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教科版第一册教科版第二册教科版第三册教科版第四册教科版第五册教科版第六册教科版第七册教科版第八册教科版第九册教科版第十册教科版第十一册教科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一册 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上册介绍及教学建议

作者:高仡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于2002—2005年分别报送国家义务教育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已于2005年5月通过最终审核,成为国家正式批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该套教材着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突出时代特点,反映了人类共同关注的自然、环境、和平等重大问题。注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植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该套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在教材的弹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创新的有机统一。
  鉴于此套教材的使用面在2005年秋季将进一步扩大,现将本套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编写情况及教学建议介绍如下,以为初次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套教材一年级(上册)在总体上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入学教育(3课);第二部分:拼音与识字(15课);第三部分:识字(共6组,分别安排在“拼音与识字”及阅读单元后);第四部分:主题单元(共5个单元)。

  一、入学教育
  (一)教材介绍
  “入学教育”共有3课,其内容分别为:我们爱学校;语文大课堂;写字读书的姿势。“入学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图画为呈现方式,其编写意图是:
  1.在儿童学前口语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在新的学校环境中敢说爱说,初步规范学前语言。
  2.通过观察图画,说说、走走、看看、做做等活动,了解学校。
  3.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新课堂,向学生渗透“生活处处可以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念。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二)教学建议
  1.“龙龙”和“文文”贯穿全套教材主要学习环节。
  在“入学教育”之前先要将这两位小伙伴介绍给学生,然后将龙龙和文文写给小同学的信读给学生听,调动学生对学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开始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
  2. 稍加小结即可进入以“我上学了”为主题的“入学教育”单元。
  “入学教育”学生活动的要点是“看”、“说”和“做”。“看”主要是观察图画,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图画认真地观察;“说”就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图的内容是什么,图上的人在说什么,做什么;“做”可带学生在校园里走走、看看,熟悉一下学校的新环境,练一练敬礼、问好、翻书、读书写字姿势等。
  3.“入学教育”部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很重要。
  要在讲解和总结中将“热爱学校”、“尊敬老师”、“文明礼貌”、“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语文”、“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等观念渗透给他们,使他们初入学就对学习语文留下一种观察性的正确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拼音与识字
  (一)教材介绍
  为了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的作用,本册教科书在“入学教育”之后安排了15课“拼音与识字”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汉语拼音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比较枯燥和抽象,教科书特别注重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找到学习拼音的门径和规律,并把学拼音、识汉字及学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在轻松学习中获得知识。
  (二)“拼音与识字”部分编写的特点
  1.多元化的灵活多样的字母呈现方式,引导儿童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字母。
  (1)用儿歌描述字母的音形:
  (儿歌一)
     嘴巴张大ɑ ɑ ɑ(字母读音及发音口型)
     公鸡唱歌o o o(字母的发音)
     水中白鹅e e e(字母的音与形)
     我学拼音多快乐(培养儿童学拼音的兴趣)
  (2)创设情境引出字母:
  提供一幅情境图画,如爸爸妈妈带我上山坡看大佛(浏览观赏文物古迹),引出b、p、m、f,引导学生感悟情境、词语、音节与字母的联系。
  (3)读多功能儿歌学字母:
  (儿歌二)
     蜻蜓低空飞。
     鱼儿水上跳。
     蚂蚁忙搬家。
     长蛇溜过道。
     乌云布满天。
     大雨要来到。
  儿歌的多功能作用表现为:可引出要学的字母;可用来复习学过的字母;可从中找出音节拼读或整读;可利用拼音自主识汉字;可激发儿童兴趣,引导阅读,发展语言;可从儿歌中学到科普知识等。
  以上列举的几种方式仅为本册教材中字母呈现方式中比较典型的几个例子。这些呈现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体现教学要求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地区师生的教与学。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为音节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法:①连线拼读;②音节不出现连线,用变化的色彩分开声韵母(可拼读,也可整读);③带介音的音节,书中同时出示三种方法,一是声母、介母与韵母三部分连读,二是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连读,三是声母和带介母的复韵母连读。用哪种方法进行教与学由师生自主选择。
  3.游戏性的趣味练习,寓练于乐,及时巩固拼音知识。
  教材中的拼音巩固练习多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使传统拼音教材枯燥单一的练习面貌焕然一新。主要游戏形式有:摘苹果,连一连,我帮小动物拼一拼,我比小猴子摘得快,找朋友等。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探索更好的游戏活动方式。
  4.在“拼音与识字”中安排了两个“语文七色光”,及时进行拼音知识的阶段性复习巩固,注意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提示学习拼音的学习方法。
  如针对“ü”上两点规律这一难点,安排了小ü见了n与l泪珠滴了两大颗;小ü见了j、q、x擦干眼泪笑嘻嘻”这样形象有趣的练习。“语文七色光”承上启下,既总结了前面的拼音学习内容与方法,又为下一步的拼音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边学拼音边识少量汉字(共安排了61个只识不写的字和12个会识会写的字),注意学拼音、识汉字与学语言的有机结合。
  这些汉字是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从学生常用字表中选取的。这样识字提早起步,同时使拼音在识字中得到巩固和应用。
  6.通过学生导学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发现规律,自主学习。
