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语文S版第一册语文S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三册语文S版第四册语文S版第五册语文S版第六册语文S版第七册语文S版第八册语文S版第九册语文S版第十册语文S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六册 教学计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
三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张立军
  
  一、教材概况
    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基本能力。随着识字量、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思维也略见深度、广度,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已具备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本册教科书继承了前五册的教材特色,在内容与形式上又发生了变化,注重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的进一步拓展。
    本册教科书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2篇略读课文)组成。精读课文后面又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又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琏接”和“指南针”。每个语文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是固定的栏目;“能说会道”“笔下生辉”“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
  1.选文形式多样化
  本册教科书继承了前五册教材选文形式多样的特点,又有所拓展。新编选的课文占80%以上,除了低段教科书中常见的诗歌、散文、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本册又增加了说明文、科学小品、剧本等新的体裁,使课文的体裁更加丰富。教材选文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从儿童现有的经验世界出发,并拓展想像世界;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核心,吸纳多样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儿童在阅读的同时,生成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单元内容主题化
  本册教科书继前五册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世界、人与动物、科学精神、人与自然、亲情关爱、意志品质、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材在读写训练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观察中展开想像;读懂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初步了解文章是从几方面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查找、收集资料等。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读写能力。这些训练重点分布在8个单元中。
  3.导向内容实效化
  教材依然注意了课文的导学设计。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的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做好准备。
  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泡泡图的形式,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领悟到读书的时候应当在哪些地方想,想些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课文,加上了注释。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逐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练习大多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进行学习。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读一读、抄一抄。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花篮”栏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材料,而且还要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上一些,体现了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这样既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四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积少成多”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字的增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写话的愿望会日益增强。为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本册分别在3、4、5、7单元安排了4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本册教材继续设置有“学习琏接”栏目,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册的“指南针”栏目,意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册的“在观察中展开想像”“学习查找、收集资料”两个内容,是结合课文内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安排的。
  4.听说读写一体化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单元内重点组织单元内容。从导语到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大都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整合安排,使教科书的编排更为紧凑,整体推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第二单元在导语中,首先用简练的话语告诉学生,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讲人与动物的和谐,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描写清楚”。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会感受到动物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感悟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描写清楚”这个训练重点,则通过课后的练习及语文百花园中“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等栏目,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而且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海畅游”板块,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11个生字,会写299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像,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着力体现课标精神,力求赏心悦目、科学实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服务。广大教师在使用本册教材时,首先要挖掘教材的精髓,吃透教材的要意,以利于科学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教师应根据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以利于教学实效的产生。
  另外,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继承与改革、发展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积极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学科整合与学科自身特点的关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与必要训练的关系;信息技术使用与学科特点的关系;尊重学生与恰当评价的关系。
  (一)关于识字、写字
  1.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并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使用本册教材时,要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识字,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独立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并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使之能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差异,如在一定时间内的识字数量、质量上的差异。不要求学生对字的掌握一步到位,允许在滚动识记的过程中逐步学会;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分享识字的乐趣。
  本册要求学生认识211个字,会写299个字,这是下限。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以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增加识字量。
  2.在教学中为学生巩固识字提供途径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增加生字的复现率。如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形式的读、比较,小练笔和习作中的具体运用,都是巩固识字的途径。
  3.在写字教学中加强指导
  时至今日,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书写习惯,但教师仍不可忽视写字(包括方法和习惯)的指导。对于重点、难点字,教师应有示范,学生应有练习,练习后应有反馈,以求学生写字质量的提高。
  (二)关于阅读
  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力求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教师绝不应该总跟在学生后面走。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缺一。
  2.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是创新绝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
  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但是更新观念绝不是形式主义地贴标签;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但必须与我们的实际结合。
  总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表面文章,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是为了质量,任何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所谓“改革”,都是不可取的。
  3.学科交叉融和与把握学科基本特点完成学科自身教学任务的关系
  我们提倡多元文化,主张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但不能丢掉学科的基本特点;
  我们提倡大教学观,提倡课内外结合,但必须从学科的基本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们要培养学生培养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能力,这是各学科共同的任务。但不同学科培养这种能力必须与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必须与完成学科的教学基本任务相结合,不能上成单纯的信息收集整理课。
  4.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离开了学生自主或主动的学习,合作就失去了基础,就成了形式。
  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适宜的学习内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自主合作学习的。
  在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要注意不要把过去的全班统一变成小组统一。在汇报交流中,不但要重视小组同一的结论,更要重视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往往这些不同的意见恰恰闪耀着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5.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谁辅助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绝不是教学辅助计算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建立在这几点意识的基础上,结合课标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使个人情感与文本生成的情感因素形成共鸣,是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前提。
  (2)从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凭借。
  ◎在引入课文之时,可以从学生已知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把学生自然地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在理解课文内容之时,可以从学生的未知出发,给学生创设提出疑问的空间,并注意筛选问题,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才能顺心而学。
  ◎充分地利用学生在阅读中生成的方法和借用的知识,使学生间形成互动互促的学习氛围。教师把握好调控的时机。
  ◎教师的教学手段应注意多样化,切不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为目的,造成单一地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汇报所学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可说可读可演可画,但要适时适度,并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为根本。
  ◎注重评价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评价语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辅助性原则。
  (3)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和文本产生对话,是学生生成较高质量的阅读兴趣的保证。
  2.注重训练在提高阅读质量中的作用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阅读教学始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1)注重训练的目的
  以教材为凭借进行训练,并非全篇内容处处着手,而应在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上多做考虑。训练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保证训练质量的先决条件。
  (2)注重训练的层次
  训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注意把握训练过程中的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训练的方式
  教材中提供了训练方向,也提供了一些训练方式,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在确定了训练目的和训练内容后,建议教师在设计训练方式的同时,考虑以下问题:
  ◎训练方式是否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训练方式是否兼顾到各层次的学生?
  ◎训练方式是否是否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
  ◎训练方式是否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建议教师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机械式、说教式、题海式的训练;二是蜻蜓点水式、一过式的训练。我们提倡扎实而不机械,鲜活而不虚浮,清晰而不生硬,有创意而不随意的训练方式。
  3.提高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的功效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式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指导朗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朗读的时间。
  (2)要引导学生理解着读,入境入情地读。
  (3)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注意层次。
  (4)在指导读长句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时,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5)不在增加学生朗读的遍数上下功夫,而在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上下功夫。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就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2)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画,画出重点,标出疑问。
  (3)要给学生提出默读的具体要求。
  (4)要根据默读内容的长短和要求的难易调整默读时间,既不要因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又不要因时间过长挤占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
  4.继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5.加强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2007-01-2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语文出版社》网站。
下一篇  →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题设计拓展类练习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