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北师大版第一册北师大版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五册北师大版第六册北师大版第七册北师大版第八册北师大版第九册北师大版第十册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枫叶如丹 教学设计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一
山东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 孙俊兰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红红的枫叶,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长久;经霜的枫叶,比初春的红花还鲜艳。经历了寒冷的考验,枫叶才变红了,成熟了,达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枫叶)如此,人生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从结构上来说,文章前后呼应,十分严谨。开头部分由远到近,由浅及深,“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枫叶的有关回忆;结尾两段议论、抒情,既呼应了题目,又深化了题旨。
   联想丰富、虚实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联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联想到成熟、收获,由枫树联想到“一位凄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亚的红叶联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实及虚,虚实相生,为我们编织与展现了一个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涵着生命哲理的艺术境界。全文将描写景物与抒发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双向思辨。
   文章语言生动,叙议结合。第一部分边叙边议;第二部分以叙为主,先叙后议。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点,恰当地揭示了景与事中蕴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之中又有多样变化,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散文这种体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自然界及人世的热爱,包蕴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老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提问题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教具准备
    有关枫叶的课件;优美的古筝磁带;带有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枫叶有个全面的认识。]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进一步让学生对枫叶有所了解,为学习文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学习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且谈谈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师配乐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个季节及原因,可以让学生对自然、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同时以便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2)自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到底想赞美大自然的什么?(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3)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句话哲理性非常强,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个初步的认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
  2.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一个整体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深化文章主题。]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感受散文的语言美,从而积累语言。]
  五、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板书设计:
                      枫叶如丹
             一自然   天地万物   人间万事
             二人世   恍然(主旨) 真正的成熟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不易理解。所以,本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发现疑难。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疑难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感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积累了语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太到位,个别教学环节,老师的指导过于琐碎。
 
   [2006-10-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下一篇  →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二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