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冀教版第一册冀教版第二册冀教版第三册冀教版第四册冀教版第五册冀教版第六册冀教版第七册冀教版第八册冀教版第九册冀教版第十册冀教版第十一册冀教版第十二册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冀教版九年级上册冀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追寻李白 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单元主旨]
  单元定位在“追寻李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认识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
  单元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贯穿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追寻李白——山水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能够有感情朗诵李白的四首山水诗。
    B、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搜集的资料与课后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C、体会李白抒写山水诗的表达方法,感受情景交融、想象大胆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古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能够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从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对一代诗仙,我们并不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今天让我们追寻诗仙的足迹,走进那瑰丽的艺术诗篇,感受诗人浪漫奇特的情怀。
  二、初读四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
     开火车每人读一首,师生相机正音。
     字音重点指导:朝、重、霭、倚。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我们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看看每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A《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B《独坐敬亭山》
     (用课件做辅助)
     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前两句写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虽然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后两句写了人与山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C《夜宿山寺》
     诗人隐居在山间寺庙的一个夜晚看到高不可测的寺庙,感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D《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诗人顺溪而上,穿林进山,为我们展现出一派桃园景象,这进山第一程就使人流连忘返。
     2、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这进山的第二程明写山林之幽静,却暗示道士不在寺院内。诗人通过景物烘托环境气氛,委婉地抒发了自己访友不遇的惆怅心情。
     3、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诗人用一个“分”,使人联想到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来。飞泉本是动景,诗人用一个“挂”字,就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的直落图景,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真是一片淡泊高洁的净土。
     4、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

                      第二课时

  一、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在这些山水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为我们描述的景象,试着用心读一读,看看在字里行间你品味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早发白帝城》。
    预设点:
     1、抓住“彩云间”、“一日还”、“啼不住”、“轻舟”等词语,感受作者轻松愉快,归心似箭的心情。
     2、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两岸的景色。充分感受美丽的景象,情感诵读。
     3、相机交代写作背景,感受李白为人: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突然得到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从而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诵读这首古诗。
   B《独坐敬亭山》
   预设点:
    1、抓住“独坐”,相机介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诗中追寻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距他离开长安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你是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的?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和“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在纯净的空间,只有敬亭山与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诗人的精神与敬亭山的神貌完全融汇在—起了。诗人把山人格化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从欣赏自然美的乐趣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和超脱凡俗的自我肯定。
     表面看来,这里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C《夜宿山寺》
   预设点:
   1、诗人是怎样表现山寺之高的?找出有关词句说一说。
    “手可摘星辰”以星夜的美丽引起我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诗人用夸张的笔调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山寺高楼耸入云天的情景。
   2、从“不敢”与“恐惊”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这样山寺之高就不言自明了。
   3、你从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诗奇思涌溢,想人所不能想,说人所不敢说,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破浪直前,无所顾忌,所以想象奇特,善于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D《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早年的游仙问道的生活,与飘逸豪迈的性格分不开。整首诗“不遇”之字未见,“不遇”之意满篇皆是,真可谓妙笔生花。诗人将他在山中所见的种种事物信手拈来,写入诗中,青年时期的李白,开朗高远的个性在诗中初步显露出来。
