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语文附件 少数民族
佤 族
wa zu
V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351974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
  佤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与布朗、德昂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开发高黎贡山和澜沧江地区。他们自称“佤”、“巴饶克”、“阿佤”等,都有“山居人”的意思。周秦时期其先民是“百濮”的一支,唐代称“濮子蛮”,宋代称“濮蛮”,明代称“古剌”、“哈刺”,清代称“嘎剌”、“哈瓦”。当地傣族称其为“卡佤”,因为“卡”在傣语中意为奴隶,所以这种称呼带有侮辱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体现各民族平等和团结,
为其正名统一称为佤族。佤族人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上,特别是在山峦起伏的阿佤山区,交通不方便,因此与外界交流少,经济发展缓慢。只有在他们翻身做了主人以后,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佤族男子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无论是屋脊上,还是祭祀用品,或是公用大房子的干部壁上,都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
  佤族人民喜爱歌舞,常见的舞蹈有“园圈舞”、“甩发舞”、“舂米舞”等,主要在盖新房期间进行。盖新房的人们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手握木杵围着本臼,有节奏地跳跃,尽情地表现丰收的喜悦和欢乐。逢年过节,佤族群众自动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们唱歌的调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调》为主的哀歌,以《贺新房》为主的喜歌,以《芦笙调》为主的欢歌,根据不同的内容唱不同的调子。
  西盟的阿佤人,每遇有大事,都要“剽牛”。剽牛是把牛拴在场中央的木柱上,先由山官一刀把牛尾巴砍下来,然后小伙子们一拥而上,争抢牛肉。谁抢到的牛肉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特别是抢到牛角者,更被众人视如英雄,以此来表现勇敢精神。

 ■ 佤族拉木鼓节    ■ 沧源崖画
 ■ 佤寨的标志——木鼓    ■ “欲知年龄数脚圈”
 ■ 谈情说爱“串姑娘”    ■ 新米节
 ■ 抗英卫国美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