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北师大版第一册北师大版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五册北师大版第六册北师大版第七册北师大版第八册北师大版第九册北师大版第十册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六册 和氏献璧 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教学实录之一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高文红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搜集资料理解“鉴赏”“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和课后“古文”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在教学时,要重点理解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体会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三、学生分析
  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的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阅读浅显的文章,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道理。本班学生对于这种历史故事很感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教师提前制作相关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把握文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和氏献璧》,生齐读课题。
  1、师:通过预习课文,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和氏?
  生:和氏是楚国人,它的名字叫卞和。
  理解“献”和“璧”的含义。
  生:“献”是指把东西送给别人。
  师:我把这支钢笔送给同学可以说“献”吗?
  生:我觉得不准确。
  师:送什么东西用“献”?
  生1:我觉得应该是送珍贵的东西。
  生2:送给值得尊敬的人。
  师:在这里是献什么?(师指板书中的“璧”)
  生3:是指古代的一种玉,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师:可以用“璧“组词吗?
  生1:白璧微瑕。
  生2:完璧归赵。
  2、教师小结:从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楚国人卞和献玉的事。那么,你想了解这个故事的哪些内容?
  生1:我想知道卞和为什么献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样献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献璧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有的同学查字典、有的同学查认字表、还有的同学问老师和小伙伴……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其他同学听后评价朗读情况。
  (评议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给同学提善意的建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讨论汇报:读了课文后,刚刚同学们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吗?通过读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一说?
  指名汇报。
  生1:我知道卞和因为得到一块含着珍贵美玉的石头,所以要去献璧。
  生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何氏一共献了三次璧玉。
  生3:我知道和氏第一次把璧献给楚厉王,第二次把璧献给武王,第三次把璧献给文王。
  生4:我觉得卞和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教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放手让学生读文后,自由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教师的板书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
  2、自主识字,质疑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
  用教学课件出示生字,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鉴别”?
  师:请你读读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吗?
  生:(读后理解)
  生2:我不懂“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
  师:谁收集到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3: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秦王想用十五个相连的城池交换和氏壁,所以说它价值连城。
  生4:我不明白什么叫“坚贞之士”?
  师: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英雄人物的名字,说出来。
  生5:刘胡兰
  师:她在钆刀面前不低头,英勇牺牲,是一位坚贞之士。
  (3)小小组互相测评生字,全部会认的画上智慧星,加以鼓励。把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圈画出来,再次在小组中集中认读。(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不但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生字,更重要的是在小组中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和氏三次献壁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故意欺骗砍去右脚
  命名“和氏壁”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2、指名接读3——5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1:这次卞和没有直接去找文王献玉,而是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生2:我认为不行。因为卞和知道这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才把它捧在手中。
  生3:用这个“捧”更能感到这块石头的珍贵。
  生4:我觉得玉匠第三次和前两次对待这块璧的态度不同.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师生对读。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体验玉匠对待璧的态度,与卞和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卞和的坚贞。)
  3、出示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说说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指名汇报。出示书后文言文练习,请同学猜读理解(老师提示这段正是卞和说的话),对照课文理解后文,教师提示,题指命名,诳:骗子。
  (第三至五段的学习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我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而是通过与前文比较、画一画词语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5段
  (5)讨论:“和氏献璧”献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复述故事,试着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
  (四)扩展延伸
  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证价,学习认真倾听和表达清楚。
  生1:我在课外书中了解了另一个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完璧归赵》……
  生2:我在爸爸的帮助下上网查找了有关的资料,知道《和氏献璧》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这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并且说明搜集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五)学习写字
  1、用课件出示词语,重点认读:鉴别、欺骗、查询、价值四个词语。
  2、交流难记字的识字方法。如:“鉴”用“蓝”去掉部首,再把皿字底换成“金”字。“值”用读右边的办法记住它。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鉴、骗”两个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互相评价。
  (将学生的书写成果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家面前,互相学习,既提高了书写效果,又使大家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的开始,老师从课题入手,请学生质疑解疑。在3—5段的理解中,老师抓住三次献璧的不同,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感受,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注重学法的指导。复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二是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能从初读、细读、扩展延伸这三方面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激发阅读的兴趣。通过比较第三次献璧和前两次献璧的不同、找出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词语,达到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识记生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使不同学生都有所获。注重评价在课堂上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发言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05-05-2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河西教育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