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长春版第一册长春版第二册长春版第三册长春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五册长春版第六册长春版第七册长春版第八册长春版第九册长春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一册长春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荔枝图序 教学实录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执教:张国生
  
  师 (打开课件,显示课题页,背景音乐:古筝曲《禅院钟声》)
    上课之前先讲个故事。拿破仑去下属的一个团视察,检阅时,团长把高大威武的士兵都排在前面,把老弱病残排在后边,以显示是威武之师。拿破仑检阅完了问:“团长先生,为什么我看到的都是高大威武的啊?”“报告元帅,我是卖苹果出身。”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理论,叫“卖苹果理论”。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卖苹果理论”是怎么回事?
  生 就是卖苹果时把好的、又大又红的摆在上面,又小又涩的藏在下面。
  师 把这一理论用于做人,该怎么办?
  生 扬长避短。
  师 对。
  生 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长处。
  师 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那么缺点、短处呢?
  生 藏起来。
  师 藏得久了,缺点就——
  生 没有了。
  师 就只剩下优点和长处了。大家看,舞台下边那么多人,其中许多是语文教学专家,都是来买咱们的苹果的。(大笑)下面上课。
  2
  生 (起立)老师好!
  师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见过我吗?
  生 没有。
  师 那么我作个自我介绍:(幻灯片)张国生,一个致力于“大语文教育”的人。(指会标)咱们这个会就叫“大语文与新课程研讨会”。什么叫“大语文教育”?上了这一课就知道了。先提一个问题:什么叫“学问”?
  生 就是知识。
  才华
  本领
  我听说肚子大的人有学问。(笑)
  师 有个词叫“满腹经纶”,但肚子里装的是啤酒不能叫有学问,得装“经纶”。
  生 学问就是勤学好问。
  师 我非常欣赏你这四个字:勤学好问。
  生 字典上说是各种系统知识。
  师 我非常赞赏你的学习方法——查字典,独立获取知识。字典,是我们的好老师,不见面的老师,有人说,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
  老师的意见,(幻灯片)学问:(1)各种系统知识——新华词典如是说;(2)学会问。这是谁说的?
  生 老师说的。
  师 不,我是趸来的。说这话的是李政道博士。知道他是什么人物吗?
  生 诺贝尔奖获得者。
  师 中国人的骄傲!就是这位先生(图片)。李政道博士认为,要想有学问,首先要学会问;不会问,就是没学问。我们今天这一课,就是要让你——学会问。
  3
  下面学习《荔枝图序》。(图片)见过荔枝没有?
  生 见过。
  师 见过荔枝树没有?
  生 没有。
  师 (图片)这是荔枝的果、肉、核;这是荔枝的“朵”——“朵”如葡萄;这是荔枝树——树形团团如帷盖;这是荔枝的果肉——莹白如冰雪;从这里可以看出荔枝的“个头”。
  (幻灯片)这是苏东坡写荔枝的诗《惠州一绝》,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 (读)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师 谁能告诉我,“啖”是什么意思?
  生 吃。
  师 “不辞”呢?
  生 不推辞。
  师 也就是“情愿”。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情愿长作岭南人。那可是他被贬的地方啊!
  荔枝是大受欢迎的佳果。唐玄宗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不惜用驿马日夜兼程赶送京城。于是杜牧写了《过华清宫》讽刺这件事(幻灯片),请大家读一遍。
  生 (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师 老师很高兴你们读成“一jì红尘妃子笑”。“骑”是什么意思?
  生 骑兵,骑马的人。
  师 对,一骑快马飞速跑上山来,山上行宫的层层大门一个接一个打开,大家以为是紧急军事情报,结果是什么?
  生 送荔枝的。
  师 《荔枝图序》的作者是谁?
