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教科版第一册教科版第二册教科版第三册教科版第四册教科版第五册教科版第六册教科版第七册教科版第八册教科版第九册教科版第十册教科版第十一册教科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二册 小屋 教学实录
《小屋》教学实录之三
佚名
  
  一、图画导入设悬念
  师:(出示与课文描述一致的山村小屋图)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画,看完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在演农村的电视剧里看过这样的老房子,我感到这家一定很穷。
  生:我看到它就想到了难民,我可不想住在这。(笑)
  师:是啊,看到这样的小屋,我们常常与贫穷、落后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你想知道这样的小屋给一位女作家的童年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女作家王立春的脚步,一起走进她生活过的小屋,感受她的童年。
  二、初读感知理脉络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课文读完了,说说作者对小屋是一种什么感情。
  生:非常喜爱这个小屋。
  生: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小屋的这种感情?读一读。
  生:文中的第1句话:“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很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小屋的感情。
  师:请同学们怀着喜爱的感情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句子就是——
  生:(齐)中心句。
  师: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深爱小屋的句子?
  生:文中最后一段。
  (生朗读这一段)
  师:两次直接抒发这样的感情,是不是重复了呢?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不重复,前后词句不一样,开头说“爱”小屋,结尾说“怀恋”小屋,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师:那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中间是第二部分,是按总—分——总结构分的。
  师:能说说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吗?
  生:第一部分,总写我爱小屋。第二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段意,师引导)写了小屋的样子,摆设和发生的故事。第三部分,写我长大后怀恋小屋。
  师:第二部分是分三个层次写的,你知道怎样划分的吗?(学生动笔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那时候、后来、12岁的那年春天”。)
  三、细读本文品情味
  师:在作者的这间小屋里,你看到了什么?读出文中的描写。
  (生读3、4自然段)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简陋。
  师:谁读出了不同的感受?
  生:还有快乐,小屋也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读“北墙上……竟是我。”)我一读到这里就想笑,这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师: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说“我爱我的小屋……”
  生:(接)“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
  师:这虽然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快乐,却让我们为之动心,让我们也来照照这面斑驳的镜子。体会作者的天真快乐!
  (生读)
  师:这间小屋中装着坐镇怎样的童年呢?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幅画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画面,然后给它们起个名字,写在书上。
  生:在屋里玩游戏。
  生:在外面疯跑。
  生:在屋里读书。
  生:老师,第二幅画的小标题我拟的是“冲出小屋”。
  师:可以,这是选取文章的词语来拟题目,很便捷。对“屋里读书”这个名字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屋里读书”这个小标题不太准确,这里有妈妈读书给我听,也有我自己读书,改成“听书读书”吧。
  师:有道理,开可以更好些吗?
  (生沉默,师板书:与书—)
  生:与书—结缘。
  生:与书—为友。
  师:好,这样就有些品位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走进谢谢画面,静下心来品味。你特别感兴趣的语句,要反复咀嚼,边读边记录下你的点滴感受。(生圈画,教师巡视。)
  生:我感兴趣的是玩游戏的描写,(读“我们震天动地地喊……我们笑的不成样子。”)“震天动地”这个词吸引我。“震天动地”让我知道当时的声音很大,把天和地都给震动了。
  师:声音再大也不能把天和地都震动了呀!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说明我们玩疯了。
  师:这句里的“荒诞不经”一词最吸引我,我好想看到他们瞎扭乱扭,玩的非常热闹、疯狂!
  师:你能把当时的那种气氛读出来吗?
  (练读、指名读、齐读)、师:这快乐便是小屋带给我的。难怪作者说—
  生:(齐)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
  生:我对作者照镜子感兴趣。(读)“北墙上挂着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读到这里我就想乐,感到小屋虽然简陋却带给作者快乐。
  师:你们还对哪些感兴趣?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第六自然段。(读)这里的“勾”字用的特别好,一个“勾”字写处了美丽的大自然,让“我”难以抗拒。
  师:看看这段的用词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段的用词很有特点,“弯溜溜”“平展展”“悠忽忽”都是ABB式叠词,读起来很上口,让人向往那种大自然的美。
  生: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发炮弹很有趣。“射”字用得好,从这个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急切、速度很快。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师:作者这样急切的射出去后,哪些地方让你感兴趣。
  生:(读)“他一个劲儿拼命地跑、拼命地飞、拼命地喊、拼命地笑……”
  师:作者连续用了四个“拼命”。“拼命”可以换成哪些词呢?
