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长春版第一册长春版第二册长春版第三册长春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五册长春版第六册长春版第七册长春版第八册长春版第九册长春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一册长春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五册 第十一单元
三年语文上册11单元教材解读
佚名
  
            11.奇思妙想
  [板块说明]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想象,但我们常常无意地丢失了我们的想象和想象带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这个板块编排了《沙滩上的童话》《海龟的悲剧》《神笔马良》3篇课文,他们的共同特点正像本板块“奇思妙想”主题揭示的那样,充满了想象和童趣,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心中具有的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动物带给我们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古人流传给我们的神话故事。通过教学启迪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文中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有过的美好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这组课文适合感情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多读,尤其是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同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主体体验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实现读者和作者、教者的互动,让课堂不断在互动、生成中尽显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本板块教学建议用7~8课时完成。

              11—1 沙滩上的童话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快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的情景。本文共23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活动的地点;第3~7自然段写了小伙伴们围绕城堡编织着童话;第8~16自然段写我们拯救公主的过程;第17~23自然段写妈妈就是我们的公主,我们和妈妈一同玩耍。
  课文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沙滩上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想象力。
  2.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义。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对于课文中“我和其他小朋友在城堡下挖地道,再用炸药把城堡轰塌来救公主”这种办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可能会提出:“把城堡轰塌了,难道公主就不会被炸死吗?”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文中小作者这个方法好坏的同时,让他们继续想象,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救公主?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不必给学生一个统一的完美的答案,让孩子们保留自己的想象。

              11—2 老海龟的悲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本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第2~7自然段写海龟向小海鸥炫耀自己的本领。第8~13自然段写海龟被渔夫捉到的经过。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语言生动,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怎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体会老海龟骄傲的心态呢?
  教学时教师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通过朗读来体会老海龟的骄傲。
  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要结合图和教师的描述性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海龟在与小海鸥的对话过程中,又开始“慢吞吞——来神了——口沫四溅——惭愧”的不同心情,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对描写突出海龟本领的语句,可通过同桌间、男女生间、师生间的朗读,读出老海龟骄傲自大的心理。

              11—3 神笔马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人家的孩子马良历经坎坷,最后用自己的画笔战胜邪恶,得到穷苦人民爱戴的故事。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编排课本剧。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杆”。
  3.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本篇课文较长,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2.重视朗读。指导朗读不要面面俱到,重点放在描写马良语言和行为的部分,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课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表现人的善良品德的童话故事。
 
   [2012-02-27]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吉林省洮南市实验小学》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