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冀教版第一册冀教版第二册冀教版第三册冀教版第四册冀教版第五册冀教版第六册冀教版第七册冀教版第八册冀教版第九册冀教版第十册冀教版第十一册冀教版第十二册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冀教版九年级上册冀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二册 金翅雀 问题探讨
批注冀教版十二册课文《金翅雀》
作者:ruhuajimo
  
             金翅雀

           米·托尔加(葡萄牙)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响(为何是“一声不响”?是家庭气氛一直如此,还是为打破沉闷的故事作铺垫?)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找到一个鸟窝,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而且要注意前面的“突然”,从此处我们可以见到那“一声不响”的作用了,而且这“突然”只是对孩子而言,仿佛他心里一直在憋着没有说,现在突然有些忍不住了,无论如何要与父母分享他“偷着藏着掖着”的幸福与快乐。这“突然”里有孩子的下定决心,有庄重的意味在里面,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鸟窝”里有只属于他自己的发现和秘密。)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其实母亲又何尝不知道这件事本没有什么值得注意了,甚至心里会想:这个小家伙,真有意思,发现了个鸟窝也要别人都来关注着。但母亲又为何“瞪大了黑黑的眼睛呢?他所关注的肯定不会是鸟窝,只是她的儿子的“突然”与儿子的关注)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父亲的表现才是正常的,这小家伙,鸟窝,也大惊小怪:我小时候整天都爬树找鸟窝,掏鸟蛋呢。而且从“你往常一样”,可见这孩子往常也喜欢“突然开口”宣布他的发现吧。)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句:“我找到了一个鸟窝!”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或许,这一次的发现非同小可,否则孩子不会又重复了一遍,也许这里面真的有什么秘密吧。读至此,我发现这文章有些小说的意味,喜欢吊人胃口。)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真是小孩子的做派,有人听就兴奋,指手划脚,有趣)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小小孩子,可以专注于大人看来没有任何新奇的事物)发现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搜寻”,这小孩看得很艰辛),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为何不直接写发现一个鸟窝,或许真的是高,看不到,或许就是那不确定的黑色,才吸引着孩子去爬树)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母亲和父亲的反应对比着来看最有意味,父亲是对事物本应该有的反应,而母亲则是对孩子的爱的反应――“吻着可爱的宝贝”,是的,只要是关于她的宝贝的,再普通的也是新奇的。)他说,把羊拴在一旁,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为何一写到爬树,父亲为何“抬起疲倦的眼皮”,并且提心吊胆?孩子的关注点在寻“黑黑的东西”,而父母的关注点则在孩子的生命安全。)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这时的叙事有些时空错位了,仿佛场景由饭桌换到了松树下,如何是拍电影,这一场景的转换是必须的。也就是说,父母虽然人在饭桌上,但已经跟随着儿子的复述来到了松树下。)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为何没有“吱声”,因为他们在松树下,仿佛一“吱声”,孩子就会掉下来。但这又奇怪了,如果父母真的在现场,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孩子爬上去的呀。这里真有点时间交错的感觉了)。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你看看,是父母两个人让孩子爬到树上,又爬上树冠的。换言之是父母跟着儿子一直上了树冠,一起看了鸟蛋)
  听到这里,父母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着天际。(从儿子说爬树的那一刻起,父母的心就跟着儿子上了松树了)但是,孩子无意中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是的,孩子哪里会意识到呢,他的全部的心思都跟着那个“黑黑的东西”的东西,跟着鸟窝走了。即使父母告诉他,我们都快被你吓死了,他也是丝毫不会理解的。这从后面孩子对父母交谈的印象――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懂,孩子没有猜透――可知,孩子还根本不能理解父母之爱,但他分明生活在这爱之中)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男孩情不自禁地吻了鸟蛋一下,(如若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抓住了掏到了一个鸟蛋,你会怎样呢?“吻了鸟蛋一下”,而且还是一个男孩,这会是怎样的孩子呢?他亲吻鸟蛋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神情?这淘气的男孩真的让人感觉很可爱),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不知道作者原来使用的词语会是什么,孩子的表情天真是肯定的,然感觉仅有“天真”尚且不够,还有什么呢――纯真,纯粹,圣洁,其实我也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柔软,对,正如于尔克?舒比格所说:因为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事物没有太多既定的框框,心很柔软。)如同复述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出埃及记》的故事一样。(好像他是一个旁观者一样)随后,他满怀怜爱(多小的孩子呀,已经懂得去爱比他更弱小的生命了)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这也叫故事?而且还得折腾的父母不吃饭全身心的陪着他进入这故事。然而有这一经历,孩子于精神上当会发现大的变化,他会更加热爱这生活,热爱他的父母,也许只是因为那个让人无限怜爱的小鸟。)现在,他心境坦然,(是的,坦然,这个小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终于到了树顶,拿到了鸟蛋,本来该带下来的,最后却又放弃了,把它放回了窝里。竟然非常的“坦然”,而没有任何的遗憾。想起了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听到爸爸离去的消息后的反应――“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原来“成长”可以有这样许多不同的方式,相对而言,我更喜欢《金翅雀》,在自然生命无声的启迪下在爱的召唤中,自己的感悟与成长,那是怎样的美好呀。)非常高兴(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发现了一个鸟窝!(破折号本来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这里的解释明显是错误的,孩子的高兴,绝不是“发现了一个鸟窝”,是什么呢,是发现了一个鸟蛋,一个小鸟,一个他吻开的小鸟。最重要的是他把那只本来应当“属于”他的小鸟又放回了窝里,又交还给了它的父母)
  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严肃――可以肯定的不是“我”,为何严肃?或许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我的所作所为了)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炉旁,看着里边燃烧的橄榄木,(这是怎样温馨的场景,我之所以有对鸟蛋的深情的亲吻,当是来源于这样的家庭中爱的熏陶)父亲和母亲才交谈了几句,(“交谈”,孩子说的轻松,当是为了我的行为父亲与母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到底该怎样爱“我”,他们展开了许多我所不理解的讨论。亦或真的是“交谈”,他们虽然有不同的观点,但因为爱,他们并没有争吵,就是他们的这种爱的方式感染了我),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懂,孩子没有猜透。(这里是作者的旁白。是的,孩子可能没有猜透――对孩子的爱与担忧有时没有必要全部告诉孩子――但教师应当猜透。)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呢?他只想把那只还没有长出羽毛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是的,父母的爱是他们的事,孩子何必要知晓呢。孩子自有他的兴趣关注点,自有他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爱,有他对爱的理解――当然不会有成年人那样复杂――那深深的保存在记忆里的“还没有长出羽毛的小鸟的形象”,就是孩子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怜爱。两种爱是分离的,两种爱是不同的,一是“晦涩难懂”的,复杂的,带着更多的内容和因素;一是天然纯真,不掺任何意念的。甚至与父母对孩子的爱相比,那深情的一吻,那让他满怀怜爱的一放更博大更无私更自然真纯。然而这两处爱又是融合在一起的,它们都让我们心生感动,它们是我们留存在这世间的最重要最美好的理由。)
 
   [2011-05-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破茧成蝶》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