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语文S版第一册语文S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三册语文S版第四册语文S版第五册语文S版第六册语文S版第七册语文S版第八册语文S版第九册语文S版第十册语文S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三册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佚名
  
  一教材编排及内容
  全册共有课文33篇(包括★阅读课文2篇),识字3篇。比一年级下册课文增加3篇,识字减少3篇。按专题将课文及识字整合为8个单元,识字不再另组单元。这样编排是因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识字能力了,所以主要随课文识字。
  课文每单元4课(只有第6单元多一课《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所以是5课),比二册每单元少一篇课文,因为课文篇幅稍长了。
  每个单元仍然由三部分组成:导语情境图,课文,语文百花园。课后练习题比二册增加了两种新形式,提高了要求。主要表现在有关课文内容的思考题有一定深度,需要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才能回答。如:第6课《阳光》的第2题,想一想: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是佳子对奶奶的爱。这爱像阳光一样使奶奶心里感到温暖。)还有些题目是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个人的感受和想法的,如:第29课《贺年片》的第2题,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贺年片,跟诗人爷爷说说心里话。答案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另外,有些题目是课文内容的扩展,需要学生去读课外书、问家长或上网收集资料,如: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2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跟同学说一说。其次,关于词句(标点)的练习量增加了。二册有11个练习,三册有23个;内容也丰富,提高了。如词语搭配在二册没有出现,三册出现了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和量词、名词和动词的搭配练习,实际上是加强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练习。
  课后的生字表分“会认字”和“会写字”两栏。会认字按在课文中出现先后排列。会写字按笔画难易程度,按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的顺序排列,有利于学生按类别掌握写字规律和写字技巧。
  课后还增加了选做题,在第2、5、16、21、24课后各安排了一题,以满足较高水平学生的需要。在第13课后面安排了一个“学习链接”,结合课文,给学生一点儿补充资料。
  语文百花园编排含六个大方面:1.语海畅游,是关于字词句标点的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按不同内容分为1、2、3等题。2.背一背、读一读的练习,即篇的练习,阅读的练习。目的是增加阅读量,丰富积累,增强文化底蕴。这些都不作为考试。3.能说会道6次。4.说话写话。5.语文大课堂,即综合性语文活动(2次)。6.我的采集本。
  语文百花园的项目没有变。只是内容增加了,如“我的采集本”编写了4个,比二册多1个。内容范围扩大了。二册主要是采集词语,三册除了词语,还有邮票知识、俗语、12生肖等,以丰富积累,培养动手积累的习惯。再如“写话”,三册安排了六次(三次看图说话写话,一次学写日记,还有两次在语文大课堂里,一次办手抄报要根据需要写一写,一次做贺卡写一些祝贺的话。),加强了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下面先具体介绍各单元课文的专题及双基训练主要内容,再简单说说百花园的编排,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本册教材。

  【第一单元】
  人文素养内容
  专题: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美丽的山河。
  开篇第1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描述天安门广场上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秋天》《古诗二首》《日月谭》则描绘了祖国壮丽山河的景色。这四篇课文都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语文素养内容
  双基训练重点:
  1.想像课文所描写的场面、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第2课),或背诵指定的段落(第4课)。
  2.接触并初步体会比喻句(第2、3、4课中共五句)。
  3.学会部首查字的方法(百花园)。

  【第二单元】
  专题:爱心;革命传统教育。《窗前一株紫丁香》写的是小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他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阳光》写佳子对奶奶的关爱,她用裙子为奶奶包了阳光;《吃水不忘挖井人》写毛主席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朱德的扁担》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的故事。这四篇课文中的故事都很感人,文中的主人公都具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定会感染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双基训练重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8课)
  2.学会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借助偏旁想字义,记字音。(如识字一)和部首查字法呼应
  3.通过形容词和名词、量词和名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练习(第6课、第8课、百花园),初步体会词语搭配要恰当。

