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语文S版第一册语文S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三册语文S版第四册语文S版第五册语文S版第六册语文S版第七册语文S版第八册语文S版第九册语文S版第十册语文S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教材分析
小语四年级下册(S版)教材教法介绍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十二省小语教材编委会
  
  一、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部分课文后面编排有带“*”号的选做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士德、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人物简介,以及王安石推敲诗句和云南丽江古城被列入文化遗产等情况介绍。在第一、三单元各安排了一次“指南针”,分别讲了“学习转述”“学习使用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七册之后,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成长的足迹、秀美的山川、科学与环保、爱国精神、人间真情、故事的启示、人与自然、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语文百花园”。每个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固定的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和“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各安排6次,分别排在第l、2、4、5、6、8单元。“语文大课堂”安排2次,排在第3、7两个单元。

  二、教材的特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导语的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的学习做好准备。导语以儿童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行文生动活泼。每个单元的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更加直观地揭示主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画面生动,充满童趣;情境图中的人物对话,是借助泡泡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又直观,又醒目,还洋溢着童趣。它既有课文内容的提示,又向课外拓展,并尽可能设置疑团,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第一单元的导语,前半部分“我们就像一株幼苗,在大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老师亲切的微笑,给我们以鼓励;爸爸坚定的话语,给我们以启发;爷爷悠扬的芦笛声,让我们变得坚强勇敢;冰心奶奶的文章,让我们感到无比快乐……”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既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又揭示了本单元的主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后半部分“阅读本单元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点明单元的学习专题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情境图配以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和对话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本单元的特定情境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选文形式多样,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本册教科书继承了前七册教材选文形式多样的特点。除了常见的诗歌、散文、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以外,还有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剧本等体裁,使课文的体裁更加丰富。
  教材选文注意贴近儿童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注意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纳多样文化,体现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使儿童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有助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编选的课文占80%以上,有反映儿童成长的《只拣儿童多处行》《钓鱼》;有表现祖国秀美山川的《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五彩池》;有表现科学家造福人类的《巴士德征服狂犬病》,有表现爱国精神的《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大使馆妈妈》;有反映人间真情的《莲叶青青》《地震中的父与子》;有启发人明理悟道的《爬山》《语言的魅力》《米芾学书》;有反映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绿色记事本》《麋鹿》《小狮子爱尔莎》;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各民族多样文化的《孔子学琴》《端午节的由来》《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本册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要求认真细致的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1.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材注意了课文的导学设计。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用泡泡框的形式,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领悟到读书的时候应当在哪些地方想,想些什么,怎么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大体有以下情况:(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钓鱼》一课,作者说“自己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需要学生理解,泡泡框的内容“我要想想‘鱼’指的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又如,《爬山》一课的第3自然段,为了让学生理解“征服”的意思,泡泡框的内容“‘征服’还可以换成……”,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理解词语。(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一课,第1小节旁边的泡泡框“我知道了地图上的颜色代表……”,提醒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吸取知识信息。又如,《孔子学琴》一课,课后第2题编排了两个泡泡框,“孔子学会了曲谱,他还……”“我懂得了……”,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3)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我从‘成百盈千’‘一群接着一群’‘涌流’‘挤’等词语中,体会到儿童很多。”(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爬山》一课,“我也想这样去体验一下”,意在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那位父亲说的欣赏大自然景物的方法,这样,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课文,加上了注释。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逐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练习大多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交流。如,《走进丽江》一课,“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也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中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本册教材在读写训练方面,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握文章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默读速度,练习复述课文。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读书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读写能力。
  本册教材设置有“学习链接”栏目,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或作者,有的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册的“指南针”栏目,意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点拨和引导,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册安排的“学习转述”和“学习使用资料”两个内容,是结合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安排的。“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花篮”栏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材料,而且还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上一些,体现了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这样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四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积少成多”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3.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字的增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写话的愿望会日益增强。为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本册分别在三、四、六、七单元安排了4次小练笔,或写环保日记,或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或续写寓言故事,或仿写一段话等,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这种练笔是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的,意在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不可要求过高,更不能把它当作“语文百花园”中的“习作”来对待。

  4.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从导语到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大都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整合安排,使教科书的编排更为紧凑,整体推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第二单元在导语中,首先用精炼的话语告诉学生,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介绍祖国秀美的山川,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云南丽江的风光美,古城美;桂林的山美,漓江的水美;藏龙山上五彩池的形状美,池水的颜色美。学生感悟到,描写景物可描写它的形状和颜色,可描写它的动态和静态,可展开丰富的想象,还可进行对比描写等等。语文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的古诗、现代诗,“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安排的是观赏、赞美、评价、描写校园风景线的学习活动。所有这些学习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本册教材选取了一些反映中外文化的课文,如《寓言二则》《米芾学书》《孔子学琴》《端午节的由来》《西门豹》《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将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作为课文安排在教材中。教材还注重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环境、关注自我、关注现代科技等。

