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教科版第一册教科版第二册教科版第三册教科版第四册教科版第五册教科版第六册教科版第七册教科版第八册教科版第九册教科版第十册教科版第十一册教科版第十二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快乐读书屋四 教材理解
《中国魔稻》语文学习资源
佚名
  
  第一版块:解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生活不断进步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仍是个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培育成功的一种高产的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魔稻”或“东方魔稻”,这一成功,为解决许多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介绍的就是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经过和贡献。

  第二版块:相关资料
  〔杂交水稻〕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中国的超级稻〕中国目前的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的同时,重视对米质、抗性的同步改良,走“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袁隆平虽已年届70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第三版块:补充阅读
                袁隆平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为十大人物之一。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
  锲而不舍,四十一年如一日
  “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
  袁隆平锲而不舍地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到如今整整41年。1964年,他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86年,他又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世界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之后,他又提出了中国“超级稻计划”。而在这一研究领域里,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
  “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实施的。日本计划用15年的时间,育成单产达到12吨/公顷的超高产水稻品种。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
  中国的“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院士提议,在“九五”期间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系,高产指标为每公顷日产稻谷100公斤,以生长期为120天计算,也就是12吨/公顷。提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选育”立项,进入了国家“863”计划。
  当中国的“超级稻计划”研究进入了第三期时,袁隆平依然是“超级稻计划首席责任专家”。他说:“一个品种的研究要经过8个世代,一个世代通常需要5个月的时间。海南岛可以搞2个代。这样,就需要4年的时间。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你想想,全国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有50%推广种超级稻,每亩就算增产150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呐。这相当中国一个中等省的全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解决3000万人口哩!”
  “高产必然低质”无根据
  “高产水稻也能蒸出香喷喷的米饭来。”
  袁隆平说,占我国粮食总产量四成以上是水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次跨越,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50公斤左右提高到目前的400公斤以上。但在亩产量迅速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大米变得没有以前香,并归咎于水稻高产导致大米低质。主要是,过去我国人民尚未解决温饱,追求高产是主要生产目标,对水稻品质的改良不太重视。有的地方为了达到高产目的,甚至不顾科学规律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水稻质量下滑。
  按我国目前优质大米的9项主要鉴定标准,有些质量指标与产量正相关,有些不相关,但无一项与产量是负相关的。如作为大米质量的重要指标,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与产量成正相关;而米粒的长宽比等指标,则与产量无关。认为高产必然导致质低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他说,去年,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300多万亩,平均亩产量高达650公斤左右,最高的单产达1139公斤。由于重视了品质改良,有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生产出来的大米6项指标达到一级,3项达到二级优质大米标准。一些尝过超级稻米饭的人说,其口感香味超过了泰国米,是中国的“超泰米”。

               知识创造财富

  “推广杂交水稻,有品种,有技术,就缺的是资金。现在,截然不同了。”
  2000年5月31日,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那就是“隆平高科”。当时,公开发行5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其中向证券投资基金配售1100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总量的20%;向战略投资者配售1597.50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总量的29.05%;上网定价公开发行2802.50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总量的50.95%。每股发行价皆为12.98元。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发行前的5000万股变更为10500万股。
  按照当时每股12.98元的发行价计算,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占总股本1.05亿股中5%股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净资产将达到3245万元,成为第四大股东。而根据当时证券分析专家的预测,“隆平高科”在二级市场流通后,每股价格将达到28元,届时,袁隆平所拥有的净资产高达7000万元。有人说,这是中国“知识创造财富”的象征。
  袁隆平却笑着说,我可没有这么多。但是,事实是,如今,只有“袁隆平”的名字在资本市场上“榜上有名”。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袁隆平”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已达1008亿元。在由袁隆平任主编的《杂交水稻》专业杂志的封二上,曾经刊登过一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产品广告,清楚地印着“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亿元。因此,有人表示以袁隆平的成就和品牌价值推断,“隆平高科”支付给袁隆平的580万元姓名使用费明显“依然偏少”。
  对于“知识”应在资本中占据多少份额?袁隆平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他只是说,说实在的,用我的名字做上市公司企业的名称,当时,我还有不同的看法。还是省上来做了我的工作,推广杂交水稻,有品种,有技术,就缺的是资金。现在,截然不同了。

