部长篇小说;他52岁中风偏瘫后,在近9年的时间里,拼死拼活地劳神鏖战,在硬床和轮椅上,创作出《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孤村》、《村妇》3部长篇小说和数百篇随笔,创造了一个重残人的辉煌,并且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编选、校订了共计400余万字的10卷本《刘绍棠文集》。

  凡是与绍棠有过接触、交往的人,都被他爽朗豪放的性格、把心挂在胸膛外边的火热情感所感动。其实,这不是他感情世界的全部,他的感情世界中还有温慈柔媚的一面,对人有求必应的平民气质和侠义精神就是最好的体现。举例说,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上世纪50年代的学生经历坎坷。1979年初,绍棠重新站起来之后,他请求绍棠帮忙找个工作。绍棠与他并不认识,但他亲自出面找了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局长为其解决了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后来,这位先生临终前还反反复复地嘱告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刘绍棠伯伯。

  《平凡的世界》作者、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是刘绍棠很重视的文学新人。路遥英年早逝,扔下一个需要好好养育的女儿。绍棠人缘儿好,交际广,路子多,是文艺界人所共知的热心肠儿。作协领导找他商议,提出要找一个教育质量高,又有住宿条件的中学,以保证孩子的学习和安全。多情重义的绍棠马上想到了自己的母校通州潞河中学。绍棠是潞河中学校友基金会副主席,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校领导根据绍棠的推荐,于1993年春收留了路遥的女儿,给了她许多特殊的照顾与关心。

  1990年初,绍棠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说到自己的“瘫足已有三个脚趾能蠕动”。一位读者看了这几个字非常高兴,因为她丈夫也患了同病,医治一年,未见明显疗效。于是她便给《北京晚报》写信,请转信给刘绍棠。绍棠见信后立刻提笔给她回了信,告知该疗法疗效不大,肉体极其痛苦,自己已中止不用。后绍棠接到该读者的感谢信,觉得几天前给她的复信太简单,未能对向自己求助的病友尽到责任,于是又给其丈夫回了一封信,细说自己病情,并说,你比我年轻,恢复得会更好。但要面对病情的现实,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坏的准备,争取好的效果,紧紧地握手!显然,绍棠是在结合自己的病情给一个不认识的病人做思想工作。话语句句情真意切,口气平等。一个著名作家如此平易、善良,在重病中连续两次不厌其烦地给素不相识的病人写信,以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唤起他人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多么难能可贵!仅凭以上几件事,就可以理解刘绍棠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通州人民为什么连续10多年一直拥戴他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并且一连3届荣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他病逝以后,竟有成百上千的人自发到八宝山向他的遗体告别……

  在绍棠70诞辰到来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以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
  
   [2007-02-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刘绍棠的小说  摘自《语文天地网》网站。
下一篇  →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北京病逝 返回本集 我要上传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