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沪教版第一册沪教版第二册沪教版第三册沪教版第四册沪教版第五册沪教版第六册沪教版第七册沪教版第八册沪教版第九册沪教版第十册沪教版第十一册沪教版第十二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无言的爱 教学设计
《无言的爱》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镜头”、“络绎不绝”、“相容相安”、“截然不同”的意思,同时在句子中体会“安然、安静”的不同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通过寻找描写动物的动词感受动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初步感悟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爱的故事。我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我们在爱的温暖中感受快乐,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样,在动物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爱,虽然它们不会用言语来表达,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2、板书课题:无言的爱
   3、师:谁来读这句话。出示:最近有两组镜头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
    (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镜头”,为了弄清它的意思,老师查了词典,词典中有3个解释,请你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出示解释,理解“镜头”)
   4、指名回答,读解释
   5、师:课文冠以这些画面,这些充满情趣的镜头为——无言的爱(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具体描写了几组充满情趣的镜头?
     板书:镜头一、镜头二
   2、师:打开书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两组镜头分别讲了什么?可以借助这样的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
       四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绕圈狂叫,花猫衔来小狗,喂奶。
       麻雀和另一种比它身体大两三倍的鸟,共同衔草造窝,不分彼此,喂养儿女。
   3、学生自由轻声读,准备填空。
   4、交流、板书:
    师:这两组镜头里出现了:
    板书:小狗、母狗、花猫
    板书:麻雀、大鸟
  三、精读课文:
   1、过渡:动物之间的爱是无言的,但镜头是有声的,这两组镜头就很好的记录下了这些动物之间的爱。让我们再次读课文2、3、4小节,思考:镜头中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镜头一: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关注第一组镜头。在这组镜头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画面?
   3、交流,出示句子:
     不料花猫见状,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指名朗读,2人)
   4、师:花猫和4只小狗毫无血缘关系,但花猫竟——,把——,自己——让——。花猫把4只小狗当作是自己的孩子,还让它们吸它的奶,花猫的行为是感人的,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字——“竟”(媒体把“竟”变红)(再一起读)
   5、师:那么,花猫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读读上文,来说一说。
     出示:
     花猫看见,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生个别答)
   6、出示句子:
     4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狂叫,小狗却听而不闻,散开去往草丛里钻。母狗的叫声更见焦虑,不住地用力,也挣脱不了套着它的绳子。
   7、师:4只小狗刚学会走路就满院子乱跑,这可急坏了它们的母亲,你看母狗——
    (板书:绕圈狂叫)好像在喊——,可是小狗却——,听见了像——,散开去往草丛里钻。这可如何是好,母狗不住地用了,想挣脱套着它的绳子,可怎么也——,只能干着急,母狗的叫声更见——(齐读)
   8、师:不料花猫见状,竟——生读:飞奔而去。
     再快一点,否则小狗宝宝就要找不到了。花猫马上——生读:飞奔而去,
     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温柔一点,不要伤了宝宝们。花猫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自己——生读: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
   9、师:此时,4只小狗把花猫当作母亲,乖乖的不跑了。花猫安详地施展着母爱。
    (板书:施展母爱)而此时的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10、体会句子中的词语:
     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安然”“安静”能否相互调换吗?
     学生交流,(齐读镜头一的内容)
   11、师:小结:母狗从绕圈狂叫、焦虑到安静下来的情绪变化使我们感到它母性的爱;而花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它对4只小狗不分界线的爱。
   12、师:事有凑巧,那天刚好是母亲节,那时专门歌颂母亲的节日,主持人看到这组镜头,说:(出示:今天是母亲节,到底谁是母亲呢?)话语简短但不失风趣,节目里传出一片温馨的笑声,所有的人都被这动物之间无言的爱所感动了。
   镜头二:
    1、过渡:镜头二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2、学生读课文,交流:
     1)出示:奇怪的是4只父母鸟来去衔草,造的却是同一个窝!
       师评价:是啊,这两种不同的鸟儿却在为建造它们共同的家园而忙碌着,它们要同处一窝,共同生活。(板书:同处一窝)
     2)师:这种状况从未见过,真是奇怪!但更让人惊奇的是:
       出示:两只体态、羽毛截然不同的母鸟都在窝中产卵、孵小鸟,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
       理解:“截然不同”——文中是指(麻雀和大鸟的体态、羽毛一点也不一样。)
       师评价:虽然他们长相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鸟,但它们却能同处一窝,平平安安,从来不你斗我,我斗你,这就是——(板书:相容相安),你看,作者用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一正一反的词语,把两种鸟和谐相处的意思表达得十分贴切。
     3)出示:幼鸟出壳了,父母鸟都衔食来喂幼儿,感人的是它们不分彼此,谁都不只喂自己的儿女。……
       师:它们不分彼此,也就是说——(板书:不分彼此)
       对于这个片段,文章还了详细地描述了麻雀喂食比自己体积大好多的幼鸟的情景。
     4)媒体出示:
       体大的幼鸟嘴巴也大,每次从麻雀嘴中取食,把麻雀连嘴带头都含在自己口中,而麻雀送下食物,把头从它口中拔出,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个别读)
       师引导学生质疑:此刻,你就是这只麻雀,当你把头伸进比自己大许多的幼鸟口中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不舒服、难受、喘不过气来、害怕大幼鸟会咬自己)是啊,因为此时你的头被幼鸟——(生读:含在口中)(媒体“含”变红)而把头从幼鸟的口中拔出更需要使出全身力气,(媒体“拔”变红)可麻雀却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交流回答:麻雀把大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麻雀爱它们……
   3、师:大家说的真好,带着你们的一份感动,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师小结:就这样,麻雀和大鸟同处一窝,共同生活着,它们相容相安,不分彼此。这奇特而又感人的情景很快在邻里间传为佳话,每天来这里观看的人很多,文中用了一个词——生:络绎不绝,
     出示:一天,主人……招待大家。
   5、师问:同学们,这个场景其实写的是“邻里观鸟”,作者选取这个镜头,他想说明什么?(生交流)
   6、师:两种不同的鸟都能这样相亲相爱,我们人类还分什么你我呢?这是主人发自肺腑的感慨,这是主人出自真心的行动。
  四、升华情感:
   1、师:课文就像摄像机,记录了这两组真实而感人的镜头。相信大家一定和课文中的人们一样,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电视里、报刊上也看到过这样感人的镜头吗?
   2、媒体出示:
     镜头中      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感悟到       。(课文中、同学间、邻里间、看到的、听到的……)
   3、交流。
     评价:这是你的阅读体会。你真正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对啊,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更应该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4、师: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用心体会这一份无言的爱。
     媒体出示一首小诗:
       爱是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整体板书:
               母狗     绕圈狂叫
                  镜头一         小狗
               花猫     施展母爱
          无言的爱
               麻雀     同处一窝
                  镜头二         相容相安
               大鸟     不分彼此
 
   [2013-07-2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无言的爱》教学设计之一  摘自《大华小学语文教研组》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