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教科版第一册教科版第二册教科版第三册教科版第四册教科版第五册教科版第六册教科版第七册教科版第八册教科版第九册教科版第十册教科版第十一册教科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五册 母亲的账单 教学设计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之四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石占慧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本单元的主体课文,是亲情教育的好教材。课文讲述了儿子小彼得开了一份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母亲给了小彼得60芬尼的报酬,也开了一份账单,小彼得看到母亲的账单后,十分羞愧,他感受到了妈妈无私的爱。课文从“账单”入手,以“账单”为线索,巧妙地将两位主人公结合在一起,并分别展示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突出了爱的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无价。
  设计理念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朗读训练;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的,是不求回报的。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报答母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母亲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4板书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字是一个贝字旁,说明和什么有关?(和金钱有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也可问同学、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读彼得和彼得母亲的两份账单,课件出示这两份账单。
     彼得的账单〖〗母亲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10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3读读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想想他为什么会开出这样一个账单。
   4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母亲的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10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学生自由发言)
   5对比着读两份账单,引导学生体会两份账单的不同。
    (1)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账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账单。
    (2)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10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的付出是一天或两天。
    (3)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分文不取,而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小彼得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默读,用笔圈出描写小彼得动作的词。
    (2)说说从小彼得的动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小彼得的羞愧。)
    (3)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2课时

  一、教师范读
  二、指导朗读,在读中加深感悟
    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读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抒发对伟大母爱的情感。
  三、积累内化
   1完成课文后“练”的内容。
   2完成“自选词语”填空。
   3识字。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认互考。
    (3)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
    (4)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4写字。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1)“藏”:重点指导笔顺。
    (2)“邮”:记准音是“yóu”,不能读成“yōu”,注意左右竖的位置。
  四、教师小结
   
   [2010-10-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之三  摘自《zhangqiuyan197009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