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鄂教版第一册鄂教版第二册鄂教版第三册鄂教版第四册鄂教版第五册鄂教版第六册鄂教版第七册鄂教版第八册鄂教版第九册鄂教版第十册鄂教版第十一册鄂教版第十二册鄂教版七年级上册鄂教版七年级下册鄂教版八年级上册鄂教版八年级下册鄂教版九年级上册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三册 篓子里的青虫 教学实录
《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武汉市黄陂区土庙小学 彭红英
  
  教材分析: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青虫青虫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带着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媒体,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课的生词和第一、二自然段,请看大屏幕上的词语,请同桌的同学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大屏幕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师:谁能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来齐读。
  (学生齐读)
  师:大家表现真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已学过的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第一幅插图)
  (指名读)
  生1:这两自然段主要写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
  (师相板板书:蝴蝶
  卵小青虫)
  师:小青虫渐渐长大了,又怎样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师:请大家听课文3—8自然段的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边想: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播放课文录音)
  生1:我知道了鸡妈妈带着小鸡到菜地捉虫来了。
  生2:小黄鸡把青虫藏起来了。
  生3:我知道了小青虫不见了,蝴蝶飞出来了。
  …………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大屏幕出示第二幅插图)
  生:鸡妈妈带着小鸡来了,它们捉虫吃。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怎样?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
  生1:它们十分高兴。
  生2:这里的青虫真多啊!
  生3:鸡妈妈很神气,它好像在说:“孩子们这里有很多的青虫,你们要练习捉虫的本领,看谁捉得多!”
  生4:鸡妈妈好像在说:“孩子们这里的青虫又香又嫩,我们可在大吃一餐了!”
  师:那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描写的这幅图呢?
  生: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描写的这幅图。
  师:请大家根据图画想想怎样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鸡妈妈心情和虫多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
  师:谁能来读读?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来试试吗?
  (再指名读、齐读)
  师:吃着又肥又嫩的小青虫,有只小黄鸡的小脑瓜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它的想法是什么?又是怎样做的?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小黄鸡的想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生:小黄鸡的想法是把小青虫藏起来以后再吃,于是它藏了好多小青虫。
  师:谁能说说“一大批”是什么意思?
  生1:“一大批”就是很多很多。
  生2:“一大批”就是太多了,数都数不清。
  师:小黄鸡想出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想法,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呢?
  生1:聪明。
  生2:可爱
  生3:贪吃
  师:那谁能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自己体验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小黄鸡后来吃到了放在篓子里的青虫吗,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三幅插图)
  师:小黄鸡看到了什么?它的表情怎样?
  生:呆住了。
  师:“呆住了”是什么样?
  生1:就是眼睛睁得大大的。
  生2:就是觉得不可思议,嘴巴张开一动也不动。
  师:那课文是怎样描写后来发生的事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5—8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小青虫不见了。
  生2:从篓子里滚出来好多空壳。
  (师相机板书:空壳)
  师:请同桌再交换读第5—8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青虫到底去了哪里?如果遇到不的懂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生读课文,讨论不懂的地方,师巡视辅导)
  师:谁能告诉我们小青虫到底去了哪里?
  生:小青虫变成了蝴蝶飞出来了。
  师:是啊那么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想亲眼看看它的变化过程吗?
  (生十分高兴齐答:想。)
  (大屏幕播放蝴蝶的一生的变化历程:首先是卵的发育阶段,然后是幼虫期的生长过程,再是蛹的发育阶段,最后是变成蝴蝶的最后阶段。)
  (师边描述边板书:(蛹))
  三、升华情感,回归文本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又认识了很多生字娃娃。
  生2:我知道了蝴蝶的生长过程。
  生3:我还知道鸡爱吃小青虫。
  …………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读书,用心细想,用心听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的。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除了蝴蝶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和蝴蝶一样小时候和长大了样子不一样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1:蚕,我是听爷爷说的。
  生2:蜜蜂,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
  生3:苍蝇,我和爸爸一起上网上查到的。
  师:看来,大家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强烈啊!是啊,大自然神奇美丽,有无穷无尽的奥秘,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吧!
  五、进入写字乐园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附:板书
             10 篓子里青虫
                蝴蝶
             卵小 青虫 空壳(蛹)

  [教学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这篇课文学生很感兴趣,故事情节简单,但在教学上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蝴蝶学生都见过,可是蝴蝶的生长过程学生却是很少知道,怎样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成为本次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蝴蝶一生的变化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了新知,明白了蝴蝶的变化历程,同时也知道了自然界的神奇。在这节课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是对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步一步有层次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楚表达。例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图,先说出图的大致意思,再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观察,观察它们的表情,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想象丰富而有趣:他们有的说:“鸡妈妈很神气,它好像说:‘孩子们,这里有好多虫子,你们要练习捉虫的本领,看谁捉得多。’有的说:“鸡妈妈好像在说:‘孩子们,这里的青虫肉又香有鲜,我们可以大餐一顿了。’”……
  还有小鸡和青虫的话也想象得非常有意思,这都是学生闪烁着的智慧的火花。
  二是创设情景,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渐渐进入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例如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我说:“你就是小黄鸡,你背着装满小青虫的篓子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你肚子饿了,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黄鸡,一下子就被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了。
  三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突破难点。在这课中的难点是小青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学生只知道小青虫不见了,蝴蝶飞出来了,地上有好多空壳。那么如何将这一难点转化呢?于是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上完第8自然段之后,我问同学:你们想亲眼看看蝴蝶的一生的变化历程吗?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想。于是我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首先是卵期,亦是胚胎阶段,卵壳表面十分光滑;然后是幼虫期也是生长时期,只见从卵壳里慢慢地爬出一条小虫出来,这是蝴蝶生长史中的第二个阶段,这时的小虫吃树叶渐渐地长大,紧接着它吐丝在垫,用尾足钩钩着其上,然后仰头后弯,反复来回吐丝胶成一粗线,围绕中腰,进入了“前蛹”阶段。看到这里学生们都欢呼起来:“这就是蛹”。这就是蝴蝶的第三个发育阶段。过了一段时间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一点一点地脱离蛹壳向外挣脱,直到最后完全地挣脱蛹壳,只见一只漂亮的蝴蝶飞出来落在枝头上。至此学生们完全明白了,懂得了蝴蝶的变化历程。由此可见在当今课件泛滥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适时地、有效地利用它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2011-05-3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校本研究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