  【第三单元】
  专题:明理。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使学生明白一些重要的道理。寓言诗《天鹅、大虾和棱鱼》是讲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征友启事》是讲实事求是的态度;《小猫刮胡子》《小马过河》是讲遇事自己要多动脑筋,不要盲目照别人样子做或听从别人的话。这四篇课文都是寓道理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双基训练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通顺的话回答问题。(第9、10、11课课后第2题)
  2.激发写日记的兴趣,学习写日记。(百花园)
  3.多种形式的词语积累(重叠形式的词语:ABAB,一××;象声词;句子中的反义词)(第11、12课,百花园)

  【第四单元】
  专题:热爱科学。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童话、儿歌,介绍了科学知识和发明。《星星的新朋友》介绍了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邮票上的齿孔》介绍了邮票打孔机是如何发明的。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双基训练重点:
  1.初步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后题增加课外知识。(第13-16课)
  2.初步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第14、16课)

  【第五单元】
  专题:保护环境、可爱的小动物。《我真希望》《清清的溪水》两篇讲了治理污染,保
  护环境的重要性;《一封奇怪的信》写了一位小朋友为西部绿化捐献种子的事情。《不用嘴巴的歌手》《动物过冬》两篇则讲了一些小动物不同的发声方法和过冬方法。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增加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好奇心。
  双基训练重点:
  1.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8、20、21课)。
  2. 能把学过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恰当地搭配起来。(第17、18课)

  【第六单元】
  专题:优秀品格。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包括:诚实、守信、勤勉、动脑几方面内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赞扬了诚实的品格;《九色鹿》通过写见利忘义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不能见利忘义;小剧本《孟母断织劝学》讲的是学习要勤勉;《苏雅的画》通过苏雅在爸爸的启发下把弄脏的画变成了“最妙”的画这件事,说明要动脑筋想办法,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
  双基训练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第22、23课)
  2.能够给简单的句子加上恰当的逗号、叹号、问号。(第25课)
  3.初步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第24课)

  【第七单元】
  专题:感受冬天的快乐。古诗《梅花》《夜雪》和《冬爷爷的图画》分别写了梅花、雪、
  窗玻璃上的冰花这几种冬天特有的景物;《做灯笼》《贺年片》中的灯笼、贺年片也是冬季过年时的事物,而这两篇课文又分别写了同学合作做灯笼的快乐和对孩子们美好的祝愿。
  双基训练重点:
  1.怎样用词造句?(内容新颖,句式要有变化)(百花园)
  2.了解多音字。(第29课)

  【第八单元】
  专题: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白雪公主》(一)(二)
  是著名外国童话;《爱斯基摩人》则介绍了世界文化中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通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特别是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套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都安排的是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白雪公主》这篇长故事,分为两课,作为星号阅读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激发课外阅读适合儿童水平名著的兴趣(这类文课后只有会认字,不安排会写字)。
  双基训练重点。
  1.进一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0—33课)
  2.体会拟人句。(百花园)
  综合8个单元的专题可以看出本册教材十分全面地体现了“课标”中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课标”中“爱国情感”“道德品质”“认识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语文能力”等都在本册教材中有体现。
  综合8个单元的双基训练重点及课后、百花园的各项练习,可以看出本册教材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字词句篇、标点、(口语交际)读写书的练习是全面的、有序的。如:朗读:第一单元训练想像课文所描写的景象、场面朗读;第二单元训练体会文中人物心情朗读;第五单元分角色体会不同人物思想感情朗读。又如:第三单元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后用通顺的话回答问题,第四单元学习根据课文增加课外知识,第六单元要理解课文,通过思考,说出自己想法。
  而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两个方面不是割裂的,是融为一体,通过每篇具体课文和百花园体现出来的。
  使用本册教材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期末考查的范围。
  (一)识字与写字
  1.巩固汉语拼音。能熟练地读音节,能借助拼音阅读浅近的课外书。
  2.巩固音序查字法,学习部首查字法,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字的读音。初步学习独立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义,借助形旁及词句了解字义,借助熟字记忆字形。
  3.认识450个生字,会写25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4.掌握汉字笔画及79个部首(二册学过的47个部首及本册所学32个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课文中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学习积累词语,培养勤于积累的习惯。能积累课文中学到的、课外书中读到的及生活中遇到的词语(成语、格言和警句等)。
  3.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想像文章描写的景物,体验人物的感情,说出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包括片段)11篇(段)。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省略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读出不同语气。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根据提供的图画或内容,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2.在写话中,能根据图画展开想像;根据内容写出真实的事情及想法。
  3.在写话中,乐于运用积累的词语。
  4.在写话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把听到、看到、想到的简要地讲述出来。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4.和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事物,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能积极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用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和想法。
  如何才能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老师们要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领会“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下面提出一些使用本册教材的具体的教学建议。

