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长春版第一册长春版第二册长春版第三册长春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五册长春版第六册长春版第七册长春版第八册长春版第九册长春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一册长春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札记
我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大城子中心小学(在果园小学学习)张永莲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二: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我在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时,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实现了古诗教学的三大突破:

  一、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纵观以往传统的“逐首教学”,这次我大胆采用纵抓一条线的教学思路,抓南宋的社会背景为贯穿一节课的一条线。把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陆游晚年的《示儿》和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三首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南宋权贵的昏庸无道。抓住了三首古诗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将三维目标、三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了解诗意思的同时,也对南宋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与此同时也奠定了三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

  二、了解古诗前因后果,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本节课精读古诗一首,略读古诗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两首古诗,从内容上都是遗民苦苦的在盼望南宋的解救,中原的统一,而后一首则解释了南宋权贵为什么没有来解救的原因。后一首与前两首形成了明显的因果关系。这种时间上的纵向对照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三、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情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在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时,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情感模式的突破。“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年幼无知的小孩,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踢起,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泪”字,让学生看到的是遗民脸上那一行行:伤心的泪、凄凉的泪、无奈的泪、愤恨的泪┅┅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刻产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逼真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2008-05-2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 》网站。
下一篇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反思之一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