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九册 嘱咐 教学实录
《嘱咐》教学实录之二
绍兴市稽山小学 312000 王晓燕
  
  一.课前谈话:链接情感,进入文本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第一次来到重点高中,也是第一次坐在这里,能向大家介绍你的名字吗?
  生:我叫张一鸣。
  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诠释你的名字吗?
  生:爸妈希望我长大以后能一鸣惊人。
  师:我也相信你今天有一鸣惊人的表现。
  师:是啊,一个平凡的名字中往往蕴含着父母的希望。亲爱的同学们,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当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母亲会如何保护他们的孩子呢?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内容: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滴水未进的母亲用血奶喂食年仅五个月的宝贝)
  生默读故事。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母亲是最伟大的。
  生:母亲为孩子付出了一切。
  师:是啊,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认识。刚才故事中的母亲用血奶传递温暖,那么《嘱咐》中的母亲是用什么来传递母爱呢?上节课我们已重点研读了首尾两段,这节课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段文字:
  (出示)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长大以后,我在书本里找到了母亲当时嘱咐我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么嘱咐我的吗?
  师:能用一句话串联他们的意思吗?
  生:母亲的眼睛无声地嘱咐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师:老师告诉你们,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概括文中内容,还善于提问。你们还能提问质疑吗?
  生:平时的嘱咐都是有声的,为什么这里的嘱咐没有声音?
  生:母亲怎能用目光嘱咐呢?
  生:母亲的嘱咐是怎样传递母爱的?
  二.画面入手,聚焦重点,解读母亲“无声的爱”
  1.解读母亲“闪着亮光的眼睛”
  师:总而言之,母亲是如何用无声的嘱咐告诉我呢?请你们看一幅画,想一想我们能为这幅画写个题目吗?再打开课文,读一读有关的文字。
  (出示第三幅画面)
  生读。
  师:有想法的孩子已经开始动笔了,可以把题目写在这幅画的边上。
  师:好,咱们一起来听听。
  生:无声的爱
  生:无声的嘱咐
  生:伟大的母爱
  生:伟大的母亲
  生:母爱
  生:母亲的目光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吧!
  (出示: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
  生读。
  师:你是怎样读好这个句子的?
  生:我是带着感情在读。
  师:让我们像他那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我”的心真的是那么平静吗?我们把这个句子放回到课文中,再联系上下文来想一想。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生读。
  师:我们想一想:母亲做了什么让我不平静?
  生:母亲为我冒雨到山上采草药,使我不平静。
  生:母亲为了不让小林妈淋雨,把自己的雨衣借给了她,这也使我不平静。
  师:是啊,母亲想到的是别人的安慰,而把自己的病却搁在了一边。其实,“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真有千言万语想说啊!先请自己练一练。
  (出示)
  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凝望着发高烧的母亲。我想说:“母亲啊母亲,___”
  生:我想说:“母亲啊母亲,你怎能把自己的病置之度外呢?”
  生:我想说:“母亲啊母亲,你真伟大!”
  师:是啊!所有的千言万语,“我”都把它化作了静静地凝望。儿子那看似平静的表面深藏着一颗波澜起伏的心灵。而母亲呢?
  生: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出示)
  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师: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自己有问题要提问这母亲吗?
  生:这嘱咐里有什么?
  生:她已经发高烧了,为什么还有快慰之意?
  生:母亲的眼睛已经疲倦了,为什么眼睛里还闪着亮光呢?
  生:为什么母亲要托起下巴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通过学习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把它解决。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生读。
  生:我能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写母亲托起我的下巴。因为托起下巴,我才能觉察到母亲的目光。
  生:我解决了为什么发高烧的母亲还有一丝快慰的笑意,因为儿子懂事了。
  师:那快慰之意还因何而起呢?
  生:帮助小林妈。
  师:是的,母亲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
  师:抓住这种快乐再想想,到底是因何而起呢?
  生:我觉得这个儿子很孝顺。
  师:是啊!儿子懂事了,孝顺了,也能了解母亲的心了,所以她感到快慰。再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读。
  师:母亲用什么来嘱咐我呢?
  生:闪着亮光的眼睛。
  师:母亲嘱咐我什么?
  生:希望我长大为社会做贡献。
  生:嘱咐我要做一名对社会、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师:原来母亲心中也有千言万语。她虽然没有说话,但却把千言万语化作了无声的嘱咐。咱们一起来读读母亲心中的这一番话!
  生读。
  师:那双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永远定格在我心中。此时此刻,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文中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吗?
  2.解读“闪着泪花”、“闪着光芒”的眼睛
  生: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
  生: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
  师:母亲是个劳动妇女,她粗壮的手臂打下来,她把高高扬起的手臂化作轻轻的落啊!用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啊!这是我欺负小伙伴时的画面。这幅画里有母亲的眼睛吗?
  (出示)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张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生齐读这句话。
  师:母亲眼里有什么?
  生:有渴望,希望我能改正错误。
  生:虽然是严厉逼人的眼睛,但心里却希望儿子能改邪归正。
  师:是啊!要表达这样的眼睛可是有难度啊!这种眼睛里有希望,还有期待。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呢?
  生读。
  师范读。
  师:这双眼睛是对欺负小伙伴的我而言的。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双眼睛吧!
  生读。
  师:打架欺负人是小事,但在母亲心中却是怎样的痛啊!这位母亲还有怎样的眼睛呢?
  (出示)
  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师:这是一双透着亮光的眼睛,又是一幅无声的画面。你能为这幅画配上话外音吗?
  生:母亲在说:我儿子长大了,也懂事了。
  生:母亲在说:我的儿子长大懂事了,也能干了。
  生:母亲在说:孩子你真行,能帮我干那么多活了!
  师:原来,母亲的这双眼睛中饱含着希望、赞扬,也饱含着期待。老师也期待你们已经明白了课始的那个问题。母亲正是用这双眼睛表达了沉甸甸的爱。要表达这样的眼睛是有难度的。引读三处眼神:
  师:当我跟母亲学劳动时,——生: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师:当我欺负小伙伴时,——生: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张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师:当“我”趴在生病的母亲身边时,——生: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似乎也想起了我成长中的一幕幕往事,也仿佛听到了母亲无声的嘱咐。
  3.说话训练:(出示)
  四五岁的时候,我跟母亲学着下地。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分明是在鼓励我:__
  再大一点,我有时会欺负同学,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张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分明在责备我:__
  病床前,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那是母亲希望我:__
  三.总结全文,让母爱永驻心间
  师:其实母亲说的那些事就是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母亲就是用她目光在教育着我,指引着我。同学们,最伟大的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就是母爱。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的母亲都有相通之处。课前故事中母亲的血泪是振奋人心的,而课文中的母亲是平凡的。让我们再一起体会一下这平凡中传递的母爱。
  △欣赏歌曲《母爱》