  二、延伸拓展,感受李白的写作风格。
   1、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诗歌,说说哪些诗句也具有想象奇特、善于夸张的特点?
   2、搜集李白的描写自然、山水、风光的诗歌,写在小本本上。
  推荐阅读:《蜀道难》、《游泰山》其六、《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追寻李白——友情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诗中六个生字,积累词语。
    B、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C、体会李白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 教学重点]
   学会诗中的生字,积累词语,能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
  [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李白的材料。
   ②熟读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追寻着一代诗仙李白的足迹,我们感受到了他开朗高远的个性,在一日可还的千里江陵,在手可摘星辰的危楼之上,我们体会到了他浪漫主义的诗风。李白一生游历、广交朋友,他有情有意,坦诚率直.你们知道他有哪些抒发与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歌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李白与朋友之间浓浓的真情。
  二、初读三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谁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谁也喜欢这首诗,也来试着读一读。(师生相机纠错)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我们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送友人》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究竟是为了什麼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每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一个人独自喝著薄酒,怎能尽情欢醉?一个人独自聆听齐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著你一同南去。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李白惜别友人,情牵友人,思寄友人,他把真挚的情感借助“浮云、落日、明月、古树”等景物尽情抒发,从他的这些作品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预设点:
  《送友人》
   生:我从《送友人》中读到一个重情重意的李白。
   师:李白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蕴涵在了哪些诗句当中呢?
   生: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的景色。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东流去,而青山却依然留驻。(此处表面在写景,却依然景中有情。)
     2)“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字更强调了分离之后的孤独。(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又表现出了诗人的满怀豪情。)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从这里看到一个被离情愁肠萦绕着的李白。)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写出了李白不堪忍受分离,但却并不悲伤的内心感受。)
     5)诗人写送别友人,却在诗中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你认为这些景物描写在这首诗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在深情的朗读一下?
     6)小结: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我们再从他其余的两首诗中来品味一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题目“闻”“遥”的意思是什么?从题目中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背景资料进行理解。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情牵友人的李白。)
   2)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仅仅是说王昌龄左迁龙标要经过五条溪吗?体会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尽是悲痛之意。)
   3)此时的李白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哪个字最能体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自古以来,以明月寄托愁思的诗歌很多,而在李白的诗中更是随处可见。李白爱月,此处李白“寄愁心与明月”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李白对朋友情感的真挚跃然眼前。)
   4)请让大家带着你的体会再来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5)小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友谊,却演绎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是唐代两个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两个伟大的文学家,洛阳相会使他们产生了亲如兄弟般的友谊,二人互相寄赠的诗篇,至今仍广为流传。
  《沙丘城下寄杜甫》
   1)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谊。
   2)从诗歌中哪些地方你能读到李白对杜甫深切的思念之情呢?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人的自问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而友人离去后“我”不“高卧”又能如何呢?这正把诗人那种友爱的欢快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和苦闷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3)“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而对于“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来说,“鲁酒、齐歌“都不能让他消愁,无法让他忘忧。
     (写出了一个因思念友人而愁思难解的李白。)
   4)“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让我们想到了如同在送别孟浩然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般的意境,友情如水绵延不绝。
   5)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的友谊是让人十分感动的。杜甫在很多诗里面都表达了对李白诗才的钦佩与尊重。出示《春日忆李白》
   6)拓展:你们还搜集到了李白哪些寄托与友人之间情感的诗歌?
  五、从李白这几首寄友人的诗中,这让你领略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仙李白?
  六、小结。
    李白一生游历,好入名山,广交朋友。虽胸怀抱负,却历经坎坷,
    但仍不失大鹏之志,生活的沧桑只是更丰富了他的人生感悟,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请大家做好预习。