  如“我跟老师学字母”,“我喜欢学儿歌”,“我会拼图”等。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增强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利用课本中的图画、故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1 )重用课本插图,创设情境。
  教材中的插图有许多有情境意义,是为引出字母和强化字母印象相应设置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
  ( 2 )编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编一些能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的趣味故事,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如教学第9课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可以编成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韵母i、u、ü三个小朋友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龄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声母y和w带路。声母y带着小i一块走了,成了音节yi;声母w带着u走了,成了音节wu。韵母ü没人带急哭了,滴出了两滴眼泪。声母y见韵母ü哭得很伤心,就来到韵母ü身边,安慰它说:‘好吧,我带你去玩,但你得把眼泪擦干净,不许哭。’韵母ü擦干了眼泪,成了音节yu,高高兴兴地去公园玩了。”这样把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接受得快,并能对韵母ü 跟在声母y后面时要去掉两点引起重视。
  ( 3 )利用语言、动作,创设情境。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善于模仿又爱动的特点,利用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音调符号时,可与学生一起将看图、做手势与语言配合起来,就会很轻松地掌握音调符号的规律:“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儿,四声降。”这样,学生口、耳、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化难为易,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2.充分利用儿歌,强化字母和音节的掌握。
  利用生动、有趣、形象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学习拼音,是本套教材“拼音与识字”部分的突出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形式多样的儿歌,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 1 )利用儿歌学习字母。
  如教学第一课“ɑ o e”,通过儿歌(见上文“儿歌一”)不仅让学生准确掌握了ɑ、o、e三个字母的发音口型和要领,也从中得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 2 )利用儿歌区分形近的字母。
  如儿歌“伞把儿朝下t,伞把儿朝上f。剪刀尖朝上,db不会忘,剪刀尖朝下,qp认不差。”
  ( 3 )利用儿歌熟记拼写规则。
  如儿歌“韵母ü见到n和l,泪珠掉了两大颗,韵母ü见了j、q、x,擦干眼泪笑嘻嘻”。也可以自编儿歌:“j q x, 三兄弟,从不和u做游戏。韵母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脱帽。”
  ( 4 )充分发挥儿歌的多功能作用。
  如儿歌(见上文的“儿歌二”)一方面引出了要学的新字母y、w,复习已学过的字母,找出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用拼音自主识字,还通过儿歌,激发了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发展了儿童语言;一方面从大雨来临前的景象,学到了科普知识。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不单单是引出拼音字母及音节趣味学习拼音的形式和手段,也是提前阅读的起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拼读儿歌养成连读词语和句子的习惯,逐步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同时无意识记一些简单的汉字,并明白一些事理。
  3.适当增加巩固练习游戏方式。
  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因此也是学习和巩固的最重要方式。由于教材容量有限,尽管尽力安排了各种游戏式的学习和巩固练习,但对知识的强化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有趣且高效的游戏活动,以强化知识的掌握。“找朋友”、“摘苹果”、“采蘑菇”、“擂台赛”、“开火车”等活动形式都是很好的游戏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
  4.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的核心内涵就是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自主学习。在拼音学习阶段,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材中设计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讲”、“我会认”、“我会编”等项目,都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的出发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第14节课前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时,可以不将这些韵母的发音直接教给学生,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前鼻韵母的成音规律,尝试主动学习。可先用设问方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经过观察就会发现,这5个前鼻韵母尾音都是“n”,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ɑn”是由单韵母“ɑ”和韵尾“-n”连读而成。在感悟前鼻韵母的发音规律和发音方法后,其余4个前鼻韵母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了。
  5.合作交流,互帮互学,提高效率。
  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不同程度地学过汉语拼音,不同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又五花八门,所以导致小学生入学初学拼音的厌烦心理和掌握拼音的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应带领学生创设一种“互帮互学,合作交流”的氛围。通过“互帮互学”,让拼音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较差的学生带起来;通过“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位学生都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和巩固程度,而且会逐步使学生自己找到学习拼音的门径,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6.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拼音学习的目的重在运用。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拼音的工具作用,并及时巩固拼音知识,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把自己接触到的人、事、物等用拼音记录和积累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夹杂会写的汉字试着写话。
  7.坚持拼音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教学声韵母或音节时,提倡从语言中提取,整体把握。一般的做法是:由图画情境引出语言,由语言引出音节词,再由音节词引出要分析的音节,并用音节组词、造句,使所学的字母或音节回到语言中去,实现学用结合。
  8.做好阶段性巩固与长期学习的整合。
  拼音读写能力的形成和熟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过程。因此,拼音教学除每一课的学习要稳扎稳打,并注重阶段性的总结、巩固之外,还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使学生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逐步形成拼(整)读能力。

