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沪教版第一册沪教版第二册沪教版第三册沪教版第四册沪教版第五册沪教版第六册沪教版第七册沪教版第八册沪教版第九册沪教版第十册沪教版第十一册沪教版第十二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泼水节的怀念 教材理解
“欢笑”背后的“怀念”
——解读、兼评《泼水节的怀念》
佚名
  
  昨天听长宁区教育学院的王老师的《泼水节的怀念》一课,很有感触,评这一节课前,让我们先对这篇课文作一番细读。
  《泼水节的怀念》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记叙的是1961年的傣历新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傣族同胞一同过泼水节的动人场景。
  课文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节,总的介绍泼水节。这一部分文字不多,辑录如下: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凤凰花是热带的花。凤凰花开起来一片红,到了花期,找不到一片绿叶,全是红花。老人说,这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这是一段相当唯美的描写,除了写到泼水节的时间,还蕴含着泼水节的环境———再热带的凤凰花盛开的时节。当傣家整个村落、整个族群一片火红时,泼水节开始了。人们的欢乐尽情地泼到凤凰花上、泼到草木上、泼到人身上,泼出去的是水,收获的是笑声、吉祥和幸福。这是傣族人民美好的心愿,共同的祝福,这风俗在傣家也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为傣家民风的代表。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在这个时节走进了傣家,亲历泼水节,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度泼水节。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他穿上傣族服装,融入到傣族人民中间。在泼水节上,周总理的“欢笑”让人过目难忘。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总理的“欢笑”。
  1、突然,人群里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钵里的水向她迎面泼来。
  2、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
  3、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三句话,三处“欢笑”,透出的是总理的平易近人、透出的是总理对傣族人民深深的祝福和热爱。细细品读这里的三处“欢笑”又各有深层次的含义:
  第一处:那是总理被这欢乐的场面所深深感染的笑。迷人的凤凰花,飘洒在空中的水花和傣家人的快乐溶为一体,总理情不自禁走入其中,加入这快乐的人群中,因此他的“欢笑”也是发自内心的。
  第二处:当阿果、阿岩认出眼前泼水的正是周总理时,总理的“笑”是诚恳的宽慰,它消除两位傣族年轻人的紧张和不安。同样,总理不把自己当外人,说自己来“过”泼水节的。
  第三处:这是总理送给两个年轻人的最诚挚的祝福,他用自己的慈祥的“欢笑”,给年轻人带去吉祥、带去幸福,因而总理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包括这“满满的一钵净水”,盛满的也是他的真诚的心意。
  一国总理,和人民水乳交融;一个高官,和百姓亲密无间;这样的场景是永远值得怀念的,这“欢笑”也永远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听完王老师的《泼水节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又重要的是在学习课文的语言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运用、去表达。这里试举两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泼水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傣家人眼里泼水节的水代表的是吉祥和幸福,更着力让学生去感受排比句在这里的表达作用和效果(“泼到……,会……”一句),老师没有在语法修饰上去诠释什么,而是以读为主,读出泼水节给傣族人民带来的欢乐,读出泼水节的水的神圣。同时又重组语句,适当想象:“泼到小孩子身上……;泼到年轻人身上……;泼到老年人身上……;”进一步深化理解,融感悟与语言训练为一体,此乃本课的一大亮点。
  二、学习课文第四节———阿果、阿岩两位傣族青年和总理一起泼水。老师让学生读后复述本节的内容(复述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显然,学生读完这一节后自行去复述是很有难度的。王老师巧妙地让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人物,又找到了人物的行动,然后利用文本,读读人物和他们的行为,再要求脱离课文,看着屏幕上人物和行动的有关词语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在屏幕上隐去人物的行动,提高要求,复述课文。从这一教学环节让我得到启示:一、执教老师很注重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找出人物、找准住人物的举动来复述。二、在复述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受到了人物“行动描写”的精准。这样的教学“一石二鸟”,设计精巧,训练扎实有效。
  本课在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有些遗憾,例如总理“三次欢笑”教师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引导感悟,但“欢笑”的体会不够充分,层次性似乎没体现出来,总理的“欢笑”留给大家永久的“怀念”这一层面上的味儿还不够浓。
  然而课无完课,王老师的《泼水节的怀念》终究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2014-09-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泼水节的怀念》教学建议  摘自《江枫渔火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