  生 白居易。
  师 字——
  生 乐天。
  师 号——
  生 香山居士。
  师 唐代著名诗人。这是白居易的画像(图片)。《荔枝图序》写于他做四川忠州刺史时。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荔枝图序》文章虽短,只有128个字,却隐含难解迷团。
  本课学习方法——师生换位法。就是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我觉得这方法特有趣,因为前一段看了一个小品,郭冬林演的,叫《父与子》。谁看过,举手。(许多同学举手)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 父子换位。
  师 讽刺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生 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不重视家庭教育。
  不去开家长会。
  酗酒……
  师 总之,是讽刺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我采用“师生换位”,就是想示范一下该怎样做学生,特别是该怎样——“问”。今天咱们换位换得合格不合格,得看下面……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老师”了:大学生,小老师。请“老师”们开始“备课”(笑)。“备”什么?就是准备应付“学生”的提问。我这个大学生可是有点傻傻的,笨笨的,还有点刁刁的。(笑)我问的问题:1.字词;2.翻译;3.理解。准备三到五分钟。(巡视、指导)
  (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商量)不但可以商量,而且提倡商量,这会儿不必受课堂纪律的约束。
  (有学生在看教辅资料)你真聪明!你会自己获取学问。
  4
  (几分钟后)看来“老师”们准备得差不多了,下面“学生”先请教“老师”浅层次的问题,也就是“有疑之疑”。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鞠一躬,大家笑)请问这位“老师”,“帷盖”是什么东西?
  生 就是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
  师 用在什么地方?见过没有?
  生 我见过,用在车子上面,像伞一样。
  师 哦。“叶如桂,冬青”,叶子如桂树?如桂花?
  生 如桂树的叶子。
  师 你的语言真准确!“华如橘”,就是说它十分华丽,像菊花一样?
  生 不对,“华”是花,花像橘子树的花。
  师 “春荣”,春天很繁荣?
  生 不是,“荣”是开花。春天开花。
  师 哦,怨不得“荣”字下面是“木”,上面像开着花。“朵如葡萄”,就是说它的花朵像葡萄,对不对?
  生 不对,“朵”是指果实聚成的簇。
  师 “簇”是什么样?
  生 像葡萄那样一串一串的。
  师 “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缯”和“绡”是什么东西?
  生 ……都是丝织品。
  师 哦,怨不得它们都带绞丝旁。“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luò”?
  生 (齐)lào。
  师 这个字很容易读错。“大略如彼”。“彼”是什么意思?
  生 这样……那样……互相……
  师 究竟是什么?(说不准)这时候该怎么办?
  生 查字典。
  师 对,我最喜欢像你这样会主动学习的学生。看谁查得快。
  生 我查出来了:那,那里、那样。
  师 你查字典能力真强!查字典,一是要查得准,二是要查得快。“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的“之”指什么?
  生 就指上面那些。
  师 上面那些什么?
  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师 哦,“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些好懂。“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南宾守”就是南宾的守卫,警备区司令?
  生 不是,“守”是太守,南宾郡太守。
  师 哦,“守”是太守。“命工吏图而书之”的“工吏”就是管找工作的官吏?
  生 不是,是画工。
  师 现在叫什么?
  生 画家。
  师 “图”是什么词?
  生 动词。
  师 “命工吏图而书之”,是谁“图”?谁“书”?
  生 工吏“图”,白居易“书”。
  工吏“图”,工吏“书”。(有争执)
  师 究竟是谁“书”?我们先举手表决一下。(分别举手,主张“白居易书”的占多数)人数多并不一定是对的,你们必须说出根据。
  生 这篇《荔枝图序》作者是白居易,所以是白居易“书”。
  师 对了。你真聪明!那么“书之”的“之”指代的是——
  生 《荔枝图序》。
  师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盖“wèi”,还是盖“wéi”?
  生 “wèi”……“wéi”……(又有争议)
  师 还是得说明理由。
  生 这个“为”是“为了”,所以得读“wèi”。就像“为人民服务”。
  师 对,“因为”就是因什么,为什么,得读“wéi”。这个字很容易读错。我发现中央电视台的许多主持人也“因wéi”、“因wéi”的。你们发现过没有?
