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七册 古诗二首 暮江吟 教学札记
古诗有味道 读中出真味——以《暮江吟》为例
作者:李竹平
  
  学习古诗,如品佳肴。
  古诗有“味道”,读中识真味。
  初读如佳肴入口,味蕾渐次绽放,节奏鲜明,声韵萦绕。初读《暮江吟》(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请学生展示朗读,一名学生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问其他学生: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有人说:听她朗读这首诗,觉得舒服。我马上肯定:对,因为她读出了这首诗的味道。瞧,一道/残阳/铺水中,这么读就有了节奏,二二三的节奏;铺水“中”、半江“红”、月似“弓”,听着有韵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脚,再加上她读得有板有眼,吐字清晰,声音亮丽,当然听着舒服。古诗的这种入口之味,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亲口尝到,就像遇上优美的曲子一样,即使不清楚歌词写的是什么,那节奏,那旋律就已经把你吸引了。
  细读如慢嚼细品,味入唇齿。在学生读正确读流畅,读出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让他们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然后组织交流:
  师:你从诗句中看到了那些景象?
  生:我看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江水半是红色,半是——瑟瑟......
  师:“瑟瑟”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我想是碧绿的颜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插图的。
  ......
  这好比是佳肴在口,品尝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却一时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味道,有人便用心观察了盘子中的菜汤,从其中找到了答案。“看插图的”,原来品诗味不只用朗读和想象,还要用眼睛观察和捕捉。
  接着“嚼”: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怜”,树叶、草尖上闪亮的露珠似珍珠点点,天空中的一弯新月好像一把玉弓。“可怜”?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呢?再嚼嚼,再品品,地上是珍珠般的秋露,空中是玉弓似的新月,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呀?可爱!对呀,原来是一种可爱的味道嘛!美美地读读这两句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味道,变得绵长了。
  嚼够了,吞下去,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觉得口齿生津,回味无穷,真不愧是佳肴珍品。学习古诗,细读之后,也得回味。读出了诗中的画面,还要品出诗中的情意——那是一种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暮江吟》描绘的景象都是诗人白居易吟诵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以景传情。
  师:夕阳、江水、秋露、新月,为什么都如此美妙迷人?
  生:我想诗人当时一定心情轻松愉快。
  师:说的没错。当时白居易被封了官,正在前往杭州上任的途中,心情本就轻松愉快,见到这暮江落日、露伴新月的情景,当然禁不住要表达心中的喜悦和热爱之情了。
  师:现在,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就站在这夕阳映照下的江边,看波光粼粼,红绿点点,心情愉悦,禁不住诗兴勃发,轻吟慢诵——
  生:(声情并茂,暮江落日如在眼前的样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日落西山,夜色弥漫开来,你突然看见树叶上、草尖上银光点点,那是映着月光的秋露晶莹剔透。你不由得抬起头来,发现西边的天空中斜挂着一弯皎洁的新月。珍珠般的秋露伴着弯弓似的新月,此情此景,又激发了你的诗情——
  生:(再声情并茂,表情怡然,动作自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堂上,师生合作,边想象,边描述,边体会,边吟诵,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吟诵着,回味着,直读到满口是诗,满眼是诗,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是诗——这就是人、诗合一,如入化境了。
  读着读着,学生发现,古诗的味道原来如此美妙!
 
   [2012-07-1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谈谈我教《暮江吟》  摘自《语文人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