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长春版第一册长春版第二册长春版第三册长春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五册长春版第六册长春版第七册长春版第八册长春版第九册长春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一册长春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第十单元
长春版语文五年下册第10板块教材解读
文化小学:李莉
  
  第十板块:先哲语录
  《先哲语录》这一板块包括《〈论语〉四则》《舍生取义》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读书笔记》。《〈论语〉四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四句名言警句,《舍生取义》是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的一段精短的文言文。习作内容是学写读书笔记。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道:“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我又结合教参中对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建议,所以,我认为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是
  1、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了解文言文的意思,领略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2、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及积累这样的先哲语录。
  下面我就重点谈一谈对《舍生取义》这一课的解读:
  《舍生取义》节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议论文。本文通过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结合课下注释的译文,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对短小的课文内容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还需进一步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感悟。因此,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诵读文言文,结合书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舍生”而“取义”的真正意义。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舍生取义”的人或故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文言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
  在2010年10月,我有幸在长春听到了清华附小教学主任,窦桂梅老师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胡兰老师的一节五年级的课——文言文《活见鬼》,听后犹如拨云见雾,茅塞顿开。假期在研读这一板块课文时,我又看了一些名家对于小学该怎么来教学文言文的文章,看后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查阅的资料并借鉴胡兰老师的教学方法来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读准文言文
  1、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达到人人读得准确。
  2、读准停顿
  (1)把课文竖写打出,去标点读。我们看到的古文都是竖着写出来的,而且没有标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文以右为尊的特点,由右往左读的方法和文言文的语言形式。
  (2)回归文本,加上标点读。
  (3)在文中画出停顿符号,再读,读好句子中的自然停顿。
  二、读顺文言文
  读顺,即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除了“读准”环节的朗读外,疏通文义也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把课文读顺畅。
  疏通文义时,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质疑,教师作必要提示或简要讲解。
  具体做法:
  1、师说译文,师停时,生读出相关的古文句子。
  2、读文,看看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
  ①文言文中虚词“也”的含义。
  ②由“二者不可得兼”引出的文言文中的词语倒装。
  ③前两句和后两句句式相同。
  3、再引导学生观察注释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这篇古文注释都是译文,而以前却有词语的解释。接着就让学生自由读译文,以了解这篇古文的意思。
  4、引导学生自己根据译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试着写词语注释,孩子们可能会写出“亦”“生”“义”等注释,然后进行汇报。
  5、再读古文。这次是在理解词义、疏通文义后读文,学生就会把课文“读顺”了。到此,教学重点——“结合书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得以突出。
  三、读美文言文
  在读准、读顺课文后,要进入到朗读的最高层次——读美。
  品味是“读美”的基础,读美,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之中,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朗读文本。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明确本文的主旨。
  1、默读课文,想想孟子说的这四句话中写出了几层意思,并指名分别读这两层意思的相关句子。
  2、接着要利用好课后“思考与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小组内研读这两层意思,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3、小组汇报: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舍生”而“取义”的真正意义,突破难点
  (1)理解“义”指的是什么?应该让学生明白孟子在这里讲的“义”不是“小义”,是“大义”。这个“大义”是什么?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当它们和我的生命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做出抉择。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关于“舍生取义”的人或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代来讲,古时的苏武、文天祥、谭嗣同,战争时期的刘胡兰、王二小,现实生活中的抗击非典的英雄、地震中保护学生的老师等加深学生深刻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并指导以坚定的语气读好,读美孟子的第3、4句话。
  (2)让学生了解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而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3)在上述的结合现在生活实际的道理上的理解后,再利用课后“拓展与运用”所提出的问题——课文在鱼和熊掌、生于义之间作出了选择,假如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选择呢?请说明理由。学生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舍生”而“取义”的真正意义了。
  纵观对这篇文言文的解读,我主要是进行了三大环节:一是读准,指向生字词;二是读顺,指向文义;三是读美,指向品味。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文言文的“三读”教学课型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2013-09-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洮北教师教育网》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