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沪教版第一册沪教版第二册沪教版第三册沪教版第四册沪教版第五册沪教版第六册沪教版第七册沪教版第八册沪教版第九册沪教版第十册沪教版第十一册沪教版第十二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高山流水 教材理解
《高山流水》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伯牙“破琴绝弦”,喻示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谊,而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本课语言极为凝炼,由于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学生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课文有“注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建议:
  ·导入新课
  方法1:可以先让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学生简单交流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
  方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学生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
  ·字词教学
  因为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只有理解了字词才能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发展变化。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天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意思有了发展。
  ·阅读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一定的节奏感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译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知音。伯牙“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感受到“洋洋乎若江河”。琴虽无言,而心相通,这才是“知音”。推而广之,凡能以心相通,相互默契的好朋友都可以称为知音。至于钟子期为什么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钟子期很懂音乐,所谓“操千曲后晓声”,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朋友非常了解,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在朗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还可以以此音乐为背景,背诵课文。
   
   [2012-01-17]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