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分析
(阅读部分)俞媚娜 张凤霞 林虹虹
  
  一、教材概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二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本册教材中共收录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分成七个单元。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较,删去了《白杨》和《食物链饲养场》两篇课文,增加了课文《挑山工》《赶花》两篇课文,《挑山工》记叙的是作者在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不比游人慢的事,说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这是一篇含义非常深刻的文章,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赶花》写的是养蜂人为采蜜而一年四季四处奔忙,不失时机地抓住花时,反映了养蜂人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段的阅读目标有11项,在情感和态度方面大大发展了原大纲的要求,体现了阅读中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来。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两种。在前几册,学生已学会了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了解了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时从读知写,让学生认识安排材料的两种基本方法,今后在写作时学习运用。二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安排了“归并段落大意”(第五单元)和“借助课题”(第六单元)两种方法。本学期进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说得具体一些,不必高度概括。第三单元“注意人物的言行”,是进行阅读写人文章的一种方法训练。该单元通过《忆铁人》等3篇课文,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着的意思,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领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这项训练有一定的难度。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同时联系课文的时代背景,注意到当时当地的情况来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第七册已进行过抓重点词语背诵的训练,这一册提高一步,让学生列提纲,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使背诵的速度提高,记忆更牢固。
  本册教材中还突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桂林山水》、《台湾蝴蝶甲天下》、《秦始皇兵马俑》、《五月端阳》。
  (2) 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如《小音乐家扬科》、《狼牙山五壮士》、《五块银元》。
  (3) 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忆铁人》、《“我是您的儿子”》、《月光曲》。
  (4) 教育学生爱惜时间、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时光老人的礼物》、《挑山工》、《赶花》。
  (5) 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如《太阳》。
  (6)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祖国的尊严,立志报效祖国。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晏子使楚》。
  (7)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如《草船借箭》。
  这些课文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二、典型课例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意境,让学生自读自悟,评赏结合,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读中学写,悟用结合,提高其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三到六节课文,师生评点。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击课件,显示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结合课后练习4,师指导学生对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归类。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那么多,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生评:“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3、学生赛读这一节,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4、继续交流: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跑着跑着……”
  师点:在写每一种形状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评:“按出现一→变化→消失”来写。
  学生再读四到六节,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体会作者展开想象,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5、师按“出现一→变化→消失”顺序引读课文。
  6、师点击课件,出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画面,请学生为画面配音。
  7、师点: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
  生评:“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师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真是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学生欣赏一段火烧云的录像。(屏显动画)
  2.学习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四、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再次回味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5、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点:学了课文,大家对火烧云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提问……
  师点击课件,出示《变化的天空》一书封面,向学生推荐。
  六:课后作业
  在课堂欣赏火烧云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学习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五月端阳
                 (小语第十册第十八课)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较浅显,条理也清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把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有关内容在同学中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本文向学生介绍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这无疑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契机。端午节不被学生所重视,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吃粽子、挂香袋的概念上。因此,我让学生从网上、书本中查找人们庆祝端午节的相关活动,向长辈询问,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端午节,使学生重拾这一佳节的愉悦。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后的生字及词语。
  2、 仿写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句式。
  3、 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 利用网络及书本查找或采用询问的方式了解端阳这个传统节日。
  教学重难点:
  落实单元学习重点: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落实教学目标3:利用网络及书本查找或采用询问的方式了解端阳这个传统节日。
  课前准备:
  1、 通过从网上下载,从书本中查找,向长辈询问等途径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可以是制作香袋方面的,可以是包粽子方面的,还可以是赛龙舟等庆祝活动方面的。另外可以找找有关的诗词。所找内容尽量做到图文结合。
  2、 带形状各异的香袋、粽子及艾草、菖蒲。
  3、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
  端阳也称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点击课件,介绍端阳名称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等,民间俗称“五月节”。因“端”与“初”同义,“五”与“午”同音,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五月初五日称“端午”。)
  二、学文交流。
  1、读读课文,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端午节的风俗。完成表格。
  2、自学并填表。
  3、集体交流。
  (1)、交流填表情况,说主要内容。注意在将表格中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时,要加以整理,归纳成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端午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情形和老人们讲述为纪念屈原而包粽子、划小龙船的来历。
  (2)、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随机教学:
  缝制香袋
  A你们从缝制香袋这一节中,了解到什么呢?
  a做法
  b式样出示图片
  B朗读训练
  C交流学生课外搜集到的资料
  包粽子
  A交流读文后的所获
  a做法结合你所看到的家人包粽子过程说一说。
  b分类按形状、用料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进行总分式、分总式的句式训练。
  B延伸
  a包粽子请留心以下几点:
  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b吟粽诗文精选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明皇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唐*姚合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元稹
  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宋*陆游
  C朗读训练
  赛龙舟
  A朗读训练从文中体会到热闹的场面,读出热闹的气氛。
  B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赛龙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C延伸
  端午节,城乡龙舟比赛很重,其中蓉湖龙舟竞渡最为壮观。每年夏历四月下旬,参赛者就进行操演。从五月初一起,龙舟集中在江尖至黄埠墩一带继续操演。五月初五那天,参赛龙舟齐聚蓉湖。狭长的龙舟,首尾及船身装饰成龙形,顶着青布、白布作幔,舟上树绿旗,两旁置16至20支快浆,人执1桨,舟尾有1人击鼓指挥。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众人高声吆喝,齐心划桨,群舟如飞。人们为了观看竞赛,在京杭运河两岸搭满高台,上设屏风。有的高台有四五层。还有许多装载观众的画鲂、灯船停泊在竞赛线路两侧,船船相接,人们以一睹为快。
  来历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屈原的有关情况。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悬艾草、菖蒲
  点击图片,结合实物认识艾草、菖蒲。讲述悬挂的原因。(端午节的早晨,各家各户将菖蒲、艾叶插在门上、屋檐下,有辟邪、防病、保安康之意。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尤其是在南方),且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故而疾病甚多,因此民间习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插菖蒲和艾叶,可借助它们挥发的芳香气味,驱逐蚊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香囊,源于古代的“艾符”。有人在夏季来临之时,把艾叶编成虎形;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插于发中或佩于胸前祛瘟辟邪。正如湖南民谣所唱:“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五毒化灰寺,妖邪归地府。”同时,也有将其解释为象征屈原的品德馨香溢世、流芳千古的。
  系五色丝,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五色丝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一条细索。按阴阳五行说,五彩丝中的青线属木,代表东方;赤属火,代表南方;白属金,代表西方;黑属水,代表北方;黄属土,代表中央。五色丝无论系于何处,均可镇妖辟邪,佩戴的人可用它系住性命。
  饮雄黄酒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三、小结:今年的端午节是*月*日,让我们提早享受端午的滋味,现在你可以先尝尝粽子的味道,闻闻香袋的香味,再去忆忆那伟人——屈原。课后大家还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站上网再次感受端午这一民俗风情。

