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长春版第一册长春版第二册长春版第三册长春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五册长春版第六册长春版第七册长春版第八册长春版第九册长春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一册长春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病房里的故事 说课设计
《病房里的故事》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是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病房里的故事》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间情”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个板块共有4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充满浓重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全文共8个自然段,采用白描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而当吉姆死后,大卫搬到靠窗户的那张床时,他惊异地发现被吉姆描绘得如诗如画的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结合课标与教材的解读,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嬉闹”“秋风怒号”“剧烈”等词语;
  能力目标:在朗读、想象、交流、练笔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人性的善良、真挚的情谊,以及爱和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性的善良,真挚的情谊,及爱和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吉姆做法的意义,从人格上认识吉姆。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结合本课的实际,具体教法如下:
  (1)课件辅助法-激发感官,引发探索。
  (2)个性诵读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启发交流法-发挥想象,个性体会。
  (4)对话讨论法-合作探究,延展思维。

  四、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确定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探究法-学生实践,参与提高。
  (3)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使参与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进而产生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再动力。

  五、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强的趋动程序。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窗”的图片(窗外一片空白),请同学描述窗外的画面。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课。
  2、自主阅读,把握情节。
  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对话讨论,品味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本环节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两人所见不同景物的对比、分析、体会、交流,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吉姆的人格魅力。
  4、合作探究,拓展思路。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一起探究文本中重点语段、重点词句的表达作用,把握大卫的心理历程,接受美好情操的薰陶。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气氛。
  5、续编故事,感悟升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独特的心得,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
  故事结尾戛然而止,请同学试着给小说加个结尾。这个结尾应是小说内容合理的想象和延伸,可从原文中找到暗示和依据。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悟。
 
   [2012-02-1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病房里的故事》说课设计之一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