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鲁教版第一册鲁教版第二册鲁教版第三册鲁教版第四册鲁教版第五册鲁教版第六册鲁教版第七册鲁教版第八册鲁教版第九册鲁教版第十册鲁教版第十一册鲁教版第十二册鲁教版七年级上册鲁教版七年级下册鲁教版八年级上册鲁教版八年级下册鲁教版九年级上册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第一单元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合教学
刘延云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其中《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坐敬亭山》不单纯是写景的诗,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而刘禹锡的《望洞庭》,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背过,所以在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中,我们只把它作为复习的材料。重点进行默写。除了课本中这三篇课文之外,我们打算增加《趵突泉》《泉城》的学习,适当补充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
  复习《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岳》《望天门山》《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凉州词》等古诗。

  为什么选择这些课程内容?
  本单元是以“祖国多姿多彩的千山万水”为主题组织材料,目前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进行颠覆性的教材重组,还是以教材为基本模板,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我们知道,单元主题,注重了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因素。作为使用教材的我们,可以发挥创造性,对现有教材做必要的调整。教材中的三篇课文,语言优美、是积累的好素材。但是我们的学生积累过后要学着运用,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为活动的知识,而不是装入大脑的某一个角落,成为闲置品。怎么样才能让学到的东西活动起来呢?那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运用。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们精心选了《趵突泉》、《泉城》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都描写了我们当地的风景名胜,且语言优美,每篇课文有400多字,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更重要的,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和教材的选文非常切合,分别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按照游览顺序的写法,多处运用了比喻句和排比句,对于学生的习作具有指导、示范的作用。
  我们选择的古诗词除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更多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祖国多姿多彩山水的热爱,受到美的熏陶,树立审美意识。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目标:
  1.自主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24个,正确书写35个,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危峰兀立秋雨潇潇”。积累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桂林山水》的第三段;《七月的天山》的二、四段;《趵突泉》的第二段,并背诵这些语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
  在读文的过程中,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了解排比句式并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古诗词,初步感受祖国山水的美,初步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5.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试着运用排比句表达情感。
  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尽量回到语文学习与训练的框架上来安排课程,而不是“主题先行”,一味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基于这种思考,我们确定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积累语言,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认识排比句,(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试着写一处观察过的风景。
  为了落实好学习目标,我们打算这样做:

  目标如何落实?
  1.利用早上和校本课的时间,诵读选的十首古诗词。(当然,这十首古诗词比较长,一周的时间很难全部背过,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诚信做人,关于诚信的古诗较少,所以,我们统筹考虑,不必划分地那么清晰。)
  2.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识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老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指导。
  3.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或者情感强烈的语段,初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在读文过程中,关注作者的用词和表达特点,学习习作方法。
  5.选择自己积累的词语,模仿作者的写法顺序,练习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自己观察过的、喜欢的一处风景。

  具体做法:
  1.抓好阅读。没有反复阅读,语感就出不来,更谈不上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我们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读,先有阅读的印象与感觉,让学生静下心来读,少安排谈论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多和文本对话。阅读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只有静下心来,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从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美文。反复读,把课文读好、读出美感,也就是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美和景物美。这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更确切的说,是练习朗诵的好材料,需要仔细阅读。而下一个单元的故事类课文,语言学习点很少,我们可能读一读就行了。
  2.识字、识词、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标中对于中段的识字要求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高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做准备。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查字典的习惯,对于生字,课本中也注了拼音,我们充分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学习。而对于写字,我们利用下午课前时间集中进行,重点指导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让学生静下心来规范书写。
  3.积累语言。本单元除了四字词语多,优美的语段也是比比皆是。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感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熟读成诵,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合理地运用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在模仿中学会应用。
  4.写法迁移。关注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把这几篇课文中出现的排比句集中起来,让学生体会运用排比句所表达的强烈效果。然后指导学生试着运用。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只进行提示,因为前面已经学过。而尤其要让学生关注本组课文中,地点转换,或者段落转换的自然巧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走遍千山万水”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课前预示要求:自主识字,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画出来提问。
  教师检查课文朗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桂林山水》,重点朗读第三段,因为第三段很有气势,在读中想象画面。
  1关注课文是怎样写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的?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习:
   A、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比喻句和排比句的描写方法,关注排比句中的分号。为运用做准备。背诵课文的二、三四段。

  第三课时
  指导朗读《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引导关注段与段之间自然的衔接。

  第四课时
  《七月的天山》,课堂上练习有感情朗读。关注比喻句和排比句,试着写一个排比句。

  第五课时
  《泉城》《趵突泉》
  朗读《泉城》,关注第一段里的排比句,了解泉城名字的由来。
  《趵突泉》需要反复朗读,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泉喷涌的无限力量,再次感受排比句的作用。
  朗读第三段,通过“有的……有的……有的……”体会小泉的不同姿态,这是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第八个排比句。

  第六、七课时
  习作。在三年级学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按照游览顺序,写过作文,那次主要写了《美丽的校园》和《人民公园》,这次再写,如何体现作文的序列呢?上次主要是按照游览顺序,而这次可以是游览顺序,也可以是总分总的写法,就像《泉城》的写法;第二,这次要求运用排比句的写法。第三,增加学过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一些。老师把词语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内容需要,进行选择,学以致用。
 
   [2012-12-2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齐鲁名师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