  (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百花园”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实践,本册“语文百花园”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实践,编排了“语海畅游”栏目,接着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笔下生辉”及“语文大课堂”栏目。其中“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百花园”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1.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栏目的设置,目的在于对以前学过的字词句段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字词句的应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语海畅游”栏目中具体内容的设计,注意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实际,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本册教材在“语海畅游”栏目里,安排了“有趣的汉字”以及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汉字学习内容。“词语真有趣”安排了比较近义词、认识各种不同结构的词语、积累词语、感悟词语功能等。词语方面还编排有运用关联词语造句、词语归类、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选词填空等。句子方面,编排有读句子、说句子、写句子、体会拟人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修改句子、标点的应用等。段的练习,编排了结构为“总——分”式的一段话,让学生感悟段的结构规律。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发现、掌握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逐步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

  2.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栏目包括“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两项,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和能力。“读读背背”安排读背古诗词(6首)、名言、格言等。“我的采集本”安排有世界文化遗产名称、奥运会会徽、动物成语故事等。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学习文化、学习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栏目向学生提供短小精悍、形式多样、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内容有:现代诗《葡萄叶的梦》、现代诗《春的消息》、科学故事《用冰取火》、吉鸿昌的故事《我是中国人》、外国故事《心灵创可贴》、儿童故事《我向奶奶学语言》、寓言《狮子和鹿》、古代故事《俞伯牙遇知音》。这些阅读材料的主题分别与所在单元的主题相一致。短文后面还编排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能说会道
  本册教材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共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训练。分别是:“话说寒假生活”“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家乡的变化”“讲述我家的故事”“应该怎么办”“我说家乡的习俗”。这些内容的安排既紧密结合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本栏目设计了较多的对话内容,力图体现真正意义的交际,让学生交际起来有话可说。
  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如,听的方面“有不明白的地方,等同学介绍后可以提问”“听后评一评,看谁说得清楚而又生动”“听后评一评,看谁的语言最能打动人”;说的方面“在全班转述组里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讲述时要注意用语言打动人心”“在别人讲完后可以补充”等。

  5.笔下生辉
  本册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共安排了8次习作练习。分别是:“写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描写校园风景线或设计未来的校园”“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自己家中的感人故事”“写自己受到委屈或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写某个节日印象最深的事”。另外,在综合性练习“语文大课堂”中,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和“编一个动物寓言故事”。这些习作的内容基本上与单元主题相联系,与本单元的“能说会道”一致,成为语文实践的延伸,体现了说与写的整合。这种设计既能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只提出内容、范围,提示观察与思考应注意的问题,使得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6.语文大课堂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册安排了两次“语文大课堂”。一次是“我的调查报告”,安排在第三单元;另一次是“动物寓言故事”,安排在第七单元。“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大课堂”注重实践和探究,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对语文活动的开展在步骤和方法上给予适当提示,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活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使用本册教科书,通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科学成就,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1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4.能用普通话交谈,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5.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16.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进入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难认难记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本册要求学生认190个字的识字量,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互相启发;鼓励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将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巧。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写字的量,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以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还可以指导学生查字典、词典理解词义。
  四年级下册仍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教师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积累语言,并将阅读方法向课外延伸。

  (1)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2)继续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下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默读,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主动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检查效果。

  (3)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阅读教学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解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要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的体验,不能用一个标准去限制学生。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应加以肯定。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包括默写)。教材中比较具体地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或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有的则是提出例子,让学生照例子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和交流。教学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
  以上是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略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教学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逐渐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课后提示问题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写法方面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一读,也可以背一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也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为了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还编写了《语文同步读本》,与《语文》教科书配套使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和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内容和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
  进行口语交际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四年级下册教材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习作,多数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小练笔。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本册习作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写实为主,如写最有趣、最难忘的事,写家中感人的事,写节日里印象深刻的事,写校园,写家乡,都是练习写实;写未来的校园、未来的家乡,编动物寓言故事等,都是练习写想象。指导写实,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用语言再现生活的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指导写想象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表现更加美好的人、事、景、物。写想象文,要提醒学生注意内容健康,想象合理。

  3.要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表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主要是指修改别人看不明白、或与事实明显不符的地方,也包括一些错字和用得不妥当的词语。

  4.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8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的小练笔,以及平时写日记,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多写多练提供机会。

  (五)“语文百花园”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的教学应该注意:“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收获为主。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增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的乐趣。“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重在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做到熟读成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有的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有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老师不要着眼于学生理解,要让学生多读多记,自己感悟。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语文大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很有用,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008-05-0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语文出版社》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