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西师大版第一册西师大版第二册西师大版第三册西师大版第四册西师大版第五册西师大版第六册西师大版第七册西师大版第八册西师大版第九册西师大版第十册西师大版第十一册西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三棵银杏树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 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 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 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附:板书设计
                  2 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 形态美   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 鹰 停 秃 枝 天空背景 喜爱 赞美情
   
   [2011-01-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之二  摘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下一篇  →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之四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