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语文附件 365天节日大全
世界可用性日
11月的某一天
 
  世界可用性日是2006年前由使用性专家协会(UPA, Usability Professionals’Association) 所发起的,在每年11月的某一天邀请所有的使用性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与社会大众一起来重视产品或服务可用性的活动,希望能够藉此让科技真正的帮助人们,让一切变得容易。
  官方网站:http://www.worldusabilityday.org/。

  2007年
  2007年11月8日是今年的世界可用性日(WorldUsabilityDay),或许你没有听过,但是这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你曾经买到过任何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科技产品吗?曾为了不知道怎么买高铁车票而苦恼吗?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先不要急着怪自己笨,因为这是可能是产品或服务设计不良的问题。未考虑到使用者的不良的设计,会一再的造成使用者误会,使他们做出不当的操作,这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产生危险。糟糕的是这类可用性(Usability)不佳的设计,仍然遍布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如果只是以「人为失误」归咎设计不良所产生的问题,这些产品与服务将不会有所进步,我们也得继续忍受这些不愉快的经验。
  直到最近几年,因为品牌意识抬头与各厂商间的技术差异日益缩减,已经有少部分厂商开始聘雇具有可用性专业的人员,将可用性纳入产品开发流程中,但可用性的概念仍未广为民众所知。
  世界可用性日是两年前由使用性专家协会(UPA,UsabilityProfessionals’Association)所发起的,在每年11月的某一天邀请所有的使用性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与社会大众一起来重视产品或服务可用性的活动,希望能够藉此让科技真正的帮助人们,让一切变得容易。去年的活动共有35国、175个城市,共四万人参与,但不包括台湾。今年十二月一日台湾将会有第一次的活动,欢迎所有关心使用性的朋友一起来参加。

  2009年
  世界可用性日——全球用户体验行业人士共同的节日,又要来了。每年的11月第二个周四,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在同一天,针对同一个主题,举行形式各样的研讨、沙龙、派对等纪念活动。
  今年的时间是11月12日,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设计,是今年的主题。UPA中国策划和组织的中国站,是全球所有纪念活动的首发站,我们将以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社区为主题,举办轻松互动的纪念派对,活动不仅展出同主题的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入围的参赛作品,还邀请了来自本土热门网络社区的用户体验负责人,面对面告诉你,当今极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社区真实现状与未来。

  2010年
  主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未来体验设计”的2010年世界可用性日(WUD)活动于11月11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成功举行。本次WUD活动为免费对外开发,共吸引了100多位行业人员参加,其中也包括部分来自于各大高校的学生。
  本次WUD活动,以展示和评论第二届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入围作品为主。活动邀请了来自创新工厂的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卓望数码用户体验总监钟承东以及UPA中国副主席王忠伟作为现场点评嘉宾。现场从市场定位、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框架设计、功能交互等设计流程及设计细节给出深刻的剖析和意见,同时也在开发、运维以及产品维护方面给出更具实用性的建议。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很多学生对用户体验的基本流程和执行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但是在具体如何与产品相结合、产品研发过程中与非用户体验团队的配合以及具体如何科学、有效的应用用户体验的方法和技巧如人物角色等面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间。
  本次活动也吸引了个别企业代表的参与,参与企业对于这些参赛团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也非常热切的期望UPA中国能把这样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能够为企业和在校人才搭建一个合适的沟通、交流平台。UPA中国也将在以后的世界可用性日活动中,多多开展更具有实际效果的行业活动。为行业人员提供交流机会、为在校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更为企业提供难得的参与和选材机会

  历届主题
  2006年11月14日 世界可用性日(WUD)活动将在全球25个国家同时进行,活动主题是Make Life Easy
  2007年11月8日  世界可用性日(World Usability Day),活动主题是“让生活更舒适”
  2009年11月12日 世界可用性日(WUD)活动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设计”
  2010年11月11日 世界可用性日(WUD)活动主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未来体验设计”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4-11-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返回目录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