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北师大版第一册北师大版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五册北师大版第六册北师大版第七册北师大版第八册北师大版第九册北师大版第十册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一册 教材分析
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
——谈北师大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使用体会
鸡西市和平小学 刘丽艳
  
  如今,课改的春风以吹遍祖国各地,新教材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着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此时,我作为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一学期以来使用北师大语文教材的一些体会。

  一、活用教材,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仅从一年级上册看,就给我们教师和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教师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理念上教学,无疑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应彻底屏弃传统落后的旧观念,学习并运用新课标提倡的新理念。用活用好新教材,使学生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利用教材,想象创新。
  手捧北师大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好材料,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合理利用它。如教学《小鱼的梦》一课,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说:“小鱼在这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里睡觉,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们猜猜,它会梦见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眼睛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小鱼梦见风儿给它唱歌。”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唱歌,海藻在跳舞,小虾在欣赏。”还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过生日,小虾和乌龟等许多好朋友都来祝贺,他们在一起吃蛋糕,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从他们的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了儿童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可以说这是小鱼那甜甜的梦,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另外,看似枯燥乏味的汉字其实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创新的好材料。有些汉字如果引导学生采取想象法来记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记得在教学《我长大了一岁》一课的生字时,在一年五班试讲的时候,一个孩子记弟字的方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把点撇看成是小弟弟的头,横折横,竖折折钩看成是小弟弟的身子,竖和撇看成是两条分开的腿,这就是淘气的弟弟,所以我记住了弟字。”如此丰富的想象,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而就在此时,我对想象力有了更深的感悟。可以说,想象是儿童最可贵的财富,它是会飞的思维,是创造的雏形,是创新的潜力空间。他为创新开辟着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能力,墨守陈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入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挖掘教材发散探究
  发散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能深入理解研究教材,适当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必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材中十五单元的一首儿歌《小鱼的梦》非常富有童趣,其中最后一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就极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在功能,蕴含着极大的探究空间。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还可以说谁做了个甜甜的梦,怎么样咂咂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活跃起来,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小鸟做了个甜甜的梦,拍拍翅膀咂咂嘴。”有的说:“小狗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有的说:“小猪做了个甜甜的梦,伸伸懒腰咂咂嘴。”还有的说:“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小手咂咂嘴。”此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都已化成了纯真的话语。我想:这纯真的话语不正再现了孩子们那勇于创新的心灵吗?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当学生已经深入理解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鱼儿爱大海,鱼儿有一个蓝色的梦。你还能说出谁爱什么,他有一个怎样的梦吗?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更是百花齐放,纷纷显示出各自不同的创造天赋。像我们爱祖国,我们有一个成为祖国栋梁的梦;我们爱祖国,我们有一个红色的梦;花朵爱阳光,花朵有一个金色的梦;蚯蚓爱泥土,蚯蚓有一个黄色的梦;我们爱老师,我们有一个温馨的梦;我们爱校园,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梦等等诗一般的语言纷纷脱口而出,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大家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一定非常熟悉,备课时我就在想雪地并不是留下动物脚印的唯一办法,我何不从这入手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呢?于是,如果没有下雪,你有什么办法取下动物们的脚印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结果课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反应非常强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说出了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办法。有的说:“在地上铺一层细细的沙子,动物从上面走过之后一定会留下脚印。”有的说:“还可以在地上铺一层白面,动物从上面走过之后一定会留下脚印。”有的说:“拿一张白纸,然后把动物的脚蘸上墨水,这样从纸上走过之后就能留下脚印了。”还有的说:“动物的脚沾上水以后,在水泥地上也会留下脚印的。”此时我惊喜的发现,他们年龄虽小,但思维是多么活跃,多么乐于探究,只要平时多启发诱导,为他们创设发散探究的空间,必将使他们在创新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本身没有明确揭示,而又能诱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空白”之处,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语文学习洋溢着无穷的创造力。
  3、补充教材拓展积累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资料:一位青年人向鲁迅请教写作技巧,鲁迅告诉他:“我没有专门学习过写作技巧,请你读读那些素有定论的文章吧,里面就明摆着怎么写。”这足以说明积累的分量有多重。另外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老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呱呱坠地时,一言不会,一周岁左右说出简单的妈、爸、水等,两周岁左右就能自如运用语言,说出奇妙的句子。为何口语学得如此快,效率如此高?因为他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而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跟众人交往,接触了天文数量的言语例子!以平均每天听100句话计算,每句10字,每天就是100字,一年即36500字,两年即73000字!就是说,孩子学会口语,等于两年读了五六部长篇小说。学书面语,小学六年级教材才多少字?因此从孩子刚入学,我便增大他们阅读量,打破封闭的教室,让他们回归生活,阅读名著,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如:名言周、故事周、成语周、优美词句周等。积累的内容通过课前训练的形式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积累更多更新的知识,这样一学期下来,最多的同学可积累名言名句近50个,成语近100个,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知识储备呀!学生在这样大量的积累中难道还不能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用吗?