  生 发现过。
  师 再发现了,给他记下来:几月几号,几点,什么节目,哪个主持人,然后给他写封信纠正纠正。他还应当感谢你。(笑)
  以上,我们把课文读懂了,下面,还得读顺、读熟。下列句子该怎样停顿?
  1.荔枝生巴、峡间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过程略)答案(幻灯片):
  1.荔枝/生巴、峡间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师 我们把这几个句子齐读一遍。
  生 (读)
  师 读得还不是很好,再来一遍,就熟了。
  生 (再读)
  师 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精美?
  生 1.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2.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师 跟老师的意见一样——我说错了,跟“学生”的意见一样。(笑)我们把这几个句子齐读一遍。
  生 (读)。
  师 如果我想在两三分钟之内把这几个句子背过,你能告诉我其中有什么诀窍?
  生 1.“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都是3个字加两个字,按时间顺序排列。
  2.“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都是什么如什么,运用比喻和排比;顺序是从外到内。
  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顺序是一、二、三,色、香、味。
  4.我一边背一边想着它的意思。
  5.我一边背一边想着它的样子和味道。
  6.我觉得要先读熟,读不熟,是背不过的。
  师 对,好比还不会走,怎么能跑?
  师 那么我们在两三分钟内把它背过,看谁背得快。
  生 (背,有两个一两分钟就背过了)
  师 请你背一遍。(生背)哎呀,你记忆力惊人啊!鼓励鼓励!(掌声)
  我们齐背一遍。(齐背)
  是男生背得好还是女生背得好?——又错了:是男“老师”背得好还是女“老师”背得好?(笑)
  生 男老师……女老师……
  师 究竟谁好,比一比就知道了。男“老师”先背。(背)好!又整齐又洪亮。下面女“老师”背。(背)不如男“老师”背得好,但也有特色:声音清脆动听。
  师 本课有哪些知识要点?请你帮我归纳归纳。这对应考可是很必要哟。(过程、答案略)老师的指导是(幻灯片):
  1.字:生的,易错的
  2.词:古今不同的
  3.句:佳句,难译的句
  4.写作方法:可仿效的
  自主归纳,不*老师,互相合作,互通有无。
  5
  师 以上是“学生”请教“老师”浅层次的问题——有疑之疑;下面是深层次的问题——无疑之疑。“无疑之疑”比“有疑之疑”具有更大的价值。有一回,一个人躺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
  生 (抢)是牛顿。
  师 那么你对我说说,他提出了什么“无疑之疑”?
  生 他想,为什么苹果往地上掉而不往天上掉呢?后来他经过研究解决了这个难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师 还有一个人从壶盖的“啪啪”作响提出“无疑之疑”……
  生 (齐)瓦特。
  师 如果你也能发现这样的“无疑之疑”并解决它,你也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这一课,你有“无疑之疑”吗?
  生 没有。(面面相觑)
  师 我可有。想不想听听?
  生 想。
  师 本文开头说:“荔枝生巴、峡间”。“巴、峡”是今天什么地方?
  生 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重庆一带。
  师 现在的“巴、峡”有荔枝吗?
  生 有……没有……(有争执)
  师 说“有”或“没有”都没根据。怎么办?
  生 问。
  师 问谁?……(小声地)据我所知,下面听课的老师有从四川来的。谁问?
  生 我。老师们,请问四川有没有荔枝?(没有什么反映)
  师 我知道我们课题组的苏永奎老师是从四川来的。苏老师,请告诉我们,四川有没有荔枝?
  苏 四川没有荔枝,但重庆有没有我不知道。
  师 还有哪位老师能告诉我们重庆有没有荔枝?
  金 (金传富老师)我在重庆呆过8年,重庆肯定没有荔枝。
  师 谢谢你!可以肯定了:四川、重庆没有荔枝。那为什么白居易说“荔枝生巴、峡间”?
  生 古代有,现在没了。
  师 是。白居易有一首诗《种荔枝》,请大家读一遍(幻灯片):
  生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师 根据这首诗,唐代四川肯定是有荔枝的,白居易还亲自种过。但为什么现在没了?