  三教学建议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在贯彻“课标”精神的实践中,不断寻求更新和发展,一方面也要对符合“课标”精神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下面对使用本册教材提出一些建议。
  (一)关于识字写字
  1.低年级语文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学习课文时,不可以套用中高年级的教学方法,低年级课文一般没有深奥难懂的,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也就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字、写字。
  2.进入二年级,要运用一年级时学会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识字。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谜语、顺口溜可以用,更多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旧字和汉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只有对学习的内容而非形式产生兴趣,才能称为学习兴趣,不能只靠发五角星来维持兴趣。要把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识记汉字上来。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要让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熟字和汉字构字规律识记字形,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这就是低年级要培养的识字能力。语文课上培养这样的能力,学生有了这些能力,就可以到课外去主动识字。
  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自主去识记字形,这些老师们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自如了。现在主要说说关于查字典的问题。学习查字典是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第一步,要“讲用处,常练手,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会查字典有什么用处。然后,学会查字典后要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字典去解决一些字义、字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字典的用处,并能逐渐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日常生活中自主用字典。培养用字典的习惯,也是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册已学习了音序查字法,还要巩固练习。三册要学习部首查字法(百花园一第一题),这是最常用的查字法。掌握部首查字法的关键是“确定部首,数清笔画”。要让学生知道字词典都是“据形归部”的,所以字一般是“查形不查声”(形声字)。确定部首后,还要数清笔画。部首笔画易错的老师要心中有底,如:阝、子、辶,有些部件易错的,也要心中有数。
  为指导学生,教师备课时要先看字典中部首检字法说明。还要看音部首目录,知道都有哪些部首及它们的先后排序。设计每课书教案时,每课建议选一个字让学生用一种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老师必须自己先动手查一查。要找易确定部首,好查找,注释浅显的。如:第7课的“灿”字(光彩鲜明耀眼)在30页。第8课的“担”应为“扌”部,在页,读dàn。
  以上两点是我们应继承的,过去识字教学有两大弊病。一是学一个生字,就要做到四会(读讲写用),二是封闭式的教学,课上学的字反复机械练习,不联系社会这个语文大课堂。而“课标”关于低年级要多认少写,沟通课内外的新理念的贯彻,正是针对过去的弊端,符合识字的规律。
  4.多认少写。本册有450个会认字,这些字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讲字义,不抄写,更不默写,不考试。只要达到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也认识就可以了。目前各种版本的“课标”教材会认字的量都比较大,老师们教惯了“认写同步”的识字,一时不适应。实际上在本课中认识了就达到了基本要求,这些字学生在阅读中还会经常见面。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的是及时巩固(用卡片认读字,词、句),定期复习。而且会认字以后还将作为会写字出现。
  本册有250个会写字。这些字不但要认识,还要了解字义,能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了解字义,主要是结合词句、上下文,但必要时教师要讲解或辅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插图、实物、动作等等。具体每个字如何巧妙地指导学生了解字义,需要老师在备课时钻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老师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认识到写好字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课上一定要保证指导书写,学生动笔的时间,为防止写得不好,频繁用橡皮擦,应先整体观察字帖,写一个和帖比较一下,再写下一个,提高临帖的观察能力。对学生书写不规范之处不能放过,不要认为只要写对,字形不好看也不会扣分。写字应纳入考查范围。为了指导好写字,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自己在田字格中写一写,保证课上写字能规范、端正和字帖一致(要充分发挥写字本的作用)。
  5.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
  本套教材在打破封闭性,注意开放性,沟通课内外,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方面很有特色。三册在前两册教给在生活中识字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又编写了许多加强和课外联系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并把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和识字结合起来。如:百花园中出现了三次读成语,还有对对歌,九九歌,背古诗、读小文,启发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去识汉字,又如:《读词语识汉字》有24种植物名。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参观游览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等等识汉字。引导学生课外主动识字。教师先要树立大语文观: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就来到的是汉语国家,听的、说的、看的都是汉字汉语,社会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
