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六册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海南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 毛立业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白孟浩然,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
   4.赠送题有送别诗(后附)的海南风景明信片,结束新课。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毛立业,男,1975年9月生,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校长助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海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海南省小语会理事,海南省扶贫支教高级讲师团讲师,曾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童话体作文研究”的实验工作。2007年12月,在海口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008年5月,在海南省第八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2008年撰写的《小学生活动作文的实践与研究》获省级论文竞赛一等奖,教学语言朴实、幽默,擅“组块教学”,课堂扎实有效。

  相关链接:《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2009-07-2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人教社》网站。
下一篇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