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五册 自动人行道 教学札记
课堂“冷场”的启示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陈 杰 325802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中年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激情澎湃,急上心头,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自以为趣味正浓的课文内容在学生面前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之后,笔者以为问题出在了课前备课上,是否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上想着学生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是教学是否有成效的关键。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就给了我深刻的体会:
  《自动人行道》是篇科普文章,着重介绍了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这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第一次在本班上课,第二次隔日在另一班级上课。

  一、从“问题能否够吸引”备学生:
  第一次教学,在教学前,自以为对课文的研读深刻透彻。我打算以“你读懂了什么?”为统领全文的问题,给予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交流自动人行道“长、平面运行、有快有慢、便利”的四个特点。但在步入课堂教学时,却发现学生兴趣低落,注意力极易分散。为什么充分地准备却换不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蓦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备教材的同时却忘了备学生。试想:“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显得多么抽象化啊。而想让学生直接发现自动人行道的四个特点,如果没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调动起他们大脑中的积极因素的话,显然是难度很大。而我在教学中就被带入了这样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以致于学生气氛沉闷,兴致索然。
  第二次教学,我改变了原先的设计,用这样的问题来成为全文的研读凭借:“现在你就是香港的一名导游员,带领游客来乘坐自动人行道,你会结合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自动人行道的哪些有趣,新鲜的知识呢?”
  倏地,学生活跃起来了。当导游员的诱惑让个个跃跃欲试,兴趣倍增。从而不亦乐乎,有滋有味地投入到课文研读中去。“长、平面运行、有快有慢、便利”四个特点在学生口述中竟变得灵动与富有趣味。相同的研读内容,但就是因为问题的情境与角度不同,效果与第一次教学截然相反。

  二、从“是否激发了想象力”备学生
  在教学到体会《自动人行道》“有快有慢”的特点时,第一次,我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不停地读,一遍、两遍……刚开始学生还能声音响亮,但后来一次比一次微弱,傻读、呆读中,学生的兴趣慢慢回落。
  第二次教学,我创设了一个写话情境:“当的时候,你会上慢速道;如果的时候,你就上快速道。自动人行道真是。”以此来帮助感受自动人行道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学生密切地联系了实际,答案从切身体会中孕育而生,当“和同学一起游玩,带妹妹去公园,去看电影……时就上慢速道。如果“在超市中买了很多东西,急着上班,去医院看病……”就上快速道。
  学生的发言填补了文章的空白。通过写话与交流,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深刻体会了自动人行道带来的便捷。孩子因想象而精彩,课文因孩子的想象而丰富。而“自动人行道真是便捷。真是作用巨大,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真是让人不必费心费力,真是神奇……”的总结,更给人赏心悦目的享受。再让学生读书时,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反思:
  如何在中低年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备课时请先“备学生”——这是一群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新鲜,喜欢富有趣味的形式。而抽象化较强的问题和一成不变的节奏与形式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与大脑,激发不了他们探求的欲望。而如果教师一味从教材的“深”处想问题,而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视而不见,课堂出现“冷场”就不足为怪。自然而然事倍功半。
  两次教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地“目中有人”,你的课堂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给予学生成功的快乐,课堂成长的愉悦。
 
   [2006-02-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这不是一篇好课文  摘自《教育在线论坛》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