  附:相关资料
  1、李白与王昌龄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展示了两位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洁。
  2、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3、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追寻李白——理想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前两部分学习中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理想篇中的三首古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理想篇的解读,进一步认识、了解、亲近李白,追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蕴涵在作品中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寄情山水的李白飘然若仙,情牵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李白,又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1、读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师生相机正音)
  三、借助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A、《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传说中的鹏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包括李邕,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言论。
     .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B、《秋浦歌》
     “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C、《行路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佳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经封山。象吕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如果说在山水篇与友情篇所选的诗歌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而重情的李白,那么在理想篇部分的这几首古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预设点: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自信进取的李白。
     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诗所以惊动千古者亦在此。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一个气度不凡的李白。
     权贵们见我和他们政见不同,与他们唱反调,对我的豪言壮语,往往报以嘲讽讥笑。李白与众不同,冷笑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因而他予以反击。直抒其事,气度不凡。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怨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教师相机引导,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个内心的苦闷抑郁的李白。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倔强、自信的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李白。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小结。
    通过三个篇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说一说李白给你的印象吗?你更喜欢哪个李白?通过学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试着体会李白在坎坷和磨砺中愈挫愈坚的执着理想,感受他作品中剑魂月影的独特魅力。为阅读链接做准备。

  阅读连接
  [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李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纪念李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成小组,准备好自己做的手抄报或是相关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置身于追寻李白的诗篇当中,我们一定从他的山水诗篇、友情诗篇以及理想诗篇中越来越深地了解他,越来越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不朽的“诗仙”。今天,我们就踏着追寻李白的足迹,掀开阅读链接的篇章,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追寻到李白的魂。
  二、畅谈追寻到的李白。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阅读链接的部分,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思考自己追寻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A率真傲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天上谪仙人人间一狂士
   李白想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而玄宗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御用文人。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早年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蜕变为“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高枕无忧、醉生梦死的昏君了。与李白最初的理想天差地别,形成难以融合的矛盾。加上李白天生傲骨,民间也传说他腰中有傲骨,不会弯腰,又素爱饮酒,就难免招致玄宗的不满和王公大臣的侧目。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任华《杂言赠李白》也说他“身骑天马多意气,自送飞鸿对豪贵。承恩招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表现出他自得自负、傲视权贵、“目中无人”的一幅狂态和醉态。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例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若霞举。上不觉望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邃为脱之。”高力士决非寻常太监,他服侍玄宗几十年,倍受宠爱,权大势盛,太子称他为“二兄”,王爷、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称他为“爷”,象宰相李林甫、王珙、杨国忠,将军安禄山、高思顺、高仙之都是靠他才上去的。李白却不把他放在眼中,在玄宗面前竟让他脱靴,他如何能忍下这口气呢?所以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观赏牡丹时,叫李白即席作《清平调词》三首,让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当场配乐演唱。杨贵妃听后十分高兴,玄宗也更加爱重李白。高力士却不忘脱靴之耻,伺机报复。一次,杨贵妃重新吟唱这三首诗,高力士别有用心的说:“‘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两句明是讽刺妃子的,我以为妃子对李白恨入骨髓,却不知反是喜爱非常。”杨贵妃吃惊地问:“翰林学士何以这样羞辱人?”高力士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说妃子十分低贱。”杨贵妃从此恨起李白来,因为赵飞燕是歌女出身,虽贵为皇后,仍被人视为低贱之女。杨贵妃自己出身也不高。据说玄宗曾三次任命李白官职,三次都被杨贵妃阻挠。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钱?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
  李白以他特有的豪放、疏散和傲岸维护了他的人格,却遭到了玄宗的疏远、权贵的怨恨、同行的嫉妒。且不说至关重要的高力士、杨贵妃阻难他,就是同为翰林供奉的前宰相张说的儿子、玄宗的女婿张钼也于他为敌。他虽仍想“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但也感到前进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心中十分苦闷,这从他的《行路难》中可以看得出来。
  关于李白的描写,早已为众口传颂。杜甫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四句写李白意气飞扬,凌厉万古,极力颂扬其精神世界之高。“不上船”,谓因醉不能上船,非不肯上船,前人已经指出。

  B 剑魂月影
  (一)、李白的剑魂
  1、介绍有关诗篇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写出了他仗剑江湖之侠气;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他希望报国立功、雄心壮志的心声。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
   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是他屡遭挫折、报国无门的感慨。
  2、畅谈自己心中感受
     如果李白
     弃置了剑锋
    他便没有了傲岸的风骨
    便没有了行进在山川中的潇洒
    便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惊动
    便不会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决荡
    便不会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
    便不会有“散发弄扁舟”的卓然
     李白仗剑走天下
    剑锋啊!也因李白的灵魂铸就了它的刚毅
    因李白的豪气涂亮了它的刀刃
      李白
    凭剑而旷达而潇洒
    而剑,因李白而更具锋芒。
  (二)、李白爱月诗:
  1、浏览相关诗篇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
       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七古;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乐府;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畅谈相关的故事与感受
    李白与月的千丝万缕的情感,更显得这位“诗仙”的飘逸、神秘,永远也追寻不尽。
  C千秋享盛誉,瑰宝世代传
  1、交流李白的成就
  2、交流自己追寻到的李白
  李白是一个万事都关心的天才诗人。现存900多首诗篇。
  他集游侠、刺客、隐士、道人、酒徒、文学家于一身,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各个阶层的生活。
  首先,(有才)在创作方法上,李白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成就,以其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气概,反映出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主导精神以及反抗封建秩序的内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内涵,体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某种程度地结合,将浪漫主义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新的高峰。
  其次,(有情)他的诗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表现朋友之间亲如兄弟的情感,张扬做人的真诚。批判腐败的政治制度和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心中的不平。
  再次,(有志)他表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体现出关心国事和人民命运的激情。表现了狂饮高歌傲王侯的气概和蔑视富贵的思想,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第四,(有趣)他的诗描绘祖国壮丽的山川,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喜爱。
  第五,(命运)李白才是真正称得上“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伟大的诗人,是永远不会消逝的“诗仙”。
  三、那就让我们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去继续追寻李白,纪念李白
 
   [2011-02-0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师湘的日志》网站。
下一篇  →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之二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