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湘教版第一册湘教版第二册湘教版第三册湘教版第四册湘教版第五册湘教版第六册湘教版第七册湘教版第八册湘教版第九册湘教版第十册湘教版第十一册湘教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习作6 教学设计
《习作6》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忍路,写出这次习作的初稿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该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学写倡议书,把大军都动员起来。
  二、指导学生学写倡议书
   1 .倡议书的内容(投影出示》。
    ( l )倡议什么事;
    ( 2 )倡议的理由;
    ( 3 )要大家做什么;
    ( 4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2 .倡议书的格式(投影出示)。
    ( l )根据倡议书的内容拟定标题;
    ( 2 )写清楚倡议书的倡议对象;
    ( 3 )写具体倡议的内容;
    ( 4 )写清侣议人的姓名及日期三、分小组讨论
   1 .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的倡议书准备倡议什么,倡议的理由、倡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代表性的,准备全班交流。四、全班交流在同学发言后,教师总结,指出问题:
  五、学生练习写倡议书口板书没计.议书写法倡议书的内容倡议书的格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正。
  教学过程: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倡议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向学生推荐范文。
                  抗及救灾倡议书
  同胞们、朋友们:
  当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巴蜀大地,需要什么?你我伸出的援助之手!
  当残垣断璧的度坡掩埋鲜活生命,需要什么?你我爱心的无私奉故!
  当哀鸿遥歼的呼救痛彻你我心序,需要什么?你我力所能及的带助!
  2008年5 月12 日14 点28 分,三十二年来最为渗重的地震突害降临了天府之国―四川省的沈川县,上万同胞的生命瞬间消逝,更有大全的受灾民众急切地等待着救助与支援。
  救同胞于危急之时,从爱心于危难之际。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杭震救灾斗争的胜利”的要求,常州义工联合会、钟楼区慈善分会、钟楼区志愿者协会联合组织“橙丝带· 温晚汉川―杭震救灾篆梢活动”。
  我们向全市各阶层的爱心人士发出服灾幕捐的倡议,恳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奉从一片爱心,给灾区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热的兄弟姐妹们以支持和带助。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我们肩并扁铸就爱的长城.尽我们的纬薄之力,汇聚成爱的海洋,去和无情的自然灾害作斗争。龙城的儿女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献出我们的拳拳爱心吧!
                                           龙城同胞 才廉
                                           2008 年5 月15 日
  总评倡议书格式正确,倡议的理由充足,倡议的内容具体。
  总之.这份倡议书不但写明了倡议的目的和意思,而且井然有序地写出了倡议的具体做法。相信大家看了这份倡议书,都会行动起来的。请学生谈谈例文的成功之处。
  二、.写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愈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1 .小结习作情况。
    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 .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l )倡议朽的格式是否正确;
   ( 2 )倡议的理由是否充足;
   ( 3 )倡议的内容是否分条列出,清楚明r :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 .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选择三位学生习作的片段进行评议,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2 .评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抓住评讲重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 .互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 .自评自改,继续完善习作。
  四、全班交流,展示优秀习作把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次习作的收获,从学写倡议书的方法方面去谈。
 
   [2010-03-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cxg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习作6》教学设计之二 返回本课 我要说话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