  四.板书设计:
  嘱咐
  闪着亮光
  闪着泪花   母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闪着光芒

  [点评]
  观摩《嘱咐》之前,我的心里一直回荡着若干年前“世上只有妈妈好”那熟悉的旋律,我默默期待着由母爱而营构的情感磁场的呈现。之后40分钟的课堂,我一边咀嚼着情意浓浓的精神大餐,一边思考着课堂教学的得失问题,
  姚老师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她以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切入到母爱的话题,既显得浑然天成,又把孩子们带入到对母爱的情感体验中,给全文的教学铺垫了感情基调。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感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拨动孩子的心弦。读完故事,我相信孩子们都被这样的情景感动了,他们的内心涌动着丰富的情感,他们的眼前浮现着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所以当老师相机让孩子们谈感受时,那种说话的欲望浮化成一个个积极的姿态。孩子们用自己最真诚、最朴质的语言诉说他们对母亲的理解。这样的导入,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们引入到课文的学习,而且是还带着对文本的向往之情,去主动地接触文本,就像是戏剧中一个优秀的引子吸引着观众。
  其二,姚老师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可谓扎实到位。除了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获得“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外,还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细节一:首尾两段的意思串联,既是对知识的回顾,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细节二:要求学生为画配上题目和话外音,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细节三:铺设三个场景,让学生把母亲无声的嘱咐变成有声的语言。经过一节课的思考与体验,孩子们对文中母亲的理解更深入了。他们真正是有话可说的,那个性话的语言背后是语言创造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其三,姚老师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她不仅直接肯定质疑与聪明的关系,使孩子们增强了质疑的热情。还在教学中,及时地启发孩子进行质疑。在对文本的提问中,极大地发挥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而对文中母亲的提问,更是让孩子们抓住细节,玩味文字的深层内涵,提高了孩子们的研究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重视由学生指向文本与老师的对话,释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并在自主与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建构出个性化的体会与理解。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从教学结构而言,我觉得过于复杂。每一种目光的理解都是在全班参与,老师引导的模式下展开的,从段到句再到词的理解虽然看上去落实得很到位,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性,使部分学生跟不上匆匆而过的理解,而过于琐碎的问题则使孩子们产生一种思维疲劳。不妨以举一反三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从教学评价而言,朗读评价是单调,缺乏思考的。所以朗读成了一种形式,还没有入情已经被老师带入到预设的思维轨道去思考新的问题。殊不知,朗读与思考相辅相成。读好了,本身就是理解的表现。没有必要再用苍白的语言牵强附会,否则就不能领略意在言外的妙境了。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的这一经典命题,我想改成:我在,故我思。只要站在小语教学的舞台上,我绝不会停止思考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最优秀的教学献给可爱的孩子们,把最美好的生活镌刻在孩子们的童年回忆之中,更用最美丽的情感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2006年10月4日
 
   [2007-11-2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嘱咐》教学实录之一  摘自《绍兴市教研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