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冀教版第一册冀教版第二册冀教版第三册冀教版第四册冀教版第五册冀教版第六册冀教版第七册冀教版第八册冀教版第九册冀教版第十册冀教版第十一册冀教版第十二册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冀教版九年级上册冀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给予的故事 教材理解
《给予的故事》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教材分析】
  《给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教学建议】
  这篇短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阅读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如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指点。
  文中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怎么办?这为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从文章叙述中可知,这个人万一把水灌进吸水器吸不出水,他就选择了死,这对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来说真是太难太难了。但这个人最终选择了把水灌进吸水器,他冒着危险,到底为了什么?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这个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在阅读讨论中,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比如,这人没有把水灌进吸水器,而是喝了个痛快,后来……,或者他把水灌进了吸水器,却没把水吸上来,于是……,让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结局,并加以评价,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下面的教学片段可供参考。
  一上课,我竭力和大家一起品读文章的第一段,大家仿佛看到了主人公蹒跚的步履、干裂的嘴唇、冒烟的嗓子、绝望的目光……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你,从心底里说,你会怎样对待那壶水。”
  一向文静、沉默的小明说话了:“我肯定会喝掉那壶水,我实话实说。”我立即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有了前面对旅人身处绝境文字的品读,同学们都觉得小明说得的很有道理。
  此时,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已经敞开了心扉。是呀,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谁又能轻轻松松的说大话呢?
  我深情地面向大家说:“是呀,老师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选择,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但是除了小明这样的选择,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小强说话了:“我选择把这壶水灌入抽水器,因为人不能那么自私,如果把那壶水喝掉了,那以后到这里来的人就喝不到水了。”
  我问:“你确定会那样做吗?”
  他说:“确定!现在我确定!但……如果真的碰到这种事,我就不知道我会不会……但我还会像我说的那样做的!”
  两种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和错。我很快地让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沙漠中,来到那位旅人曾经作出抉择的地方——沙漠中的小木屋,师生的对话开始了。
  师:茫茫的沙漠,一望无边,寸草不生;骄阳似火,仿佛要烧焦每一个在沙漠中的的活物。蹒跚着,第一种旅人出现了,有请小明(刚才坚决地说要喝掉那壶水的学生)!
  小明:(一愣)站了起来。(同学们掌声热烈)
  师:远方来的人呀,你感觉如何?
  小明:又饥又渴,快撑不住了!
  师:你来到了小木屋,看到水壶和纸条了吗?
  小明:看见了,我受不了了,我马上就要喝掉那壶水。
  师:你就不管纸条上的忠告?
  小明:管不了那么多了。再说一壶水倒进抽水器,说不定抽不出水来,那我不悔死了?
  师:那你喝吧!
  (小明作喝水状,学生笑)
  师:甘甜的水顺着这位旅人的冒烟的嗓子,流进了他的身体。他终于走出了沙漠。
  可是一年后又有一个旅人来了,他又饥又渴,他也来到了小屋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1:抽水器。
  学生2:空空的水壶,和一张纸条。
  师:心情如何?会怎样做?
  生1:难过极了!会哭出来。
  生2:(抢着说):简直是绝望!把水壶摔在地上,撕碎纸条。
  师:一年又一年,不断有又饥又渴的旅人来,也就不断重复着上面的一幕,一个个生命消失了,一具具白骨铺满了小屋周围的沙路。
  而另一位旅人却是这样做的,有请小强(那位决定要把水倒进抽水器的学生)!
  (在进行前面同样的问话以后,小强决定把水倒进抽水器中)
  师:喝了水,你干了什么?
  小强:我把那只水壶装满了水,并且在那张纸上添了一句话。
  师:后来的旅人又是如何的呢?
  生1:他们会看到一张写了两句话的纸条,和满满的一壶水。
  生2: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水倒进抽水器里?
  师:毫不犹豫?会吗?
  生3:会,因为前面已有先例,纸上的话让人确信无疑。
  生4:可能第二个人也会再写一句话。
  师:写什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在那张写有旅人话语的纸条上再添上你自己的话吧!
  学生:
  “相信我们的话吧,你一定会打出水来的。”
  “不要犹豫了,上面的话没错。我已经饱尝了生命的甘泉。”
  “生命之花将在你手中绽放”
  “相信一个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人的话吧,诚信为做人之本”
  ……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学建议】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例如孔子用水比喻人的道德修养。“水奔流不息,是不予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谁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谊……”再如孔子曾经还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他说:“逝者如斯夫,不彻昼夜!”水的一去不复返不正和时间的流逝一样吗?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参考资料】
  孔子论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注释:
  ①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③予:给予。④卑下:低下。此指水性向下。⑤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⑥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⑦让:辞目,引申为申辩。⑧善化:善于教化改造。⑨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 10 ) 必东:一定东流入海。
  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因为这无疑是在观照自身啊! ) ”
 
   [2009-02-1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大漠孤烟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给予的故事》课堂要点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