  附诗歌:
           遥思屈原
            杨平

  人们似乎记得你
  水上的龙舟己成历史、民族、和
  快乐习俗的一部份
  金发白肤的国际友人都站在河畔
  微笑点头鼓掌
  金发白肤的国际友人
  不像黑发黄肤的某些我们
  对着镜头哈啦却
  焦虑选票
  快两千四百年了
  我们一边悲吊你底亡灵
  一边通过手机烦恼
  百货公司加上世足赛
  一半的商品都仿佛长出了翅膀
  温柔敦厚的我们
  总会在翘翘板的两瑞摆荡
  仿佛很儒家的
  定期传述你底平生
  感慨人世的不义
  以及那个时代的诗人
  为何和这个时代的诗人
  拥有不同浪漫的心
  和同样低的EQ

  风
  自冷冷的古代吹来
  我一路以同样低的EQ思索
  困惑
  为何街上还飘着清清竹叶的粽子香
  你底后裔
  你所钟爱的那些元素
  甚至那些温室中的兰花
  都比菖蒲还容易凋萎
  凋萎在若干书店、书库、书房
  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端午
    三米深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西子湖上龙舟竞渡
  锣鼓声声,我回忆起
  孩提的我,吃着糯米粽
  坐在乡居的天井中央
  听爷爷说白娘子的故事

  进城后,我才明白
  端午不是白娘子的节日
  徐仙、青蛇和雄黄酒
  只是端午节的配角
  端午属于一个放逐的诗人
  行吟泽畔,楚歌悲鸣

  汨罗江的招魂节,屈子
  怀抱失落的信仰,不曾离开
  春天伤逝,雨荷绽放
  十个复活的海子,绝望而忧伤
  横卧在通往太阳的轨道上
  从屈子手里接过温暖的火把

  诗歌的相关网站:http://xinshige.net/wk/200306/quyuan.htm
  端午的相关网站:http://emotion.heyuan.net/zhonghua/duanwushc.htm
  http://webs.cinet.com.cn/info/jr/6/dwjxs.htm
 
   [2006-10-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册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