  二、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入学教育中的《上学歌》、第15课“语文天地”中的歌曲《劳动最光荣》都是教材中现有的音律美教材。在教学中我们不可随意的走过场、搞形式,忽视其培养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另外,教材中《小小的船》等课文,教师也可灵活运用,让孩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可以让学生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山村》可以通过画山村美景来体会山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太阳》《小鱼的梦》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玩一玩中感受游戏美。活泼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能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的天性,将有助于扬长避短的完善课堂教学。在教学《数字歌》时,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学拼音时,为了区分b、d、p、q、ui、iu等相近声、韵母的识记难点,我和学生玩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在教“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时,我采用的则是对口令的游戏;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猜字谜、编口诀、顺口溜、开火车、拼图、捉迷藏、找朋友等游戏形式进行。就在这样游戏情境的创设中,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了玩中学、学中乐。
  4、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美。北师大教材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美,体会小母鸡的闪光点。另外,在教学《玛莎长大了》、《想飞的乌龟》等课文时也可同法教学。
  5、在编一编中感受创造美。学生都有创作的欲望,在习得语言、感悟语言的同时,都想运用语言创编一些浅显的故事、谜语、儿歌等文学形式。我们可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创作欲望,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模仿课文,创编出自己喜欢的文学形式。如学习《我长大了一岁》时,学生们创编出的儿歌有:小草小草,看见我不要摇头,再也不踩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铅笔铅笔,看见我不要害怕,再也不掰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学习《早操》时,学生创编出小白兔起得早,跳来跳去,在草地上做操等好听的儿歌。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后,学生们又编出了春天是个魔术师,它轻轻一吹,小河化了;春天是个魔术师,它轻轻一吹,小草发芽了;春天是个魔术师,它轻轻一吹,花儿开了。教材是新的,但方法更要新、要活、要多样化。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觉得学习语文真快乐。

  三、巧用资源,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记得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的来到教室,准备上《小书架》一课的生字。谁知我刚出示写满生字的小黑板,一个声音便从下面传来:“这些字我都认识。”接着便听到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上字我认识;每字我认识……”看着学生那兴奋的神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契机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拓宽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呢?于是,我改变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说道:“黑板上一定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字宝宝吧,谁愿意说说你在哪见过它,怎么认识它的?”有的说:“上和下我认识,我在和妈妈坐火车的时候,发现卧铺旁边写着上铺、中铺、下铺。”有的说:“面字我认识,面包、方便面的皮上都有面这个字。”还有的说:“美国加洲牛肉面的牌子上也有面字。”至于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还有的说是自己看拼音认识的等等好多方法。当时的气氛真是好不热闹,虽然打破了预设的课堂走向,但他却成为了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同法,结果发现,学生变得都能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学校,在商场,在街上……都能主动去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做教师的是不是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查齐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呢?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还有一次,那是刚开学没几天,我在教室里饶有兴致地讲着练习题,而此时外面正下着小雨,可谁知,淅淅沥沥的小雨竟抢了我的风采,学生们的心思早已和小雨融为一体。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宝贵资源吗?于是,我也把习题抛于一边,和学生们一起欣赏雨景,并且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雨声像什么?给它取个名字。学生们有的说:“雨声像炒豆子,叫豆子雨。”有的说:“雨声像弹琴,叫音乐雨。”还有的说:“雨声像闹钟的声音,叫闹钟雨。……”
  这宝贵的课程资源早已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语言的翅膀,它诗化了孩子的心灵,诗化了孩子心中的想象,那一个个富有童趣的、可爱的名字也由此诞生了。看来,做教师的还真应该具有善于发现课程资源的慧眼,巧用课程资源的妙法。
  总之,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使其成为孩子的乐园,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学生的面貌大有改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具备了继续学习的潜能。今后,我将和学生一起持之以恒地走进新课程,和孩子们共同演绎新教材更为壮丽的诗篇。
 
   [2005-10-1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介绍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拼音识字双轨并行 二者相得益彰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