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北师大版第一册北师大版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五册北师大版第六册北师大版第七册北师大版第八册北师大版第九册北师大版第十册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五册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编写说明
佚名
  
  一、教材编写说明
  (一)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 本册教材与前四册比较有什么变化
  本册“语文天地”的设计较前四册有较大形式的变化,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等五个栏目,“金钥匙”和“自检”仍沿袭。
  1.关于“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设计了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例如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都有以下练习:
  ①比一比,组成词语——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比较和运用,以避免在书写时出现混淆;
  ②色块——为了启发学生在抄写书上出示的词语之外再抄一部分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词语;
  ③抄一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常用词语的积累,同时要求练习使用;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写、积累,并鼓励学生从文中和课外读物中再摘抄一部分自己喜欢的或认为重要的词语。摘抄的同时要求练习使用。例如用词语造句、找近反义词,或读原句体会词义等。
  ④读一读,背一背——加强积累,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
  此外还设计了有关辨析词义、结合句子理解词义、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练习。
  所有的练习和课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课文时相机处理。例:《翠鸟》
  ①(P63 填一填,说一说)在学习课文时指导学生注意填写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出的含义,并尝试进行概括。
  ②(P65 填一填,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了翠鸟的可爱)在学生进行填写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是按一定顺序的,而且采用了打比方的写法。紧接着就可以自然引入习作,写一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2.“开卷有益”选编的自读课文大都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情节有趣,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怎么处理?
  自读课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扩展、补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适合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以学生自读为主,不做分析讲解,不考查。如时间紧张,也可以课下读。
  3.关于“畅所欲言”
  “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可和单元主题、主体课文或自读课文结合,自然引入。例如《颜色变的戏法》:
  (P10 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红绿灯、小黄帽、迷彩服)可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交流颜色的特殊作用:红色喜庆的场面,雪地上撒黑色的粉末,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白色救护车,清洁工人的橙色工作服等等。
  “白色让我想起……”可说美好的事物,也可说不应该发生的情况,如白色污染。
  4.关于“笔下生花”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这种设计既能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全册12次习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选择,不适宜当地情况的,或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换内容,还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习作不要成为学生的负担,选做的题目应尊重学生,不要强求一律。
  例:《过年》(P124选一项,写一写)
  ⑴春节快到了,和同学交流,自己家打算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
  ⑵去年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写下来;
  ⑶评选自己或班级一年来的五件大事,选一件写下来。
  5.关于“初显身手”
  “初显身手”设计了多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语文天地中的所有内容都和主体课文紧密结合,不能作为单独的内容来处理,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学时出现的问题灵活安排,随机组合。切忌在学完主体课文后再集中处理“语文天地”。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关于识字教学
  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年级段,关于识字教学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识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册将继续学习生字360个左右。在三年级,识字虽然仍是重要任务,但不再作为教学重点,因此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独立识字。要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识字,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2)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如:听读认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认字、分析字形认字等,并且学会了使用工具书,能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来独立识字。
  (3)由于教材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实际上学生的识字量是有差距的,识字能力也存在着差别。在识字教学中要照顾差异,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交流学习经验,启发旁人;鼓励互助合作。在识字过程中,要本着“字不离词”的原则,以词为单位进行识记,不专门对字进行反复认记;不要求对生字的掌握一步到位,允许在滚动识记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要培养学生借助字词典,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适当调整识字的阶段目标,但“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应作为学生掌握的底线。识字要和阅读紧密结合,不能单独进行,切忌为完成识字任务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4)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三年级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学生由于大量识字,必然会出现部分混淆。四册教材在“金钥匙”中提出随时纠正错别字,旨在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本册仍要坚持这个要求,并在“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一系列同音字、形近字的比较运用练习。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错别字病院、扩词比赛、选字填空、形近字找朋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逐步做到正确用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关于词语学习
  1.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升入三年级后,由于阅读量增大,阅读面拓宽,大量书面语汇进入学生视野,原有的口头词语不能满足阅读和表达的需要。因此,词语教学成为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词和句的积累与运用,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2.怎样理解词语,这是有很多方法的。
