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沪教版第一册沪教版第二册沪教版第三册沪教版第四册沪教版第五册沪教版第六册沪教版第七册沪教版第八册沪教版第九册沪教版第十册沪教版第十一册沪教版第十二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秦陵兵马俑 说课设计
《秦陵兵马俑》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 东二小学 朱蓓
  
  本课教学共分六大版块,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这个版块分为3个环节:

  1、揭示课题。

  2、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始皇以及西安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大约1分半钟)

  3、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教师就运用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第二,全面感知,整体进入。

  这个版块分为5个环节: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概括描写秦陵兵马俑的词语,出示填空题:的秦陵兵马俑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板书:

  举世无双规模宏大惟妙惟肖

  享誉世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3、指名领读词语。

  4、找近义词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5、借助板书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出教学突破口。

  设计意图:

  ? 通过整体读文后的交流、板书有效地融入了词语的教学。(从读音到理解词义)

  ? 借助词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渗透了篇章的概念。这里,教师设计比较巧妙的导语:当学生读了四个红色的词语之后,教师说:“世人之所以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规模宏大,其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大特点合并在了一句话里。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并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全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第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感受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这个版块分为4个环节:

  1、以读代讲,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感受“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师范读介绍三个俑坑的句子,注意句中数据的重读,然后问学生是否从朗读中感受到规模的宏大?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通过对句中数字的重读来感受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出示3个俑坑的图片,直观感受“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有直观的表象,这时我用媒体展示3个俑坑的图片,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描写最大的俑坑——一号坑的句子。

  3、引读描写一号坑的句子,联系生活感受“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读只不过是文字表述,图片使文字更加直观了,但是图片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对句子中的抽象数据的具体认识,所以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操场和师生的总人数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4、再一次朗读句子,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一号坑。(气势恢弘)

  设计意图:对于“气势恢弘”这一新词的理解,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联系生活做比较,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能使学生对“气势恢弘”形成更为感性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这个版块分为3个环节:

  1、整体学习课文第4、5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1)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总结写作方法,并出示板书:外貌

  动作

  神态

  (3)指导朗读。(引读——自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板书引读相关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2、学习课文第10节,再次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节。”以此来引出第10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设计意图: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10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10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3、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写作上,我抓住第10节中的“……”自然地过渡到这一环节的写作练习。

  (1)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这4小节。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设计意图:

  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6——9小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10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

  (2)交流写作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总结点评学生的作品,出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的特点。

  第五,总结全文。

  引读: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出示)中国人的骄傲。

  设计意图:这个版块主要通过引读的方式,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上下串联,以达到总结全文,激发情感的目的。

  第六,课外延伸。

  1、学生质疑。

  2、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小报,小报的主题可以自选。

  A. 秦陵兵马俑探秘

  B. 秦陵兵马俑图解。(找其他的兵马俑的图片,并附上一段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教学结束前,设计质疑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去探究,通过制作小报,解决疑问,同时培养学生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007-02-2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徐汇区小学语文学科网站》网站。
下一篇  → 《秦陵兵马俑》说课设计之二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