  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要有措施。如:引导学生去超市看商品牌,对照实物识字,帮家里买东西的包装盒、看街道上的广告牌、街道名,都可以识字,有汉字的地方,只要有心都是识字的机会。教师还要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大家分享。还可以围绕一个专题(动物、家电……)或开展的活动如:秋游、运动会……组织学生去识记有关的字词,制成卡片,展示出来。
  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课内、课外认的字都有利于阅读,都要计入识字量,课本上的会认字有几个没记住,课外认了另外几个字,还是完成了本册的识字量。这也体现了开放性。
  (二)关于阅读
  从78年以来,几个版本的“教学大纲”都提到了“低年级要重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重视朗读”“在低年级重点是理解词句”“要鼓励学生积累词汇”这些几方面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摆脱不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习惯势力的束缚,干扰了这些思想的落实,近年来又有以小组讨论代替和个人阅读的苗头。
  下面就如何落实“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改进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要特别重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课标”提出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是因为兴趣和习惯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如,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语言修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教师对语文教学及学生的热情,教学设计的巧妙,教育的机敏等等。当前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主要对低年级当前要注意的提出以下几点):
  (1)要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就要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方式灵活多样如:可用彩图吸引学生(《日月潭》),用问题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我是什么》)(《天鹅,大虾和梭鱼》),导入方法因课而异,不要绕弯,提倡开门见山。
  教师对所学课文要喜欢,感兴趣,这种感情会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时传递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对课文所写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所写的人物感受心灵的高尚、童心的美好可爱,对丑恶思想、行为的憎恶。如果教师对所教的课文都不感兴趣,怎么能使学生感兴趣呢?
  (2)用积极的评价保护、维持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提出的质疑要充分鼓励,如:《小马过河》第一段就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修改的。还要鼓励学生独到的体验、感受,只有认真阅读文章了,才会有自己的感受。从做人的角度说是在教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不察言观色,随声附和。教师真诚平等态度提出的导向性评价也会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向课,既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使学生领悟到自己不足之处,而明确方向。积极评价不是言不由衷的廉价的没有针对性的表扬。
  (3)恰当运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彩色挂图、课件等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使用的目的性要强,要遵从阅读课文的需要。首先只有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仍然不能理解的词句等,需要运用直观手段帮助理解,如《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场景,一些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苍耳等学生没有见过或没注意观察过。还有某些课文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也可以用课件等直观手段,有些重难点词句出示,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总之,绝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甚至占用学生阅读时间去过于频繁地演示课件、做游戏、表演等,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4)开展课外阅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此,三册最后安排了两篇星号阅读课文,是著名童话《白雪公主》,这个童话脍炙人口,深受儿童喜爱,课内阅读后可以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向课外阅读延伸,自主去阅读。教学中把握好,在读中认识一些字,不用讲解课文。所以这两课没有词句练习,也没有会写字,另外,出版社编写的与教材同步的《语文同步读本》,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是课文内容的扩展,能加深拓宽对课文理解,又可激发阅读兴趣,对完成低段5万字课外阅读量及培养爱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以第一单元为例)
  老师要领会到“课标”中新的理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要注意推荐好书,组织交流如:故事会、朗诵会、文艺演出等等,让学生感受读课外书的乐趣,更自觉主动去读书,逐渐形成爱读书的习惯,边远地区学校可充分利用《同步读本》,学生读课外书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兴趣,反过来又能促进课内学习。