  三、识字
  (一)教材介绍
  本册教材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中对识字的要求,力求用儿童熟知的语言素材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识字。
  本册识字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经验,采取了多元化的识字方式,开辟了多种识字渠道。主要表现在:
  1.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逐步达到识写统一。
  2.单编识字教材,配合在各单元后(本册编有6组识字,共12课)。
  这些单编的识字教材有两条线索:一是识儿童身边的、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名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的理念;另一条线索是利用汉字规律识字,使儿童在认识汉字规律的同时运用规律,自主识字,多识快识。这两条线纵向贯穿本年段的教材中。
  本册体现汉字规律的主要呈现方式有儿歌、韵语、分类提示规律等,主要形式有:
  (1)会意字。如小大尖、日月明、一火灭、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2)形声字。如:
     天气晴,河水清,草青青,立蜻蜓。
     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
     捉害虫,不用请,保庄稼,好卫兵。
  (3)还有一类字是选择儿童常用字表用字频度高的字,意境优美的词串,组合成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读词串体会意境的同时,提高审美品位,掌握汉字。
   ①天上一片白云②阳光在花上跳着
    水上一片白帆月光在水上游着
    白云白帆星光在天上闪着
    两个伙伴灯光向孩子笑着
  识字教材中的字,是以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儿童常用字表和当代中国人3 500个姓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9个姓氏等资料为根据的。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认字329个,其中写字134个,比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字最低线高。加上教材中大量地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识字问题可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册教材十分注重为儿童打好识字写字基础。教材在拼音部分就已经开始系统地安排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基础练习,并在每课后安排了写字的笔顺练习,引导儿童写好汉字。
  另外,本册教材十分注重结合词语巩固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有利于积累,同时可有效防止同音字混淆现象。在识字教材后边,也安排了组词练习。
  ( 3 )利用语言、动作,创设情境。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善于模仿又爱动的特点,利用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音调符号时,可与学生一起将看图、做手势与语言配合起来,就会很轻松地掌握音调符号的规律:“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儿,四声降。”这样,学生口、耳、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化难为易,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2.充分利用儿歌,强化字母和音节的掌握。
  利用生动、有趣、形象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学习拼音,是本套教材“拼音与识字”部分的突出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形式多样的儿歌,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 1 )利用儿歌学习字母。
  如教学第一课“ɑ o e”,通过儿歌(见上文“儿歌一”)不仅让学生准确掌握了ɑ、o、e三个字母的发音口型和要领,也从中得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 2 )利用儿歌区分形近的字母。
  如儿歌“伞把儿朝下t,伞把儿朝上f。剪刀尖朝上,db不会忘,剪刀尖朝下,qp认不差。”
  ( 3 )利用儿歌熟记拼写规则。
  如儿歌“韵母ü见到n和l,泪珠掉了两大颗,韵母ü见了j、q、x,擦干眼泪笑嘻嘻”。也可以自编儿歌:“j q x, 三兄弟,从不和u做游戏。韵母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脱帽。”
  ( 4 )充分发挥儿歌的多功能作用。
  如儿歌(见上文的“儿歌二”)一方面引出了要学的新字母y、w,复习已学过的字母,找出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用拼音自主识字,还通过儿歌,激发了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发展了儿童语言;一方面从大雨来临前的景象,学到了科普知识。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不单单是引出拼音字母及音节趣味学习拼音的形式和手段,也是提前阅读的起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拼读儿歌养成连读词语和句子的习惯,逐步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同时无意识记一些简单的汉字,并明白一些事理。
  3.适当增加巩固练习游戏方式。
  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因此也是学习和巩固的最重要方式。由于教材容量有限,尽管尽力安排了各种游戏式的学习和巩固练习,但对知识的强化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有趣且高效的游戏活动,以强化知识的掌握。“找朋友”、“摘苹果”、“采蘑菇”、“擂台赛”、“开火车”等活动形式都是很好的游戏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
  4.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的核心内涵就是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自主学习。在拼音学习阶段,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材中设计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讲”、“我会认”、“我会编”等项目,都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的出发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第14节课前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时,可以不将这些韵母的发音直接教给学生,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前鼻韵母的成音规律,尝试主动学习。可先用设问方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经过观察就会发现,这5个前鼻韵母尾音都是“n”,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ɑn”是由单韵母“ɑ”和韵尾“-n”连读而成。在感悟前鼻韵母的发音规律和发音方法后,其余4个前鼻韵母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了。
  5.合作交流,互帮互学,提高效率。
