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关键词 柳树
柳下谈诗
佚名

  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代诗人很喜欢写柳,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降,柳里头去了。
  柳,柔若无骨,致使画家也只能轻柔运笔,歌者也只能婉转歌喉,诗人之作,也硬不哪去。
  秦朝无诗——也许有过,都被秦始皇焚了。说句题外的话,如果当年秦始皇焚尽了儒书,坑尽了儒士,中国现在又不知是一种什么样子。
  还是说柳吧。
  两千年来,只有建安诗人很少写柳。曹植不写,“建安七子”也几乎不写。据说曹丕写过一篇《柳赋》,没见过。在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三百多首诗中,以柳为题的,仅北朝庾信的一首。
  到了隋代,写柳的开始多起来。“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写诗人的名字没有留下来,诗却留下来了。崔琼《东虚记》说,此诗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也就是公元605年。这可能跟隋炀帝有点关系——“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济渠,两岸栽垂杨,御笔亲书,赐姓为柳。”在树木中,隋炀帝是喜欢柳的。
  诗仙李白对柳树没什么兴趣,只写过一首“柳色”,且写得很火爆:“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而他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那不过是走马章台,偶尔逗趣罢了。但大唐诗人却是大都走进柳荫里去了。岑参、王维、贺知章、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元稹、温庭筠、罗隐,都写过。诗圣杜甫虽无专题写柳,却也时常到柳下坐坐,留下一些“漏泄春光有柳条”的诗句,开了后来纤巧之风。
  然后就是五代。一部《花间集》,几乎到处柳声絮影。如李煜的“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韦庄的“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毛文锡的“垂杨低拂曲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欧阳炯的“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似这般婉约的词语俯拾皆是,像李白那样火爆的诗句,没了。
  写柳写得最自觉最沉迷的,当推宋及宋以后人。最具代表性的,该是柳永的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样的笔力,一写到柳,便软了,纵豪放如苏轼、辛弃疾者,写起柳来,也柳声柳气的。
  明代多画家,柳树自然也有幸经常入画,诗书画一炉,在“没骨画”画完之后,“柳叶篆”印上以前,软笔轻题,自然又多了一些写柳的诗句。
  今人斯尔螽在他的《西湖诗话》中说,写柳有两种,“一种是诗句中点明是柳,一种是暗写,通首不出现一个‘柳’字,但句句是写柳。”比如唐代刘希夷“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就是明写;五代毛熙震“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便是暗写。
  明写的已不知有多少,暗写的怕就更多了。
  柳下坐着,抬头看见的自然是满布柳叶的天空。
  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柳——也进入文化了。
  有一个说柳的酒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在座的依次“三搂、四搂”地“搂”下去,说错罚酒。“搂”着“搂”着,都“搂”得晕乎乎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也是酒,多少文人都醉得晕乎乎的。
  茅盾曾把白杨树比做树中的伟丈夫。柳树是称不上大丈夫的。有人早把柳树比做女子。柳树也许像古代的女子,但是若以之比现代的女子,我看不像。像什么呢?我不知道。
  雨如泪,为谁偷落?细柳市桥悲切。江南万木披离,北国秋,一棵耐萧索。
  菩萨拂尘洁世界,任雄心深远,风中摇曳。此树是瑶池来,被仙人造成软弱。
  西人似乎很少写柳,查飞白编选的《诗海》,五百多首译诗中,以柳为题的,仅一首。
  
   [2015-04-2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沙柳简介  摘自《前三32_243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集 我要上传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