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北师大版第一册北师大版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五册北师大版第六册北师大版第七册北师大版第八册北师大版第九册北师大版第十册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一册 两件宝 片断赏析
《两件宝》教学案例
作者:陈玉玲
  
  一、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两件宝》编排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中。这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老先生写的一首短小的儿歌。儿歌共有4句。课文以通俗的话语讲述了手和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一切创造都要靠它们。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识字和朗读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道理,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本课时学习含有新笔画“弯钩”的“手”字)。本课不宜过多进行课文内容剖析,而是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学生分析】入学刚刚两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记忆力极强,读过两、三遍的文章很容易能够背诵。但是其中的字不一定认识,更难说掌握识字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生字等教学环节,突破学生识字的难点,提高识字的效率,加深了对汉字的记忆,逐渐掌握识字规律。识字的整个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法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主线。将各种途径的识字方式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一堂课后,能够知道识字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识字是很有用的。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课文的态度以及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力求使课堂结构设计讲求科学性、实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创设识字环境;
  2、缩小语境,认读词语;
  3、认读并记忆从文章中摘离出来的汉字;
  4、学习写字,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5、在回到整体通读课文、理解课文、试背课文;
  6、拓展延伸。

  二、教学过程

  片段一:谜语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话音未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喜欢!”我没有马上说出谜语,而是提出了要求:“比一比,看看谁的小脑瓜儿转得快,小耳朵听得最清,小手举得最高。”一下子,学生不但有了猜谜语的热情,还从道理上懂得了猜谜语需要动脑,紧紧扣住了本课主题。随即,我说出谜面,让学生进行竞猜:“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根据谜语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手”。我马上抓住时机,又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快?”学生自然回答说自己动脑想了,我把“手”和“脑”板书在黑板上,板书“脑”字时就讲道:“脑”和我们的人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其实这是在暗示给学生识字规律。现在,学生提出的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在自己是引导者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主动参与,师生共议学习这些不认识的字。之后,我说道:手和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自然引出课题,同时采取巧妙的方法识记“件”和“宝”,并组词。
  “猜谜语”活动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进行了谜语竞猜,又学认了生字,还引出了课题,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片段二:充分读书,读中识字
  揭示课题之后,我设计了多种有层次的读书活动: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2)听老师范读课文,听清字音,看准字形;
  (3)学生自己读文:第一遍自读课文一一挑出不认识的字;第二遍听读课文——重点听清不认识生字的字音,看准字形;第三遍同桌互读课文——互帮互助认识生字;第四遍自己读课文——自检是否已经真正认识生字;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了“手”和“才”的识记与书写指导,特别是利用肢体语言识记生字,令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在学习课文后,再回到整体读课文。就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中轻松地识字,培养了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识字目的。
  随文识字,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有要求的朗读中,读通了课文,读准了字音,为下一教学环节中生字的学习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单个汉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片段三:缩小语境,认读词语
  学习词语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出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哆唻A梦的图片,随即,利用课件,学生自动读哆唻A梦靠大家的词语。学生学起新词语来轻松愉快。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认识汉字,要教给学生这样的识字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片段四:掌握方法,自主识字
  认读词语之后,课堂上进入到难点环节——认读生字。有了学生对课文的充分朗读,对词语的认读,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一)掌握方法,自主识字
  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本课要求认识的带拼音的生字,没有急于像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当学生读文挑出不认识的生字后,用启发的话语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共同讨论,回答道:看(联系上下文、拼拼音)、听(听老师读、听同学读)、问(问老师、问同学)、查(动手查生字表、查字典)。教师便趁势鼓励: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会不认识的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小主人翁的精神很强。课堂上,他们有的在用本学期刚刚学会的新方法拼拼音自学生字;有的发现了不认识的字,机灵地看看课文中它在哪句话中,读读课文,再读读生字;有的和同学互帮互学;还有的小组里也觉得难,就高高举起了小手,向老师请教——那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连老师都受到了感染。我把三个难掌握、易读错的字写到黑板上,大家共同学习。
  (二)寻求规律,记忆生字
  1、直观课件,有趣难忘
  七、八岁的孩子,刚刚步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处于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语言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日常用语,而无法用文字表达。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一些字谜,学生们很感兴趣,并很快猜出谜底,而且记忆深刻。这样,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画,减轻学生识字难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2、象形会意,有助理解
  “工”是象形字,在出示这个生字时,我说道:它多像木工叔叔手里用的工具呀。一句貌似不经意的话,却揭示了这是个象形字;“宝”是个会意字。根据字理,我编了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我家有块玉,盖上怕失去。
  3、比较观察,辨析比较
  “又”、“双”:我把它们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使学生自己发现“双”的左半部分的“又”,把“捺”改成了“点”。
  “劳”、“动”:我把它们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有“力”字。进而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劳动,做出努力。

  片段五:回到整体,读文理解
  学生初读了课文,学认了生字词,我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在回到整体读文。学生读起来流畅多了,对课文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趁此机会,我提问:“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随即出示填空,让学生体会手的重要性,从而讨论,得出结论要手脑并用才能又创造。紧接着问:什么是创造?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创造的含义,巧妙引出课文重点句的理解:“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在学生自由发言之后,我出示了表现人类聪明智慧与辛勤劳动的图片课件:长城、中国结、神州七号飞船、水立方、鸟巢、鞍山玉佛苑、鞍山市府广场等。看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启发式的语言,使学生们充分理解到:这些都是我们的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的功劳,是劳动人民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从而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加上一些动作等。最后满怀深情地说:“只要我们好好利用手和脑这两件宝,相信我们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让我们创造快乐、创造成功、创造收获吧!”
  我和学生们轻松的上完了这节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探究、发现,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力争体现这些新理念——新课程,我们实践着!
 
   [2015-09-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两件宝》片断赏析之一  摘自《鞍山市立山区通山小学》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