  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不同程度地学过汉语拼音,不同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又五花八门,所以导致小学生入学初学拼音的厌烦心理和掌握拼音的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应带领学生创设一种“互帮互学,合作交流”的氛围。通过“互帮互学”,让拼音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较差的学生带起来;通过“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位学生都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和巩固程度,而且会逐步使学生自己找到学习拼音的门径,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6.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拼音学习的目的重在运用。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拼音的工具作用,并及时巩固拼音知识,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把自己接触到的人、事、物等用拼音记录和积累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夹杂会写的汉字试着写话。
  7.坚持拼音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教学声韵母或音节时,提倡从语言中提取,整体把握。一般的做法是:由图画情境引出语言,由语言引出音节词,再由音节词引出要分析的音节,并用音节组词、造句,使所学的字母或音节回到语言中去,实现学用结合。
  8.做好阶段性巩固与长期学习的整合。
  拼音读写能力的形成和熟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过程。因此,拼音教学除每一课的学习要稳扎稳打,并注重阶段性的总结、巩固之外,还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使学生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逐步形成拼(整)读能力。

  四、主体单元
  教材介绍:本册教材共设有五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爱学校”;第二单元“爱家庭”;第三单元“秋天”;第四单元“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单元“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主题单元分为“阅读”、“你说我说”、“语文七色光”三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课文10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阅读材料7篇(前三单元各1篇,后两单元各2篇),总计阅读篇数17篇;“你说我说”部分设有5次口语交际;各单元均设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一)阅读
  1.选文:
  本册教材阅读部分选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新”,在17篇阅读教材中,新篇为11篇,占全部篇目的64%,使教材呈现出清新亮丽的面貌。许多阅读材料令人眼前一亮,如《快快乐乐》《这样做多好》《鞋》《家》《轻轻地走路》《小红花》《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等。阅读材料兼顾题材、体裁的多样性,包括儿歌、童话、故事、诗歌等多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些阅读材料配合单元主题,使每个单元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基调。如“爱学校”单元整体上洋溢着校园生活的快乐气氛;“爱家庭”单元充满了温暖的爱意;“秋天”单元的高远、清凉、可爱;“良好习惯”单元的平实,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故事。这些鲜明的特色使整册教科书呈现出独特的清新面貌。
  2.文后练习设计:
  主体课文后练习的设计,突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二是扩展创造性的学习;三是打好语文基础。习题设计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感悟、探究、讨论型,如《鞋》文后第一题:“诗中说大大小小的鞋都想什么呢,你觉得说得好吗?”想像、说话、表演型,如《小闹钟》文后第一题:“小闹钟还会对你说什么?”《风姑娘送信》文后第二题:“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综合实践型,如《绿》文后第二题“看一看你周围的环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添新绿”。打好语文基础型,如主体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还设计了自选词语,让学生有选择地积累词语。
  3.快乐读书屋:
  “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进行的补充、丰富和扩展,是为儿童开辟的半独立或独立阅读的园地。为儿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机会和空间。其中的每篇阅读材料前均设有文前提示,如《小小的希望》的提示语:“说说你的‘小小的希望’好吗?”“快乐读书屋”还起到了连接课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文前提示语:“你也有话对山爷爷说吗?这样有趣的儿歌还有很多,你还能找一首读一读吗?”
  (二)你说我说
  “你说我说”板块的设计目的是,体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突出口语训练的交际功能,围绕单元主题,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话题。如《互相介绍》《商量户外活动计划》《大家都要讲礼貌》等,以提示语或图画为学生提供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引导儿童联系实际,进行交际对话。
  (三)语文七色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这一板块的内容也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其目的是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创建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综合学习园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游戏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本册“语文七色光”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文字规律知识;第二类是语言积累;第三类是语文实践活动。在设计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如“请你在校园里走一走,留心看一看,校园里都有什么,然后几个同学合作,画一幅画儿,在画儿上写出画的是什么地方”。
  2.实践性,如“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你给新建的花坛、草坪设计一个小提示牌,提示大家爱护花草。来,试试看”。
  3.趣味性,如《合作多快乐》《说问号》等。
  4.开放性,如“班级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采集落叶,做成标本,配上标牌,开一次小小的展览会”。

  本册教材在体例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设计了导学人物。教科书设计了两个聪明好学、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龙龙和文文,贯穿于全册的主要学习环节中,让他们参与、引领、点拨、提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教学建议:
  (一)阅读(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
  1.在教学观念上,要努力实现由烦琐分析向平等对话的转变。