  2.引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谓“对话”,就是读一篇文章时,读者与作者有思维和心灵上的交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也就是说,阅读不是过去所理解的仅仅是读者从文中汲取知识、获取信息,而是在阅读中要有读者本人的思考、想像。所以同一篇文章,每个阅读者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学生、教师、文章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保证学生认真读书的时间,既反对教师繁琐分析、琐碎提问,侵占学生个人读书时间,也反对以小组讨论补充大量课外资料,代替个人阅读思考,或以形式上的热闹掩盖教学的不扎实。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读进去了,才会有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1)三册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读。
  朗读是默读的基础,三册打好朗读基础,四册才能顺利地过渡到学习默读。朗读除了是一种阅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的手段。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丰富积累词汇。朗读一般过程是:首先是读正确,这时主要是认识生字,能读准字音。水平高的班级可以开始就自读课文。水平低的班级可以开始由教师范读,学生看书。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的,也可以放录音(出版社有同步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录音磁带),学生边听边看书,再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读,要读准字音。然后读流利;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正确;最后能读出一定语气,读出一定感情。有些小文或片段要熟读成诵。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篇是要求分角色朗读,注意提示语,就把感情提示出来了。其他课文中也有不少有提示语(如《九色鹿》)。在整个有层次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在每次朗读前要给以明确的要求和提示,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走入文中去,感受文中的境界,人物的心灵,熟悉文章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净化心灵,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培养语感,丰富语汇,提高阅读能力。这个过程是三个维度的融合,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2)加强整体感悟。
  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描述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故事作者思有情,不能肢解文章。
  一般是引导学生按文章顺序阅读,不要每课非要设计变序阅读,往往教师设计的序是根据本人的理解来的,不是作者的原意,更不是学生自己读中悟的。
  不必课课上来就标出几个自然段,虽然分段写,作者思想感情是一气呵成的,有的一眼就看清有几个自然段,如第2课(秋天),段落零散的如第10课(征友启事),可以不标出自然段,要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文章整体内容上。
  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背诵,但不要篇篇去挑。如:一首短短的小诗还让学生挑喜欢的句子读,破坏了整个的画面。
  但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基础上对重点句和精彩句的进一步理解。如:《我是什么》,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用词,如何写句子,又如:《日月潭》雨中景色一句。对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应予以讲解。(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三)关于写话
  过去大纲要求二年级是看图或简单事物写几句话。全班学生观察的图和事物这些对象是相同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如果教得过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句怎么说都要按教的去说去写,极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束缚学生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写稿、日记里才能看到鲜活的童趣、童心。但是,过去老师们在语言训练上要求严格,还是应该肯定的。
  主要讲两点。
  1.“课标”主张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三册在百花园中安排了六次写话。两次看图写话《救小鸟》《我喜欢它》都是在观察图的基础上需要自主进一步发挥想像,选择内容,不千篇一律,还有四次只给了范围,需要自己选择题材的如: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片),每个人拥有的照片或图片是不一样的,数量也有多有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照片或图片写话,内容不同,写的话也就千差万别了。
  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每次写话要先说后写,学生说时教师要注意听,对学生语言上的毛病不能置之不理,要予以纠正。又不能按自己意图修改,使得违背学生本意,抹杀了童真童语。对写话要写点评,点评要起激励作用,特别要赞扬写真事、讲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及能用上积累的、学过的词句表达的。要充分肯定学生写话中点点滴滴的可取之处和进步。使他们有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2.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笔。三册在有些课后和百花园中安排了一些小练笔。学写日记后,要让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使自己觉得有趣可笑的、特别高兴快乐的、气愤的事随时记下来,一两句、两三句都可以,既是练笔又是积累。老师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想像,练笔。
  (四)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这两方面是“课标”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目的要求是明确的,在内容上是有弹性的,老师们有发挥的空间。
  【口语交际】