             儿时一次郊游,决定一生命运

  “我没有后悔,我有点雄心壮志,要改造。看到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的应该有这个义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
  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农”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方向,他依然感慨于儿时的那次郊游。因为,正是这次郊游才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他回忆道,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老师就带大家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参观。一到园艺场,袁隆平看见那桃子红红的,结在树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儿开得那么漂亮。哎呀,这个农家楼这么美。那个时候正在演电影《摩登世界》,一下子让他想起卓别林的表演,窗子外边就是什么葡萄、牛奶呀……这一切,给袁隆平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学农。”他暗暗下了决心。
  解放前,袁隆平的父亲担任过县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北京铁路系统当了一名高级职员,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母亲呢,是一位很有修养的英语教师,当袁隆平提出要报考农校时,他们都曾极力反对过。
  “当然。”他笑着说:“如果那个时候老师要带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也不会学农了。”而当袁隆平以一个农学院学生的身份参加土改,第一次住在农民家里,看到真正农村的时候,“苦累脏”的巨大反差,反而使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业余爱好广泛,样样是把好手

  “人从出生始,便在音乐中生活。人们用音乐陶冶情操,从音乐中吸取力量,人生离不开音乐。”
  不要觉得袁隆平只知道成天和水稻打交道,他的秘书小辛告诉我:“老头儿排球、音乐、游泳、飙车,样样是把好手。”
  每天下午的五点半,雷打不动,袁隆平都会出现在技术中心的排球场上,这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一睹老人的球技,在完成了对袁隆平的采访后,我特地留了下来。
  袁隆平办公室的门开了。楼道虽然很宽,但我们依然礼貌地给袁隆平先生让出了一条道。
  技术中心排球馆内早已是人声鼎沸。袁隆平还没到,他要顺路回家去换双胶鞋。排球馆简易但很标准,顶棚是那种轻质化工材料覆盖的,还专门设置了两排水泥看台。灯光亮度、空间高度,在马坡岭这一带都是绝无仅有的。
  “老头子,就等你了!”她叫邓哲,袁隆平先生的夫人,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42年前,当他们走到一起来的时候,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几十年的坎坷,邓哲的那句“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给了逆境中的袁隆平以最大的安慰。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家中的一切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这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地互相搀扶着,走过风,走过雨。
  五人制老人排球,在长沙很流行。球要比正式排球比赛的用球大两圈,更软、更轻,当然速度也就慢了许多。除了这些,其他一切与正式的比赛没有两样。
  轮到袁隆平发球了。只见他,把球往地上“啪啪”拍了两下,抬头往网前看了看。一个高空球打到对方的后场,正好在边线界内,却没有人去接。只见袁隆平高兴地在发球区转着圈和队友们一起呼喊着,并和他们一一击掌相庆……
  袁隆平告诉过我,年轻的时候,他一直是主攻手,是省直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我在场,就赢;不在场,哼,就输呗!”
  如果说,袁隆平能种出超级杂交水稻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把小提琴拉得如泣如诉也是一种艺术。
  晚上,能在音乐的旋律中游走,并陶醉其间,袁隆平说,那是一种享受。
  谈到音乐,袁隆平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大学时代的几个好朋友拉小提琴,我也跟着拉,就喜欢上了。”他告诉我,年岁大了,现在因为得了肩周炎,经常拉是不行了,即兴拉拉还是可以的。
  早年,在都市里长大的袁隆平,被分配到安江那个穷山窝窝里工作,一晃三十几度春秋。大凡皓月高悬或繁星闪烁的夜晚,他准会深情地拉上一首《梦幻曲》、《蓝色多瑙河》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以此,来娱己、娱人。
  他坦言,他不排斥现代流行音乐,但更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他特别推崇贺绿汀,说贺绿汀先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音乐家,不同风格的歌曲,都写得非常到位。他的作品雄浑、刚健、激励人心。要么委婉曲折、情意绵长、使人抒怀。像《游击队之歌》,节奏明快、旋律清新,巧妙地表现了抗日将士无畏的精神面貌;而《秋水伊人》则是贺绿汀抒情歌曲的典型代表作。他说:“我特别喜欢这首歌。”
  小辛还告诉我,邓哲老师的电子琴弹得也不错,《游击队之歌》可以说是袁先生和邓哲老师的保留节目。一个弹,一个拉,凡听过的人,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有一年的春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单位在北京举办过一场“科学在中国”大型文艺晚会。袁隆平与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合奏了已故科学家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会场上下,一片叫好声。
  袁隆平对我说过,音乐,是声音的诗歌;音乐,是人生的补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当悉心倾听音乐;倾听音乐,才能更好地领悟音乐;领悟音乐,才能更好地驾驭生活。
  这次在长沙采访袁隆平,怎么也不会想到,75岁的这个老头儿,骑摩托车竟是他的爱好。当然,也多为工作的需要。虽然,他已是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副省级待遇”的干部,但他并没有专车,而骑摩托车上班几乎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久而久之,便成了袁隆平的一大爱好。他说,他现在每天仍然骑摩托车,因为要到试验田去。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从播种开始到收获为止,已形成职业习惯。走路,来回一大圈,大概有4公里,徒步走要很长时间,骑摩托车方便多了。
  说到游泳,袁隆平说,在水里救人,是他要学游泳的唯一动力。早在抗战期间,只有8岁的他,随着父母从汉口逃难来到湖南桃源县。一天,四弟不小心,将他从船头挤入滔滔江水中,幸遇一位老船工及时搭救,才拣回了这条命。幼小的他,决心要像船工老伯那样,学会“划水”,也能在水里救人。后来,家里搬到了重庆。夏天,每逢放学回家,最惬意的事就是去长江边上游泳。9岁还不到,就敢去横渡长江了。1947年,他家迁回汉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时,他正在念高一,虽说十六七岁了,却个头瘦小、不显眼,竟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如今,他虽已古稀之年,却依然是腰板结实,还不时忙里偷闲,跟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舒展身子。在游泳馆里,袁隆平时而跃入池中,游上几个来回,犹如蛟龙戏水;时而在岸上谈笑风生,和年轻人交流泳技。有时,碰上几个自恃泳技不凡的小伙子,要与老人比速度。比蛙泳,小伙子们全都输了;又改比自由式,他会乐呵呵地说:“那可是我的专项喽,你们输得就更惨啦!”

