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四册 教材分析
着眼素质养成 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王向东
  
  如何才能用好二下教材呢?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习惯培养——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养的高度,遵循“习惯”的特点,持之以恒地抓,一丝不苟地练。
  由于这组教学内容没有文字加注,因而给了教师与学生更多的开发的空间,但也容易产生操作上的偏差。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个人的事,没有人能够替代,因而,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多历练应该是重中之重。为避免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习惯篇”的教学至少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1、需看图,更重体验。这组教学内容,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的,因而需要学生去看图说话课。它具有更多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更侧重于学生切身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与自觉运用的意识。
  2、需明理,更重历练。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种长期行为,绝不能一暴十寒。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在今后的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要加以体现。因为每一节语文课甚至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有动手写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①要有耐心与毅力,去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②要从小处抓,起点不妨低些,眼睛向下,固本培元,但又要严格要求,扎实有效。③要全过程贯穿习惯培养思想。不仅在二年级这个特定的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贯穿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习惯的培养。
  3、需指导,更要探究。习惯培养不应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一种技能和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预习复习、识字作业的兴趣,不能让学生把养成习惯当作一种制约,而要从心理上普遍认同、乐于接受,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因而,教师要适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线索与空间,让学生摸索、交流更我的与预习复习有关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如选择含有生字的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赛,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逐步强化形成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习惯的重要并达成良好行为的自动化。
  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但又是一项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财富。在这项获取财富的工程中,教师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二)识字写字——遵循年段特点和学生学习汉字的规律,不仅要让学生识字,更要让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
  作为低年级段的最一学期,识字写字教学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1、明确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特殊地位。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中年级股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低年级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自己解决。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充分考虑到了本学期的特殊地位,注意为一下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为学生自主识字做好准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材的作用,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
  一是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此前,小学生已经学悦耳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怎样巩固呢?一些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多记忆得便越牢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首先,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不少汉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其次,可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使儿童感受到汉字构成的巧妙。此外,还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提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有重要意义。还有,就是要鼓励儿童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出有助于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上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
  学生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而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2、领会编写理念,发挥教材优势。
  三个词语并置一行,十二个词语分四行整齐排列。它是一首灵动的诗,又似一幅多彩的画,有形象,有意境,有韵味,字数齐整,押韵上口。这便是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遵循儿童识字之规律、学习各种识字教学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独创而成的一种识字教材,我们冠以一个形象的名称——词串识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词串识字”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为什么呢?因为词串识字具有多种功能。除了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外,它还具有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是潜在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教学词串识字,应该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落实识字,因为它是识字教材,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认识一定数量汉字,是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必须打好语文基础;二是启发想象,课文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具有宽广的想象空间,极易引发读者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三是诵读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韵文、像一首小诗,我们就能将之仅仅视为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积累词汇,在读中陶冶性情。
  我们的教材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对于字定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须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字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局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
  写字教学也要“三个维度”并举,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要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坚持描红、仿影,不是只在一、二年级这样做,而是一以贯之,六个学年一描到底,一仿到底。过去我们的孩子字写得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丢弃了传统写字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

  (三)阅读教学——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性对自主性对话中完成立体的建构。
  课堂上发生的对话是多元的,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始终应该是老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顺利展开并取得效果。
  1、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衔接。
  文本的呈现方式只是一些单个排列、静止地躺在纸上的文字符号。阅读时,学生需要去辨认这些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然后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把它们顺畅地读出来。这样,静止的文字符号才能复活—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这是对课文的认读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现时阅读的效果,而且对今后高一级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巨大的制约作用。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较多,对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视觉、发音等器官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读能力不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做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们要将力气用在培养学生借助拼音、图画等,快捷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并按照表达的需要读出轻重缓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字词句的训练”,也是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千万马虎不得。到了中年段,学生认读能力有所增强,生活阅历随之丰富,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在继续重视培养认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将对话活动引向深人。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体验才能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学生必须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才能对文本话语作出有主见的应答反映,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获得精神的滋养。二年级下册正处于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既要夯实基础,又要着眼未来。
  需要提醒的是,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实践来习得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熟读背诵,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词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2.逐步构建.“对话型”阅读教学新机制。
  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型”的课堂教学。
  感悟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如学习《蜗牛的奖杯》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在必要时指导一下长句停顿的方法;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把“这是一只()的蜗牛”补充完整的任务去读文本;第三步,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再读文本;第四步,精读文本,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能力,而且学生在每一次阅读中都有所感悟、思考。这就是学生和文本相互对话并有所感悟的过程。
  探讨式。探讨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先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他们的初步感受。然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对狐狸的角色定位产生了争议,部分学生认为它的行为也有可取之处。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争辩,进而感悟文本,把握文本内在的价值取向。
  创生式。“创生式”教学,在于顺时而作,应运而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于变教教材为教学生;在于尊重差异,活用教法—“能写的则写,善画的则画,会说的则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相反,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按部就班执行备课的“既定方针”,哪怕教学设计得再周密,组织得再巧妙,打磨得再精细,它与学生也是“油水隔离”。因为这样的“设计”与“组织”,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了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它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它实现了控制,却封锁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万马齐喑,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人文怎能不丧失殆尽?

  (四)单元练习—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践和探究活动为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变革。
  这部分主要有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学写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呈现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用字词句”是低年级“练习”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板块,具有目标多维、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综合性”特色。我们就是要让老师通过这部分的教学,逐步悟出“大语文”、“生活即语文”的内涵是什么,也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下,孩子喜欢怎样的语文,孩子喜欢怎样学习语文。老师是施教的主体,只有真正认清了语文这个本体的性质,遵循语文本身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具有了选择的自由的时候,当学习内容、活动方式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相似”的时候,他们便会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学用字词句”的设计,就是要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使“教”与“学”的双主体在特定的高度及和谐的教学情境中碰撞、对话、交流、展示,互动共鸣,一起成长。
  “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这儿要作一点说明。怎么给一个字归部?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如“思”,上下都是部首,取“田”不取"右"。若字的笔画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作部首。如“事”,就取“一”部。确定部首后,怎么在“检字表”中去找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数整个字的笔画,如李行健主编的《学生规范字典》、《小学语文规范字典》(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专用);一种是除去部首的笔画,如《新华字典》。按哪个方法去教呢?可根据学生用的字典来确定。
  关于“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和少量准成语组成的“语串”。在使用这部分教材时,有些做法值得推敲:让学生查成语辞典,抄写定义,结果学生不会查,只好由家长越俎代庖;还有的一味让学生抄写多少多少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提倡“语串”要“先吞噬,后反刍”,因为学生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加强积累才是最主要的。

  创新的教材呼唤创新的教学。预祝老师们在教材实施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创造、有所收获,与我们的苏教版小语教材共同成长!
 
   [2006-03-1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摘自《博客:小学语文》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