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鄂教版第一册鄂教版第二册鄂教版第三册鄂教版第四册鄂教版第五册鄂教版第六册鄂教版第七册鄂教版第八册鄂教版第九册鄂教版第十册鄂教版第十一册鄂教版第十二册鄂教版七年级上册鄂教版七年级下册鄂教版八年级上册鄂教版八年级下册鄂教版九年级上册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三册 篓子里的青虫 教学札记
以趣激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篓子里的小青虫》课后反思
佚名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带着不解:青虫青虫篓子藏,怎变蝴蝶长翅膀?走进课文《篓子里的青虫》,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很感兴趣,但在教学上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蝴蝶学生都见过,可是蝴蝶的生长过程学生却是很少知道,怎样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成为本次教学的难点。反思这节课我觉有些做法是可取的,有些问题还要在今后注意。
  一、紧扣课标,突出词语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到以趣激学。在开课时,让学生带着疑惑“青虫青虫篓子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并通过第二幅插图,自然地过渡到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不着痕迹。为了学生积累词语,我在复习词语这一环节,抓住本文叠词多的特点,进行归类,让学生感受到这类词语的特点,喜欢读这样的词,并能在课外阅读时关注这些词。例如:教学“大大小小”一词时,我们就引导学生不仅从这词里能体会到虫子很多,还能体会到虫子的形态态各异,有大的也有小的。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词语的意思。“不停”、“很多”两个词引导学生体会虫子很多。在教学“美美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先抓住再指导朗读,这样读的效果就很明显。
  二、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步一步有层次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楚表达。例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图,先说出“谁在干什么?”并要求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再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观察,观察它们的表情,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想象丰富而有趣:他们有的说:“鸡妈妈一家很开心。”它们好像说:“这里有好多虫子,我们快去吃虫子吧!”……在教学6——8自然段中,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小黄鸡怎么了?学生看到小黄鸡张大嘴、瞪着眼睛,知道这是呆住了。然后让学生做一做“呆住”的表情,强化这一变化让小黄鸡感到很惊奇,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小黄鸡的感受。这都是学生闪烁着的智慧的火花。
  三、走进文本,换位思考
  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还创设了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渐渐进入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本中的人物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在教学第四自然段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小黄鸡心里想的和她的做法,我们就抓住“越吃越有滋味”这个词,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你吃什么东西时,也有越吃越想吃,越吃越有滋味的时候?一个没吃够,你还想怎样等来体会。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而化简难度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们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小黄鸡背着装了很多青虫的篓子回家了,过了几天她的肚子饿了,如果此时你就是小黄鸡,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我该把我的美味拿出来美美的吃一顿了。”教师相机抓住“美美地”一词,要求学生读一读。在教学6——8自然段时,当学到篓子里只剩下豆大的空壳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是小黄鸡,最想知道什么?”“小青虫哪里去了?”“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读第8自然段吧!”当学生读得不理想时,我又引导学生关注后面的两个问号。并自己带着表情范读,最后,学生都能读出疑惑的语气,学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黄鸡,一下子就被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了。
  四、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课中的难点是小青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学生只知道小青虫不见了,蝴蝶飞出来了,地上有好多空壳。那么如何将这一难点转化呢?于是在教学中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上完第8自然段之后,我问同学:小黄鸡不知道小青虫哪去了,你们知道吗?在学生小组交流和展示后,学生说得不理想。然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对学生说:还是让我们听听蝴蝶的自我介绍吧。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于是我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首先是卵期,亦是胚胎阶段,卵壳表面十分光滑;然后是幼虫期也是生长时期,只见从卵壳里慢慢地爬出一条小虫出来,这是蝴蝶生长史中的第二个阶段,这时的小虫吃树叶渐渐地长大,紧接着进入了“前蛹”阶段。看到这里学生们都欢呼起来:“这就是蛹”。(在教学时我们强化了篓子里只剩下豆大的空壳)这就是蝴蝶的第三个发育阶段。过了一段时间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一点一点地脱离蛹壳向外挣脱,直到最后完全地挣脱蛹壳,只见一只漂亮的蝴蝶飞出来落在枝头上。至此学生们完全明白了,懂得了蝴蝶的变化历程。有效运用课件,形象直观、简单节省了时间、较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五、巧妙设计板书,强化难点
  在总结全文时,我把板书设计成一个圆形:卵——青虫——蛹——蝴蝶。我就将横着写的板书写成一个圆形,用箭头连接起来,这样学生一看就明白蝴蝶的演变过程。并将“空壳”这个词放在青虫和“蛹“的中间。让学生明白:哦,原来空壳是青虫变成蛹之前脱下来的皮。将书中没有说明的部分再重点突出了。
  当然,在这堂课中也出现遗憾之处。如在教学第6——8自然段时,我想到这是重点段落,在学生说出小青虫变成蝴蝶后,没有直接抓住时机,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蛹的形成、变化过程,而想到这个象声词很有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小黄鸡为什么会呆住,所以又让学生去读蝴蝶飞舞的样子,体会“扑扑扑”好处,显得画蛇添足了。由于在此迂回了,结果后面的写字时间没有保证。还有在板书设计时,可以在青虫和蝴蝶之间打上?号,让这个问号一直提示大家,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看完课件,解开青虫变蝴蝶的过程后,擦去问号,板书“蛹”。这样,让学生心中的疑惑在最后得到解决。使整节课无论是探究、分析、板书,始终围绕“青虫青虫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展开,首尾呼应。再就是在评价时,虽然对学生回答问题有指导性,但激励不够,不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2014-09-17]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三味书屋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