               学外语是长寿秘方

  “人的脑细胞是用不尽的,人到老年,更应用脑,可预防老年痴呆症。尤其是学外语,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
  袁隆平有个座右铭:“学到老”。他的外语功底相当厚实,除了儿时深受通晓英文的母亲的熏陶外,自己对外语的痴迷、勤奋及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驾驭的天赋,更是他成功的秘诀。
  现在,他依然挤出时间看外文书、查词典、听收音机、背英语单词进行强化训练。他说,他曾强迫自己每天背单词100个,这样,即使丢掉了一半,也还记下了四五十个。年深日久,他掌握的词汇量已相当大,涉及面又广,无论专业语汇,还是生僻词语,都反应敏锐、发音标准而地道,完全能作为一种熟练的语言与外国朋友交往。他遍访数十个国家,无论是讲学、学术交流,还是参观访问,从来不依靠翻译。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我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75岁的袁隆平告诉我,他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达到900公斤。当然,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这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一样,你让朱建华的世界纪录提高1毫米,难哪。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前年,越南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到了900万亩,平均单产420公斤,比当地水稻增产20%;印度是300万亩,平均单产200公斤;菲律宾是180万亩,平均单产430公斤。他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如果,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增产部分可以养活10亿人口。我问袁隆平,这需要几年?他用计算器算了一遍,答道:“5~10年。”他看着我,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
 
   [2016-01-1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劲草工作室的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