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教学札记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之二
作者:冯宁
  
  今天,我所教授的四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是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前几天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我一直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存在着疑虑,因为这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如果仅仅把感知诗句大意作为教学重点,那么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单薄,最好的办法是在学习这首诗之后再拓展学习几首课外的诗,但是要依据什么来选择呢?又怎样与《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进行有效的衔接,使两者浑然一体呢?
  为了解决以上的疑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参上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我问自己:“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呢?”思考之后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入手。
  网上关于李白的资料很多,需要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大量的阅读之后,一条清晰的思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从小饱读诗书,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从20岁起开始云游于全国各地,目的是为了结交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十年漫游,还是一事无成。直到公元741年,40岁的李白才由道士吴人筠推荐,进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758年,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了解了这些,我一下子有了灵感——这节课就从了解李白的生平入手。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学习一篇文章,首先应该了解文章的作者,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不会只流于表面。”了解了作者,我告诉学生,《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于公元753年,联系资料,学生们立刻明白了这首诗是写于李白被排挤出京之后,想想当时的情景,不难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那么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我又拓展了两首李白的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和《早发白帝城》,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两首诗分别写于公元754年和公元759年,再联系资料,体会作者写《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是在被排挤时,而《早发白帝城》是写于被赦免放还时,便很容易体会出诗句的意境了。因此,在学习文章之前进行预习的时候应当主动地去了解相应的写作背景,这样对你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完这节课,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我们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去了解一位作家,通过了解一位作家去认识一个时代。”我觉得自己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3-07-1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之一  摘自《抚顺教育网》网站。
下一篇  →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之三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