  ①学习词语可以利用词典来了解词义。例如第八单元的“金钥匙”(P84)介绍了查词典。但词语的学习不要过于依赖注解,尤其不要让学生背注解。因为词语赖以存在的语境是千变万化的,一种解释不足以涵盖特定语境中的全部特定意义。许多词语无论怎样注释,都无法准确表达它们的意思。三年级应继续强调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理解词语。
  ②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来体会词语的意思。例如第三单元的“金钥匙”(P31)提到的理解“大义凛然”的方法——看上下文。当学生读到那个热那亚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还说:“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的时候,头脑中会浮现出少年当时的样子,就会理解“大义凛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了。
  ③学习词语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像。例如第一单元的“金钥匙”(P10)提到的方法——联想。虽然“米黄”和“橘黄”这两个词语没学过,但学生可以联想自己熟知的事物:小米、橘子,由此推知这两种黄色的区别。
  ④学习词语还可以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推知词义,也可以根据字义合成词义。例如“啁啾”(P58《一只小鸟》第一自然段),可以根据口字旁得知这个词和说话或者声音有关,再联系上下文便能够了解这个“啁啾”是形容鸟儿鸣叫的声音。而“渊博”(P24《回自己的祖国去》最后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分别解释字义,再合成词义,从而了解“渊博”是深而广的意思,最后进一步联系句子,得知这个词语用于形容人的知识精深而广博。
  人们对词语的学习和掌握,经历的是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先是依靠语境提供的信息认知词语,然后逐步发展到通过对词语的分析来理解语境。年龄越小阅读水平越低的学生,语境对于他理解词语的帮助越大。年级越低,越应当在语境中学习词语,中高年级以后适当地增加通过词语理解语境的训练。
  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比较,最直接的应是看上下文理解,其次是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义或者合成字义等其他方法,最后再考虑查词典。
  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例如“沉浸”一词(P90《空中花朵——降落伞》第五自然段),既可从三点水旁了解到它和水有关,又可以从“沉”和“浸”的字义了解到这个词表示的是淹没在水中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来看,“他和小伙伴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说明“沉浸”在文中是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思想活动中。
  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学生是否理解了某个词语,可以通过举例子、用自己的话解释、表演、找同义词替代、说反义词、画画等方式考查,朗读、造句、词语搭配都能够反映学生掌握词语的水平。也可以采用游戏形式进行用词不当的纠错。
  总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鼓励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词语的理解;允许学生掌握词语的数量、进度不一致,鼓励多积累,在实践活动中多使用;要引导学生在各种语境中留心学习语言,逐步形成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关于阅读
  1.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做些什么?
  ①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四年级开始学习批注笔记。
  ③本册教材开始学习略读,对于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粗知文章大意。例如课文《日月潭的传说》《一只小鸟》《画里少了什么》《只要说声对不起》《马拉松》等等。在这里所讲的略读,不是过去我们许多教材中安排的,针对精讲的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现在说的略读是指略读的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三年级后课文明显加长,一节课40分钟读不过来,所以需要学习略读。应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精彩的段落,重点的部分分析、朗读,不必面面俱到,条分缕析;不必每课都朗读全文。默读、略读的部分可允许有不认识的字,不检查识字,只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
  ④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略读的方法。
  2.几点建议
  阅读教学要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样学,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经过教师有意引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不搞过细的讲解,而由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可以是一个自然段,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最后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3.课堂模式
  (1)流程:自读质疑—再读解疑—精读再生疑—不断探究,向课外延伸。
  (2)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学之前自读),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学生自读这个环节不可超越。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的语文能力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3)对课前预习有明确的要求,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程序;要重视学生预习的成果,及时检查和反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并调整教学设计。(应用文的阅读——看报纸、看说明书、看说明文)
  (4)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①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首尾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
  ②尊重学生质疑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四)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册教材注意了语文的实践性,设计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语文能力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能力训练的重点是有差异的。例如收集信息,三年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收集,并搜集到相关资料就可以了。教师要在带领学生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明白搜集到的资料还应进行筛选,还要学会运用。所有的综合活动都要自然引入,尽量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三、评价方式
  1.关注过程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熏陶渐染,要靠循环往复,长期培养,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自检(P43统计开学以来的学习成果,P55评价自己担任小评委的表现,P84请同学挑错别字及时改正,P116展示习作)引导学生自己关注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促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自评互评结合,师评、生评及家长评结合,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三个维度的评价结合。
  2.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学习。阶段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四、配套材料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伴你成长、同步阅读文库、语文写字本、教学挂图。(谈文玉、叶剑新执笔)
 
   [2004-11-2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新世纪教材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