  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观念上努力实现由烦琐分析向平等对话的转变。首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必须保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次,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同,所以阅读产生的反应和体验一定是个性化的。教师要珍视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最后,要摆正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位置。教师是阅读中“对话”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而不是阅读过程的操纵者。只有在教学中摆正了师生的位置,学生才能从阅读中获得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能激活思维和想像。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读书、经常读书;用普通话讲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的习惯;爱护图书以及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等。
  3.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最为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内心表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事物,在想像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过程。
  低年级的朗读指导,首先要正确,做到不重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要能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防止唱读和一字一顿地读。
  朗读指导还要从整体入手,在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实践,传声悟情,培养语感。在儿歌、童谣、古诗词等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达到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欣赏品味、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另外,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低年级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主要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这些环节都是语感培养的重要内容。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养成积累的习惯和意识在低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可以积累各种语言材料、文章样式和情感体验。这些素材也将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营养。
  4.准确把握精读与略读的教学方法。
  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它们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可谓相互补充,殊途同归。精读是为了充分理解文章而进行的阅读。精读要求从文章整体入手,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及精彩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借鉴,从读至写,迁移运用。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通过略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长见识,并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套材料的“主体课文”都要求精读,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路子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指导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感受、体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主体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多数熟读之后再提倡尽量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看拼音;第二步,深入读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逐步入境,使课文描绘的画面具体、清晰起来,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第三步,由情入理,通过提问、讨论、质疑等方法解决重点、难点,深入体会、感悟;第四步,联系现实或相关资源,扩展开去;第五步,总结阅读所获,完成课后习题(有些在前面已经完成),积累巩固;第六步,落实要求识的字,学生见字能读准并能记住字音即可,其间可采用在文中找字、组词、读卡片等方法;第七步,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只对难写、易错、易忽略之处加以指点,不要面面俱到。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发挥创造性,可以把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等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具有自己的个性。
  本套材料主体课文的“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进行的补充,是为儿童开辟的相对独立的阅读园地。“快乐读书屋”里的课文,要求略读。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文前提示里的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快乐读书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自读自悟。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逐步学会略读的方法。首先是自主阅读。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读懂课文,并自由讨论。其次为自我感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允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允许有程度的差别。再次是自行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摘录笔记、抒发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激活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强化个体感受。第二步,精略交互。一是整体感知求略。对课文内容、句词、结构、表达方法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粗略的整体认识。二是重点感悟求精。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的重点精读探究,深入感悟。第三步,拓展延伸。略读教学要一篇带多篇,以点带面,以教材拓展向课外延伸。教学时,要结合单元主题,提示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有关材料,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5.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增加语言积累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和落实课外阅读对低年级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尤其重要。第一,要在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前阅读。第二,要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阅读》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第三,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并鼓励学生体会选择阅读材料。第四,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如:摘抄、做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第五,提倡亲子阅读,动员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和交流。第六,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口语交际(“你说我说”)
