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沪教版[上海版]第一册沪教版[上海版]第二册沪教版[上海版]第三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四册沪教版[上海版]第五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六册沪教版[上海版]第七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八册沪教版[上海版]第九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十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十一册沪教版[上海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八册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札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后感
作者:朱凤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图像的处理,制作简单的课件,但我们更需要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来提高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直接效果就是:改变学生学习自由度、自由活动空间、信息空间、有更多机会与教师、同学交流,从学什么走向怎样学。这样,学生现实和未来不仅可以继承一些必要的前人积累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使自己转向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运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在上《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时,进行了尝试,也尝到了信息技术给我带来的甜头。《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层次清晰,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2、信息量大,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3、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都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缺乏感性的认识,也就更难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空洞苍白,已无法满足教和学的需求,也难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是理解文中对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几方面的具体描述,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能力目标是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当今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无处不在、并深深影响着我们学习的大背景下,我尝试运用了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可以说,这既是课文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有这样一个想法左右着我:我上的是语文课,应以学科教学目标为先,要根据语文学科和本文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起好辅助作用。维也纳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着音乐的灵性,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了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结合,把“美”与音乐通过阅读、聆听、欣赏、描述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整堂课分三块:第一块是音乐导入、画面的欣赏来整体感知维也纳美丽的风光。第二块是通过听古典名曲、了解世界著名音乐家来理解“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第三块是欣赏美妙绝伦的城市建筑,交流感受。这三块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一目了然,能利用较少的时间,直观、形象而又深入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激起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供了基石。第一块主要是由老师操作,二、三两块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也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因为教学资源多元的,这些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我们在组织信息资源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对资源进行重组,只有这样,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根据课文教学要求有目的地主动在网上查询有关维也纳的资料。课上,他们有的介绍图片,有的查看文本,有的同学则欣赏音乐。并通过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构建,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达到有目的的构建语文学科知识。

  当然,这不仅是一堂语文课,我觉得也是一堂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教育课。学生喜爱上信息技术课,由于条件的限制,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在语文课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有关维也纳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拉近了学生与遥远社会环境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使学生人人都参与到了课堂中。这样,既有意识地巩固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根据认知需要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能力的进取者。

  以上是我美好的教学设想,下面我想谈谈我在这堂课的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对教师本身而言,是一种提高,既是学习的提高,也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是一种挑战,是教育教学方式的挑战。就我本人而言,信息技术水平十分有限,我就尝试着把我粗浅的认识和想法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和整合,很不成熟。这是一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课堂上,信息技术牵涉着我的思路,对课堂调控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和提升,可以说,这是另一领域的尝试。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发生了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变化。兴趣浓厚了,人人参与,很是兴奋。平时也让学生收集信息,可是,由于家庭条件不一,学生有的信息渠道很多,有的则总是两手空空,造成了很大的差异,用信息技术教学,缩小了这一差异。另外,我发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也有了变化。以往,学生总是把收集到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打印在纸上,是属于某个人的,课堂上则习惯照本宣读,没有内化的过程,这曾经是我们语文教学所研究的一个主题。而今天,因为信息技术使资源相成共享,所有学生收集资料的信息渠道畅通、信息积累丰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大都是吸收内化后再外显出来,可以说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这也是以往的教学所难以呈现的。

  3. 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着强大的直观性。它能制作优美的直观图片、音乐、影象将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为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促进作用。如本课中优美的古典音乐伴随着人物的介绍,精美的维也纳风光影像、城市雕塑、建筑等,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学生们在其间快乐地畅游,接受着高雅艺术的熏陶,使他们身临其境,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这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主地学习、朗读,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细细的品味、欣赏,甚至为深入的研究,而对自己兴趣不浓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达到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补充,也是课外学习的扩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真正做到课内课外相得益彰,知识技术相互融合,达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需要实现的师生交流主要包括知识传授、知识导航、行为导航、情感沟通的目的,也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的目的。

                                         闵行区黎明小学  朱凤
 
   [2007-08-2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博客:朱凤》网站。
下一篇  → 师生互动对话,创设生本课堂——《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反思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