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关键词 闻一多
青岛时期的闻一多
束边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史上,闻一多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属于第二代新诗写作者,虽不是新诗的开创者,却是新诗开山劈岭的拓进者。从1920年9月,他在《清华周刊》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至1930年搁笔,共出版了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数量不多,但字字珠玑,篇篇精品。闻一多的诗歌以大胆新奇的艺术手法,将内在的情感和精巧的构思融为一体,风格沉郁凝重,语言绚丽工整,对新格律题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后人创作新诗提供了范式。闻一多对诗歌的另一重大建树,就是对新诗理论的探索。针对新诗初创时期所出现的种种弊端,闻一多在新诗创作的同时,撰写了系列论文,发表自己对新诗的见解。从1921年到1926年,闻一多相继发表了《敬告落伍的诗家》、《评本学年〈周刊〉里的诗》、《诗底音节研究》、《律诗底研究》、《〈冬夜〉评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之地方色彩》、《泰果尔批评》和《诗的格律》等系列诗评文章。尤其是在《诗的格律》这一堪称格律诗理论纲领性文章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奠定了诗歌理论的基础。闻一多的这两部诗集和关于新诗理论的论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新诗史上不朽的地位,成为“五四”以来中国诗坛三大流派之一的格律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学术研究领域,闻一多较之同时代学者起步较晚,且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从1928年起开始学术研究,到1944年共计17年学术研究生涯中,在古代神话、《楚辞》、《诗经》、汉乐府诗、唐诗、古文字等诸多领域,都有极具开拓性、突破性的建树。他的研究成果自成一家之言,在以上几个学科的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闻一多不愧为是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
  闻一多的一生有过两次转变,一次是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一次是从学者向战士的转变。这两次转变形成了闻一多诗人、学者和战士的完整人格。纵观闻一多的人生足迹:北京、美国、上海、武汉、青岛、昆明,应该说客居青岛时期是闻一多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虽然仅有两年的时间,但是青岛时期可以说是闻一多人生的一个缩影。在青岛,他完成了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
  作为中国新诗史上引领潮流的诗人和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闻一多也被同代人和后世所评介与研究。迄今为止,闻一多研究已经涵盖现代文学史、现代思想史和现代学术史等诸多学科,不仅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刊物,而且还有定期的研讨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成果,视角不一,各领风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对于闻一多如何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说,杨洪勋的《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填补了空白。该书着重论述了闻一多从诗人向学者转变的动因、过程,并对闻一多在青岛的文化活动有详尽的评述。
  学界对于闻一多完成从诗人到学者转变,有武汉、青岛和清华三种意见。杨洪勋认为,闻一多完成这个转变有一个过程,把完成这个转变的上限定在武汉大学,原因是此时闻一多已涉足古典文学研究,有《庄子》和《少陵先生年谱会笺》问世;下限定在1933年,标志是该年9月闻一多在致饶孟侃的信中宣示“把向内走的路走通了”。
  青岛时期则是闻一多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基本观点一是创作了他诗歌的压卷之作《奇迹》;二是写下了他一生中惟一的写景抒情散文《青岛》;三是第一次为学生开出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唐诗》;四是结合唐诗教学第一次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可以说,他在此后的唐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基本上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五是闻一多青岛时期的研究以唐诗为主,旁涉《诗经》与《楚辞》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格局,也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六是青岛时期的积稿很多,很多作品发表在到清华大学以后。据此,青岛是闻一多完成从诗人向学者转变的关键时期。
  对于青岛时期,该书全景式地反映了闻一多在青岛的文化活动,可以认为青岛是闻一多一生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既有诗人的激情,又有学者的睿智还有战士的气质。写诗、教诗、评诗、译诗这一条清晰的线条勾勒出闻一多青岛文化活动的基本概貌。

  (《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011-12-0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1946年7月15日 闻一多遭暗杀  摘自《青岛新闻网》网站。
下一篇  → 缅怀闻一多先生 返回本集 我要上传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