  生:疯狂。
  生:使劲。
  生:玩命。
  师:“拼命”有这么多意思相近的词,那么作者为什么偏偏用“拼命”?换成刚才哪些词语好不好?(出示课件:句子比较)
  生:还是用“拼命”好、连用4个“拼命”让我感到作者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超级的爽!
  师:是呀,这就是语言的味道。让我们读出味道来。
  (生读)
  师:才有一点点爽,能更爽些吗?
  (生再读,有味道了。)
  师:让作者真正爽的是“冲出小屋”吗?
  生:开始是,后来渐渐变了,变成了听妈妈读书到后来自己读书。
  师:找一找,然后说说你们队有关词句的感受吧。
  生:我喜欢作者描写她读书入迷的句子:“妈妈不在家的时……我觉得小屋满满的了。”表现出作者入迷了,非常投入。
  师:第一次老师读到这里时不禁有个疑问:谁不知道呀,她家里只有一铺大炕、两个箱子、一面镜子,空荡荡的,怎么说小屋变得满满的了呢?此时的小屋中装满了什么呢?
  生:小屋装满了书中的故事。
  生:小屋装满了书中的人物。
  生:小屋装满了作者的幻想。
  生:家里虽然没有增加什么摆设,但是是读书使作者感到充实、快乐,所以说小屋装满了快乐。
  师:所以,课文开头一句是—
  生:(齐)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
  师:理解的真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句子。
  (出示删减词语后的课件:“妈妈不在家时……我觉得小屋满满的了。)
  师:屏幕上的句子与书上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啊?默读几遍,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我发现第一句少了“久久地”“痴痴地”,第二句少了“一本一本”“一遍一遍”(课件添加,字变色)。
  师:丢掉这几个词语可以吗?
  生:不可以。“久久地”“痴痴地”表现作者入迷了,“一本一本”“一遍一遍”让我感到作者读了很多书,有点书读了很多遍。丢掉就不能准确表达这些了。
  师:感受得不错,这就是语言的味道啊!怎么读出你的这种感受呢?试着读一读。
  生:最后一自然段写得既有趣又流露出怀恋之情。(读)小屋在作者心里不再是普通小屋而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所以自己希望变成蜗牛背着它去逛大海,情真意切,很让人感动。
  师:此时的小屋,再也不是系在作者翅膀上沉重的负担了,现在的小屋对于作者是什么呢?
  生:是牵挂。
  生:小屋是作者永远的家。
  师:说的真好。作者想变成蜗牛,把小屋背在背上;小屋是作者永远的家,她深深地怀恋小屋,更深深地怀恋她那美好的童年。
  四、总结写法作延伸
  师:作者是怎么把自己对小屋的深情写得这样感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板书、览全文,总结一下作者的写法。
  生: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生:回忆往事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这是篇章上的安排,那词句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文章中有比喻句、夸张句。
  生:还有拟人句。
  生:还有排比句。
  生:大量运用了叠词的形式。
  (出示课件:弯溜溜的小河平展展的田野悠忽忽的南山软绵绵的白云瘸瘸的、傻傻的、呆呆的)
  师:这些词语并不华丽,但清新自然,我们平时要多积累这些语言。让我们一起读读。
  师:你们能说出这样的叠词妈?(略)
  师:我们不但要积累这样的词语,还要尝试运用这类词语。现在大家做一组运用叠词的练习,让语言变得更富有口语化,富有音乐感。
  填空:
  (    )的草丛里,露着(    )的草莓;
  (    )的果林里,飘着(    )的果瓜;
  (    )的瓜园里,躺着(    )的西瓜。
  (生汇报略)
  师:还有一种写法值得注意,作者要写童年小屋内的书给自己带来的精彩“大世界”,为什么前面还要描写小屋的简陋与屋外的精彩世界?
  生:这样对比着写能更好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屋的爱。
  生:这样写能把童年时的心理变化表达得更真实、准确。
  师:说的好,运用“对比”这种写法,就会把事情写得更清楚、更精彩。
  师:时间一去不复返,这节课过去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作者的小屋远去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同学们的童年即将结束了。打开你记忆的盒子,试着用上刚才我们总结的写作方法,把你童年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上。也可以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一篇“小屋,我对你说”。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
  此文摘自《语文研究与教学》

   [2016-03-1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小屋》教学实录之二  摘自《深深小语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