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一册 阳光 教学设计
《阳光》教学设计之六
作者:韦虹
  
  《阳光》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通过阅读继续建立句和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通过初读、细读、品读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抒发的情感融为一体,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明明亮亮,暖暖和和;冬天停留时间短,夏天停留时间长。来到屋里,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不赶就走。”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阳光。)
    学课文前带领学生到室外寻找阳光,体验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课内交流收获,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描写阳光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阳光的。
    (设计旨意:通过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订正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以下几个字词的读音:
   3 记住字形。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哪些字容易读错或写错。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好吗?
    (设计旨意:这是学完“汉语拼音”后的一篇课文,教学时应落实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要求,并把识字作为重点。在生字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认识:①阳光是宝贵的;②阳光宝贵在什么地方;③阳光是大家的。可安排下面教学环节:
   1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引读第1自然段。问:为什么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太阳发出金黄色的亮光;阳光像金子一样宝贵。)
   3 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阳光宝贵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4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进一步感受阳光的宝贵。
     例: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___了。菜园里的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了。
    (1)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动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
    (2)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长长的锦缎。从这句话中你会想象到什么?(在阳光照耀下,山水、田园、树林、庄稼……更加美丽了。)
   5 阳光不仅洒遍田野、高山、小河,还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家里。自由练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身上的感觉。(教师重点指导“跳”字的朗读,突出阳光的美好及可爱。)
     阳光这么可爱,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认识阳光是提不住的;阳光是大家的,它给每个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6 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设计旨意:这篇课文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应回归整体,联系全文思考,感受阳光的宝贵。)
  四、识记字形,理解词义
   1 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
   2 找出课文中带“日”的字,读一读再组词。
     早 星 晨 春 香 阳 晚
   3 学习新笔画“竖折”,“竖提”。
    “山”和“出”:“山”的第一画是“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画是“竖折”,第三画是“竖”。“出”字的第三画是长竖,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共五画,不是由两个“山”组成。
    “长”的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横”,第三画是“竖提”,第四画是“捺”。
   4 书写“山”、“出”、“长”三个生字。
 
   [2010-07-2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五  摘自《鞍山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网站。
下一篇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