  生 气候变化了。
  环境变化了。
  被人类破坏了。
  我对地理特感兴趣,据我所知,长江上游砍伐树木很厉害,可能是把荔枝都砍了。
  ……
  师 都是猜测吧,有证据没有?
  生 没有。
  师 那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过河,总得解决过河的方法问题:是修桥呢,还是坐船?大家想想,有哪些方法?像刚才那样查字典行不行?
  生 不行。
  师 那查什么?
  生 查书。
  师 还能查什么?
  生 查电脑——在互联网上查。
  师 你告诉我怎么查。
  生 打上“www.sohu.com”。
  师 用“搜狐”搜索啊。好!你很有办法。电脑可是个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把它玩精了,你就拿到了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还有什么办法?
  生 请教老师、专家。
  我认为最简单的办法是敲一下那个空格键,下面就有答案。(大笑)
  师 是,你真聪明!现在我就敲一下。(幻灯片)我归纳了这么几种办法:1.合理推理;2.查阅资料;3.请教老师、家长、专家;4.在“BBS”上求助……其中哪种方法最方便?
  生 “BBS”。
  师 可惜这里不能上网,没法用。但是,(悄悄地)下面坐着许多专家呀……可以去向他们请教啊。——请教要注意什么?
  生 礼貌。
  师 对,我刚才请教你,鞠了一躬……好,限三分钟时间,下去请教。
  生 (下台请教。有一个同学来到张老师旁边)张老师,我想请教你。
  师 现在我是“学生”啊?
  生 可是你比我年龄大,懂得多。
  师 觉得我阅历丰富是吧?哎呀,这……这样吧,我指给你一个思考的方向:你得从气候变化方面去考虑,荔枝是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带能不能生长……
  生 哦,我知道了。
  (同学们陆续回来了,互相交流情况,老师也询问交流……气氛活跃)
  师 现在听听竺可桢的研究结论。知道竺可桢是什么人物吗?
  生 著名气象学家。
  师 所以他的结论是最权威的。竺可桢认为:(幻灯片)唐代气候比现在温暖,四川可产荔枝;后来气候变冷了,四川的荔枝就灭绝了。这个结论出自他的著作《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他的根据是:白居易文《荔枝图序》,白居易诗《种荔枝》、《荔枝叹》,还有大量其他资料。]
  竺可桢的研究思路是——从古代典籍中寻觅科学研究的资料和线索。
  他的研究让世界气象学界大为惊叹啊——气象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气象记录也只有100多年,怎能研究五千年气候变迁?可是竺可桢就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独辟蹊径啊!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是一座科学研究的宝库,为许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在:地震学、气象学、天文学、医药学、军事学、哲学、历史、文学……例如我国中医著作中有治疗癌症的方法;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世界最早的“UFO”的记载……
  问题是:人人都能进这个“宝库”吗?
  生 能。
  师 人人都能取其中“宝物”吗?
  生 不能。
  师 “取宝”必须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
  生 有聪明才智。
  勤奋。
  有学问……
  师 有学问太笼统,哪种学问?只懂数理化行不行?
  生 不行,得能看懂古代的史书。
  师 对了,要学好文言文,能看懂文言文。你学好了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
  生 哇!(惊叹)
  师 那么,我预祝同学们在将来的研究中利用这个思路和这个宝库,取得辉煌成果。
  6
  师 以上还只是老师问,此外,还要自己问,为此我们还要搞一个“主人论坛”,你有什么问题和见解,可以在这个论坛中展示你的思想和文采。“主人”是谁?
  生 我们。
  师 这一课的内容如果哪个同学觉得没听懂,或没记住,回去后可以在你们教室的电脑上查到这一课课件,重看一遍。那个课件比你刚才看到的要详细和具体,更利于你自学。
  好了,这一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 老师再见。
  师 同学们再见。
  (掌声)
 
   [2009-08-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友供稿》网站。
下一篇  → 《荔枝图序〉听课记录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