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鄂教版第一册鄂教版第二册鄂教版第三册鄂教版第四册鄂教版第五册鄂教版第六册鄂教版第七册鄂教版第八册鄂教版第九册鄂教版第十册鄂教版第十一册鄂教版第十二册鄂教版七年级上册鄂教版七年级下册鄂教版八年级上册鄂教版八年级下册鄂教版九年级上册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太阳路 教材理解
感悟“太阳路”
——小学语文课文《太阳路》解读
武汉市硚口区板厂街小学 王文莹
  
  《太阳路》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课文,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文章沿袭了他清新,淳朴的写作风格。文中主要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提出“去太阳上有路吗?”继而听奶奶的话种园子进行寻找,最后感悟到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不断积极进取的人生之路的深刻哲理的一个故事。文章语言通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一、互文阅读,把握风格意境
  贾平凹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善于发现美、巧于表现美的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清新灵秀,飘逸自然,淋漓尽致地抒写着对真的渴望,对善的憧憬,对美的追求。他的文章意韵深厚,形散神聚,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会呈现于文中。只有在“全文全人语境”中才能把握住这类作品的风格意境。出生在陕西的他,在文中就带有北方明显特征的儿化音的语言,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兴致。
  搜寻贾平凹的这类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不难发现,他总是以孩子们最真诚、最纯洁的心扉去执着的恪守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他们去寻找天边的“地平线”(《地平线》)追求长腿的“月亮”(《月迹》),商量搬走“丑石”的办法(《丑石.》)……在这一类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也许是出于对淳朴的一种呼唤,似乎分外偏爱山西农家的生活。几乎不约而同的,在这些散文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简约的小村,农家的场院,庄稼、小园,带着一些乡土的清新味道,蹦蹦跳跳着几个泥土里滚大的、满肚子奇思妙想、天不怕地不怕、既敢说又敢做,既豪放有乖觉的农家孩子,还有他们身畔慈祥睿智的奶奶徐徐讲出富含哲理的语句。画面却又是三维的,流动的。几个剪影依次更迭,剪影外点染的画外音悠然响起,问的清脆答得耐心,童声稚气充满好奇,苍老的声音平和中暗含欣喜。这种意境,仅凭单篇文章的品读是难以体会到的。
  二、感受童稚,向往“太阳路”
  通过互文印证,在《太阳路》中孩子们的大胆、甚至成人看似荒谬的想法——要找到登上太阳的路。文章一开篇,就呈现出孩子对太阳的一种好奇和入迷。“小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一个圆盘,又红又亮,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它呢?……”可以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幼稚,很单纯,曾经还幻想着到太阳上去,“要是有一天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红的,亮亮的。”通过文字,我们眼前可以展现这样的一幅画面,就是一群可爱的小孩子们趴在草堆上,仰望着天空,天真地幻想着自己到天上太阳上的新奇故事……进而文中“……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的“缠”字,意境就很丰富了,“缠”指纠缠,不断地扯着,撒娇非要某种东西的情景,背后却凸现了孩子们对太阳的好奇与着迷的程度。从第一个自然段,从这些词句的品读中,我们能透视出文字背后那一群大胆、天真孩子们所向往的就是条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段实实在在连接他们与太阳的笔直道路,也是文章太阳路的第一个层面,同时也能折射出贾平凹先生轻灵超脱、含蓄隽永的笔墨间带给我们的绝佳审美感受。
  二、凸显暗线,升华“太阳路”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去太阳上有路吗?”的问题层层深入,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向往太阳路”、“寻找太阳路”、“感悟太阳路”。这作为文章的明线我们容易知晓和把握,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孩子们的情感波折的这条暗线,先是“奶奶要我们种园子,以后就什么也知道了”(明线),此时“我们是都相信”(暗线);接着“苗儿发芽了,插在苗儿旁边的棍儿,后一根总比前一根高出一大截”(明线)时,我们问跟太阳路有什么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感到莫名奇妙”(暗线);当奶奶解释说“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的时候,文中说:“我们好像有点懂了”(暗线),最后听了奶奶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后又是“心中明白了许多”。从这条暗线中,我们梳理出孩子们的情感曲线:相信——莫名其妙——好像有点懂了——心中明白了许多。从这看似矛盾的情感线索中,我们寻找出缝隙,心中追问:到底苗儿的生长与寻找太阳路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感到莫名其妙?继而引起我们对奶奶的这几句话的深刻解读:“苗儿不正在路上走吗?”、“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原来苗儿根据自己的生长规律不断像向上长的路程就是去太阳的路啊!进而让我们感受到文中太阳路的第二个层次,植物的生长之路。
  三、填补空白,感悟人生路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奶奶意味深长的那番话语的理解是文章教学的难点。在我们能理解太阳路的第二个层面即植物生长的路后,细细品读奶奶的话语,“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不难感受到奶奶所指的这些看似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但在这里就绝不仅仅于此这么简单了。这一段的结尾是“葵花开花结子,桃树会长大成林”,此时很自然的会想起:那我们人呢?会怎样?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重新再次审视,品读奶奶的话语,填补这个文章中的空白,对文章的理解又更进一步,看来啊,这还是一条人生的路,又陡又长,充满荆棘和坎坷,艰辛和陡峭,同时也是伟大的,五色的,多味的,快乐的,有的人走的长,有的人走的短,但始终不放弃目标,积极努力地去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会结出果实,葵花会开花结子,那我们呢?会长大成人,拥有自己坚强、积极的人生之路。让学生由表层的植物通往太阳的路引申到我们的人生路上来,这也正是《太阳路》的象征意义之所在啊!是啊,世间上的万物不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奋力行走呢?也正因为有了这条光明之路,我们才有了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世界!这番哲理就这样由奶奶不疾不徐中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就这样,对太阳路的探询轨迹与孩子们的心灵轨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画面与声音双重的纯净读来不禁令人有一种意境深远、回味无穷艺术美感。
  点评:从这一篇贾平凹《太阳路》的文本解读,我们可以不难寻找到解读名家名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真正解读名家作品,需要读者阅读大量的同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去感悟作家的语言风格,感受文字魅力,同时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和环境等,都是我们需要预先解读的不容忽视的内容。只有“追根溯源”,在“全文全人语境”中才能真正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或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也才能真正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风格、历史的还原”。(孙绍振语)
   
   [2011-02-0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涛海语文》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