  1.注重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就是情境性,它是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调动学生参与交际兴趣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如《互相介绍》,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同学们,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大家都互相认识了,但我觉得我们之间还不算太了解,比如家住在哪里,兴趣爱好是什么等,这就需要大家来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大家的朋友,我就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吧……现在大家也像我一样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可以利用插图或课件创设情境,如《说说这样的环境》,可设计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让学生看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表情分别是怎样。第二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看图。例如,第一幅图如果学生说:“我看大烟囱冒着黑烟呢!整个天空都黑了。”教师就说:“你再看低处还有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图意。第三步,再让学生从图画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出生活中环境被污染的实例,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步,人人当好环境小卫士,提出自己将来的设想。
  2.努力实现“双向互动”,使学生敢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为“交际”,而“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衡量一堂口语交际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即:是否实现了双向互动。
  实现口语交际中的双向互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在合作中实现互动,如《讲一讲<有趣的书>》。可为学生设计多种互动方案:一是自己看懂图意,小组讨论,确定对话内容,小组分角色讲述。二是按顺序出示图画,全班讨论画面,个人选定自己的角色设计对话。三是请3人一组尝试讲述,全班评议。四是各组调整后分角色讲述,开展竞赛。这样,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增加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就会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
  可在商量讨论中实现互动,如《商量户外活动计划》,要引导学生就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各抒己见,并通过充分商讨达成共识。
  3.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善于交际。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其主要内涵为:能听懂别人讲话,抓住要点,理解主要内容;能辨别讲话正误,能听出话外的意思。听别人讲话要精神集中,边听边思考;要有礼貌,不随便插话。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倾听方面的要求,并对学生的倾听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口语交际中,讲话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即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已经变化的情况(如场内气氛、秩序、听众情绪、注意力等),机敏地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这就是口语应对能力。应对能力应从小培养,不宜要求过高。
  4.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行为,所以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可采用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比赛竞说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
  另外,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绝不只限于几节口语交际课,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除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外,还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与交流。
  4.准确把握精读与略读的教学方法。
  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它们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可谓相互补充,殊途同归。精读是为了充分理解文章而进行的阅读。精读要求从文章整体入手,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及精彩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借鉴,从读至写,迁移运用。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通过略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长见识,并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套材料的“主体课文”都要求精读,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路子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指导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感受、体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主体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多数熟读之后再提倡尽量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看拼音;第二步,深入读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逐步入境,使课文描绘的画面具体、清晰起来,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第三步,由情入理,通过提问、讨论、质疑等方法解决重点、难点,深入体会、感悟;第四步,联系现实或相关资源,扩展开去;第五步,总结阅读所获,完成课后习题(有些在前面已经完成),积累巩固;第六步,落实要求识的字,学生见字能读准并能记住字音即可,其间可采用在文中找字、组词、读卡片等方法;第七步,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只对难写、易错、易忽略之处加以指点,不要面面俱到。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发挥创造性,可以把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等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具有自己的个性。
