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鄂教版第一册鄂教版第二册鄂教版第三册鄂教版第四册鄂教版第五册鄂教版第六册鄂教版第七册鄂教版第八册鄂教版第九册鄂教版第十册鄂教版第十一册鄂教版第十二册鄂教版七年级上册鄂教版七年级下册鄂教版八年级上册鄂教版八年级下册鄂教版九年级上册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六册 发愤立志 片断赏析
与文本对话 用心灵感悟
——《发愤立志》教学案例与反思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三小学 罗建芳
  
  【案例】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副对联。)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
  生1:是对联。我家门上还贴着。
  师:谁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对联?
  (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
  师:知道家长为什么选这样的对联吗?
  生:不知道。
  师:对联的内容一般都表达主人的思想,或愿望,或内心独白……
  (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类别及使用方法后出示文中第一幅对联。)
  师:先读读,再说说对联的意思。
  生2:上联是说认识天下所有的字。
  生3:下联是说读完了人间所有的书。
  师:你们的理解很正确。那么,你们认为有这样的人吗
  生4:绝对没有,世界上那么多书,他不可能全看完了。
  生5:他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字。
  师:可对联就是这么写的。看这副对联,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6:他是个爱吹牛的人。
  生7:他是个读了很多书,认识很多字的人。
  ……
  师小结过度: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敢这么写?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他写这幅对联时的想法。
  (学生自由读文后师指名回答问题。)
  生8:他写对联时是怀着骄傲的情绪写的。
  师:你真会读书!(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骄傲呀?
  生:他仗着自己很聪明,又常被人夸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这是骄傲的表现。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谁能给“仗”字找个朋友?
  生9:我找“借”。
  生10:我找“凭”。
  生11:我找“靠”。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把这些字换进去,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吧!
  师:我们看了对联后对苏东坡的评价各不相同,看看旁人是怎么评价的吧。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12:有人说这家出了能人。
  师:“能人”是怎样的人?
  生13:就是很能干的人,有学问的人。
  生14:也有人摇头,不相信,说这个人海口夸得太大了,就像他是天下第一一样。
  师:指名带着怀疑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为了证实苏东坡是否在吹牛,就引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谁愿意读这个故事?
  (师指名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师:苏东坡刚见老人时心情如何?
  生15:苏东坡心里十分得意。因为老人称他为才子,又说他学问盖世。
  师:结果呢?
  生16:结果是,他看了老人的书,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脑门上汗涔涔的。
  师:怎样理解“汗涔涔”?苏东坡怎么会这样呢?
  生17:汗涔涔就是因为紧张头上冒出汗来。因为他看不下去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越看就越紧张,所以冒汗了。
  师:老人看到这种情景,是怎么说的?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师指多名学生比赛读)
  师:老师认为老人的话没说完,谁能接上一句,让老人的意思更清楚?
  生18:应该是:“怎么,苏才子连这些字也不认识啊?你家对联上不是写着识遍天下字吗?”
  师:“真聪明”!大家再想想老人来去时的表情和他没有说完的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9:我体会到老人很客气,笑吟吟的来又笑吟吟地走。
  生20:我从老人没说完的话中体会到他只是来善意的提醒苏东坡而不是来羞辱他。
  师:你体会得真好!可老人来提醒苏东坡注意什么呢?看谁最聪明!
  生21:我想应该是让他以后别吹牛了吧?
  生22:我想应该是让他别太骄傲吧?
  师:你们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一句话:“谦受益,满招损”。那么,苏东坡明白老人的意思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23:苏东坡呆若木鸡,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写了那副对联。
  师:怎样理解“呆若木鸡”?
  生24:就是说苏东坡看到书上有这么多不认识的字惊呆了,就像个木头做的鸡一样,一动不动。
  师:哦!那“恍然大悟”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25:“恍然大悟”就是突然之间明白过来。
  师:谁突然之间明白什么?
  生26:苏东坡在老人走后突然明白老人是在点化自己,对联上的话写得太过了,所以赶紧重新写了那副对联。
  师:说得真好!谁来读读这副对联?听的同学想想,前后两幅对联有什么不同?
  (男女生对比读前后两副对联。)
  生27:改写后的对联上下联的前面都多了两个字。(师相机板书课题,生齐读)
  生28:我发现改写后的对联与原来那副的意思截然不同。原来那副对联是说他认识天下所有的字,读遍了世上所有的书,这副对联是说他下决心要认识天下所有的字,读完世上所有的书,把他“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作为一种奋斗目标。
  师:(热烈鼓掌)你说得太好了!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苏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小组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生29:我觉得苏东坡虽然骄傲,但他对人还是很礼貌的。首先他给老人让座,称呼“老先生”,虽然没有送客,可是课文里交代了,那是他没缓过神来。
  生30:我认为苏东坡一定是个看过很多书,认识很多字,很有学问的人。要不然怎么后来就成了中国的大文豪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31:我认为苏东坡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不然的话,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分别给对联加两个字就恰好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
  师:老师也这么认为。就让我们再次感受苏东坡的才学吧!齐读后一副对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讲的是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因为博学多识,才思敏捷,所以有时会以此而骄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写下了第一幅对联。后来受到这位老人善意婉转的点拨,明白了学无止境,发愤立志的道理后马上改写了对联。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呢?
  生32:我懂得了做人不能太骄傲的道理。
  生33:我懂得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生34:我懂得了只有发愤立志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才能成功的道理!
  ……
  师:你们真会学习,懂得了这么多的道理。表扬一下自己吧!带着你对苏东坡产生的感情,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吧!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围绕“发愤立志”这副对联展开。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对联,引导学生不离开文本,着手理解关键词,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发愤立志”的深刻含义。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做出反应”。为了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及文章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我通过设疑导入(出示对联后问学生是否认识),引出第一副对联,接着让学生根据对联的内容想象作这副对联的是个怎样的人,把自己的想象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充分地读文,了解苏东坡写对联时的心情。“后来,作者还是那么骄傲吗?”这样引导提问,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就知晓是老人善意的点拨,使苏东坡恍然大悟,不敢再骄傲了,马上改了那副对联。在总结课文时,我又问“从苏东坡改写对联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同学们不仅体会到苏东坡知错能改的好品行,而且领悟到他渊博的学识(只在每句前加两个字,意思就恰恰相反),还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有精心的预设,必有精彩的生成。这样预设教学环节,效果较好。
   
   [2012-02-1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黄陂前川三小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