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关键词 《西游记》
唐僧其人其事
佚名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其法名叫玄奘,俗姓陈,本名袆,生活于隋唐时期的公元600—664年之间。作者吴承恩就是取材他往印度取经求法的历史事迹,进行文学创作的。
  当然,《西游记》是一部小说,玄奘的真实事迹并不像书中渲染的故事情节那样。根据历史记载,他的真实事迹是这样的: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玄奘生于落州缑氏县东南凤凰谷陈村(今河南省偃师县陈河村),兄弟四人,玄奘最幼。他的二兄长捷早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奘到了十三岁,也跟着二兄在净土寺出家为僧。据说他在净土寺听法诵经,好学不倦。隋炀帝大业末年,离开净土寺,随二兄往长安游学。途中得知长安名僧因世乱多避居于蜀地,便转往成都。到成都之后,玄奘拜师求教,潜心学习;二年之后,离蜀东下,到荆州,第一次独立开讲《摄论》和《毗昙》各三遍。而后又游学于扬州,据说当时淮海一带名僧都闻风来聚。后来又北游相州、赵州,贞观元年(622年)到达长安,游学京师诸家。此时的玄奘,已游学南北,广承诸师,穷尽各说,史书上说他“擅声日下,誉满京邑”。
  但玄奘从多年的游学听闻中觉察到,各地讲论说法颇不一致,此时恰逢印度那烂陀寺高僧波颇密多罗来唐译经讲论,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当时出国的禁例很严,玄类正式陈请没有得到允许。贞观三年(629年)因发生灾荒,出国禁令比较松弛,玄奘便乘机西行。从长安出发后,为了躲避官府的检查和追捕,昼伏夜行。经兰州、凉州、瓜州、一路结伴而行。而至夜渡瓠卢河之后,孑然只身,越过玉门关,跋涉五烽,度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茫茫莫贺延迹大沙漠,九死一生,历经艰险,到达高昌首都伊吾城(今新疆哈密县)。在此受到高昌王掏文泰的优厚礼遇,并得到终身供养的待遇。但玄奘志在西游求法,再三辞谢。于是高昌王遣使陪送下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县)、跋禄迦(今新疆阿克苏)等国,翻越凌山,到达西突厥首都素叶城,在这里又得到叶护可汗的通碟信件和陪同使者,顺利通过了与印度相连的迦毕试国,终于进入北印度境内。
  从此,玄奘遍游五印,广学诸派经论;至那烂陀寺,拜谒戒贤法师,听受《瑜伽师地论》等,历时五年。将印度诸派各家学说包罗无遗。当时有羯若鞠阇国戒日王在其都城曲女城设立大会,有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6000余人参加,有18国国王到会。大会以玄奘为论主,以玄奘所著沟通瑜伽、中观二说之《会宗论》等为标宗。任人破难。但18天大会结束,竟没有一人敢提出异议。于是玄奘声冠五印,得到大小乘诸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人尊为“大乘天”,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其后,玄奘应邀参加了在钵罗耶伽国举行的万人无遮大会,经过75日会毕,最后辞别东归,沿原来路线经西域诸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至此玄奘西行求法,前后历时17年,取回经典520夹657部。
  其后,玄奘主要从事翻译。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等地译经74部,1335卷。玄奘通过翻译法相唯识经论,开创了法相宗,培养了一大批法相学高僧,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对他的事迹,后世歌颂不绝。
  
   [2013-03-1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谈猪八戒的形象特征  摘自《自由得鸟儿的BLOG》网站。
下一篇  → 《西游记》经典名句 返回本集 我要上传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