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二册 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突出两个习惯的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从两个习惯的培养顺序安排看,先听后写合乎认识的规律,合乎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语言表述看,“倾听”更加贴近课标,“勇于”更加切中时弊,“认真写”更加关注过程。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思想: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长期训练。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天长日久,就会让这些外在的行为变成孩子内在的、自觉的行动。习惯对学习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2、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298个,只要求认识的185个。教材中的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集中识字共8课,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大量的生字随课文出现,进行识写。
  无论哪一种识字途径,都要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词句的意思。因为识字始终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采用多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识字。
  3、阅读
  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共选编课文26篇,其中写景状物的6课,记事(含生活见闻、童话故事)为主的11课,写人为主的(包括人物故事)7课,古诗1课,“文包诗”1课。内容涉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受,对社会风情的了解体察,对优秀文化、高尚品德、科学精神的颂扬,对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注等。课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语文规范,内涵丰富。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一是把培养认读能力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突出了读书、写字两大重点。26篇课文中有20篇只安排朗读课文和描红写字两项作业,其余6课也都把朗读、描红两项作业放在前面,再增加一点说话、造句、表演等加深或拓展阅读效果的活动。这样做完全体现了《标准》提倡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二是注重语言积累。26篇课文,要求背诵的达14课,占54%,这是符合儿童记忆力高于理解力的年龄特征的,抓住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一些好东西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4、单元练习·学用字词句
  与过去的相比,单元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板块,其功能有所变化。原来的“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巩固单元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新的“学用字词句”板块,其功能有所扩展,如探究的功能、迁移的功能、锻炼手脑并用的功能、与其他课程融合的功能、多方面运用语文教育资源的功能等等。

  二、教学建议
  识字篇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2、认真写好铅笔字。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4、循序渐近、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阅读篇教学建议
  1、激发情趣,让学生做好阅读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在阅读前做好两个准备:
  一是情感态度的准备――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
  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要激活已有的经验,调动大脑里相关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与课题内容之间相似性和衔接点。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使他们借助已知预测未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
  2、加强认读,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连贯。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最终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课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3、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级尤其是这样。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一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如读《咏华山》第三自然段“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一诗句,学生可能不太懂,要是回过头来,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读:“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上下文结合起来,对照阅读,就能比较顺利地了解诗句的意思。再如“情不自禁”一词,除了结合上下文,还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回忆自己遇到特别开心的事,忍不住要唱、要跳、要表现自己的情景。这样对词义的感悟就会更加具体、真切。
  二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其一是要学会“循文明像”,即凭借语言符号展开想象,建立事物的表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也可以借助课文图画,来帮助自己建立表象。对于某些比较生疏的事物,还可采用实物、挂图、投影、电脑课件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其二是要学会“循像明意”,即透过画面去感受课文的意境。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各种角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读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可引导学生看看插图,把小男孩与大山联系起来展开想象,就能感受到爬山的艰苦和孩子的坚强。再读读“啊!华山真高哇!……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稍加想象,就能感受到华山的高险和登上华山的惬意心情。
  4、组织演诵,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内化。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建构过程,小学生还缺乏这种自我建构的能力,老师必须给予切实的帮助。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表现。在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可以自读欣赏、听读欣赏,还可以眼看画面、耳听配乐朗诵、嘴跟着吟和,双脑并用,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多要素融合,以帮助学生多重记忆,整体吸收。进而再让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运用语调,配上表情动作,反复品味咀嚼,达到熟读成诵,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二要引导升华。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开展创造性阅读和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比如分角色演诵,改编成解说词、导游词来演说,当成课本剧来表演等。总之,要彻底改变应试性、习题化的琐碎机械的作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性、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07-12-3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终身  摘自《桃园小学》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