  三册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就是口语交际练习。“口语交际”和以前的“说话课”不同。说话课主要练习独白。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是互动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用口语进行人际间交往,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无处不在。(举例)
  1.明确目的。要培养的是实用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三册中主要培养注意听、主动说。
  (2)习惯:三册重点要培养用普通话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和态度大方,说话文明礼貌的习惯。
  (3)能力:由三个方面组成。表达:能用通顺的话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的。
  倾听:听别人讲话,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应对:是较高的能力要求。听了对方说的话,自己能就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补充、表达意见;自己说话后,人家提出问题能做出恰当得体的回答。
  以上三方面不分先后,整体推进,循序渐进。从以上还可以看出口语交际实际上也在多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善于取长补短,与人合作的合作精神等等。
  2.明确目的后,还要正确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法。三册中编写的6次口语交际“(能说会道),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亲切、有趣、实用、又有教育意义。如:爱家人,乐助人、关怀生病的伙伴等,孩子有话可说,乐于说。每个“口语交际”由三部分组成:题目,显示本次交际的内容、主题。下面是提示语和情境图,这两部分都是为了把学生带入交际的情境,激发交际的愿望。对情境图的作用要明确,不要上成看图说话。如:16页“说说我们的暑假生活”。
  激起学生听说的兴趣后,教学过程可以按这样的流程:个人回忆一件最有趣的事,先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说给老师听,老师听后提问题请他回答,有说有听,听后有问,有问有答,体现互动(示范)小组内互相说,每个人说后,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还可以评一评最后按教材要求还要把说的话写下来,说的可能多,而写的只有几句话,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配上图,展示出来,大家看。
  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学生说的热闹,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发现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条理不清等语病,要予以指导、纠正。还要注意学生说话时的态度,习惯是否文明礼貌,发现问题也要纠正。才能达到口语交际的目标。
  3.口语交际课上培养交际能力是为了实用,所以不能只停留在课上说说演演。不能只在课上注意做到要求,平时在其他课堂中,生活中与人对话交流时,也能用口语交际课上所学来要求自己。如:语文课或其他课的小组讨论时,能积极主动发言,注意听别人发言,说话文明礼貌。课间和同学玩时回家和家长谈话时都应注意使用普通话,文明礼貌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主动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口语交际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改用教材。如:“拜年”,本地区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就可以在内容上、形式上变换。如果有更好的适合的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就可以更换内容。不会考查课本上具体的6个内容,只要通过口语交际练习达到目的要求就行了。
  【综合性学习】
  三册有两个百花园(五、七)没有编写“能说会道”,编了两个“语文大课堂”,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百花园五是“办小小手抄报”(95页),百花园七是“做贺年卡”(138页)。语文大课堂也是由三部分组成。题目显示本次活动内容,下面是情境图和文字提示。情境图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不要看图说话。文字提示明确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办小小手抄报”,情境图是两个小组同学在办手抄报,文字提示明确提出: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的步骤:先确定手抄报内容及版面安排,再根据每人特长分工;第三步是动手实践,完成手抄报;最后评比。
  教学中注意两点:
  1. 教学中要明确语文大课堂,是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的,重在过程,不过分要求结果,如:一个小组是由家长一手包办完成的,图文并茂;另一组是小组人人动手完成的,显得稚嫩简单。应鼓励后者。既然是办报就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布置后,学生要去准备,要从生活中找内容(不是从书本上),就要关心社区,学校的活动,就要细心观察,在小组讨论时,要挑选内容,为办好小报,人人出谋划策开展讨论,然后分工去做。在这过程中实现了课内外,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运用,激发创造精神,锻炼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只要是经历了这样过程办出的小报,都要给予赞扬,鼓励。不能只以报纸的质量论高低。
  2. 语文大课堂更具有开放性。课本上只是给了两个范例。教材编写是面对全国的,要考虑到大多数地区适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多地区在四季气候,风俗习惯环境条件等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教学中既可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特点,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别的大课堂活动,只要达到让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动手动脑动口,将语文知识、能力运用于实践就是合适的“综合性学习”。
 
   [2011-08-12]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生命对话——(S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摘自《清远市新北江小学语文组》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