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语文S版第一册语文S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三册语文S版第四册语文S版第五册语文S版第六册语文S版第七册语文S版第八册语文S版第九册语文S版第十册语文S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大自然的语言 其它杂项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会同一完小 梁彩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现在由我对张丽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作出点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张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似浪涌潮头,层层叠起,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张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一点都不觉得累,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而且言简意赅,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目标上看,张老师的教学目标是:1.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仿写课文1—3节。从这两个大的目标来看,我认为,朗读部分张老师指导有方,让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自由读、男女分组读、个性读等等。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张老师又及时正确地给予评价,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精神,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我国语言的魅力,这很不错。但如果张老师能够在读的份量和深度上加强一些,这肯定是锦上添花。
  从教学程序上看,这堂课从情境导入到文本学习,再到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思维拓展,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语文课程是一门不断探索地艺术,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阅读课文,而授课老师没有把握阅读课文教学的总方向,安排一节阅读课文的知识容量过多,作为了精读课文。导入新课时,张老师以人类传递信息需要语言引出大自然传递信息也有它特定的语言,让学生兴趣十足,恨不得马上钻入文本当中。但当学生找出了文中有8种大自然语言时,老师相机板书:白云、蝌蚪、蚂蚁、大雁、树轮、鱼鳞圈圈、三叶虫化石、漂砾等八种事物时,时间稍微过长,学生干巴巴地坐在座位上,略显冷场,如果老师能事先准备好卡片贴在黑板上,或者用简笔画的形式,这样可能更节约时间,吸引学生。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最喜欢白云,现在白云来了,她说:“我叫小白云,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一个大晴天。”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事物,能不能把自己当作它,介绍一下大自然的语言?由于给了学生一个模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基本上都是用一种格调,介绍文中讲的八种大自然语言,教法显得单一,如果张老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阐述,或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样可能更好。当学习课文10—14节时,张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这三位科学家,老师的本意是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这很好。但出现地稍显突然,如果老师能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把它们带出,学生可能记得更牢固、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密的热情,对大自然的热爱。新课程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张老师很注意这一点,设计了仿照1—3节写诗歌这一环节,张老师能念出自己创造的诗歌,激发了学生想写诗的热情,所以学生也写出许多优美的诗歌,如果将这些诗歌通过展台呈现在学生眼前,供学生欣赏,那肯定会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让人觉得有点匆匆收尾。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疵掩盖不了真玉的光彩,张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我的点评,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2014-03-24]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会同县一完小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