  本套材料主体课文的“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进行的补充,是为儿童开辟的相对独立的阅读园地。“快乐读书屋”里的课文,要求略读。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文前提示里的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快乐读书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自读自悟。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逐步学会略读的方法。首先是自主阅读。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读懂课文,并自由讨论。其次为自我感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允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允许有程度的差别。再次是自行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摘录笔记、抒发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激活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强化个体感受。第二步,精略交互。一是整体感知求略。对课文内容、句词、结构、表达方法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粗略的整体认识。二是重点感悟求精。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的重点精读探究,深入感悟。第三步,拓展延伸。略读教学要一篇带多篇,以点带面,以教材拓展向课外延伸。教学时,要结合单元主题,提示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有关材料,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5.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增加语言积累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和落实课外阅读对低年级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尤其重要。第一,要在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前阅读。第二,要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阅读》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第三,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并鼓励学生体会选择阅读材料。第四,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如:摘抄、做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第五,提倡亲子阅读,动员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和交流。第六,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口语交际(“你说我说”)
  1.注重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就是情境性,它是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调动学生参与交际兴趣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如《互相介绍》,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同学们,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大家都互相认识了,但我觉得我们之间还不算太了解,比如家住在哪里,兴趣爱好是什么等,这就需要大家来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大家的朋友,我就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吧……现在大家也像我一样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可以利用插图或课件创设情境,如《说说这样的环境》,可设计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让学生看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表情分别是怎样。第二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看图。例如,第一幅图如果学生说:“我看大烟囱冒着黑烟呢!整个天空都黑了。”教师就说:“你再看低处还有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图意。第三步,再让学生从图画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出生活中环境被污染的实例,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步,人人当好环境小卫士,提出自己将来的设想。
  2.努力实现“双向互动”,使学生敢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为“交际”,而“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衡量一堂口语交际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即:是否实现了双向互动。
  实现口语交际中的双向互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在合作中实现互动,如《讲一讲<有趣的书>》。可为学生设计多种互动方案:一是自己看懂图意,小组讨论,确定对话内容,小组分角色讲述。二是按顺序出示图画,全班讨论画面,个人选定自己的角色设计对话。三是请3人一组尝试讲述,全班评议。四是各组调整后分角色讲述,开展竞赛。这样,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增加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就会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
  可在商量讨论中实现互动,如《商量户外活动计划》,要引导学生就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各抒己见,并通过充分商讨达成共识。
  3.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善于交际。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其主要内涵为:能听懂别人讲话,抓住要点,理解主要内容;能辨别讲话正误,能听出话外的意思。听别人讲话要精神集中,边听边思考;要有礼貌,不随便插话。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倾听方面的要求,并对学生的倾听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口语交际中,讲话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即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已经变化的情况(如场内气氛、秩序、听众情绪、注意力等),机敏地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这就是口语应对能力。应对能力应从小培养,不宜要求过高。
  4.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行为,所以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可采用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比赛竞说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
  另外,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绝不只限于几节口语交际课,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除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外,还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与交流。
   
   [2011-10-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  摘自《小学课堂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