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昆明的雨 相关知识
昆明简介
佚名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还拥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千米,西抵中缅边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
  景观:西依西山之畔,是游览观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围,东有二碑,千佛塔,阿庐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抚仙湖,星云湖,九龙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宁温泉,禄丰古生物化石遗址;北有武定狮子山,禄劝彝文摩岩石刻。可为景点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更是世界自然遗产。

  行政区划
  辖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五个区和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八个县及安宁市。

  气候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6℃。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去时别忘了带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气温就会降下来,这个时候前往,建议游客最好带件风衣。

  地理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的盘龙江、翠湖、滇池等水域。
  昆明市域总面积约2111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249平方公里(2007)。总人口608万。全省26个主要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人口/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有26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有25个。在25个少数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1995年末,少数民族人口达1355万人,居全国第二位。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以聚居、杂居、散居三种类型并存、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为主、垂直分布以山区为主的明显特征。主要聚居于内地坝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等8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6个民族;彝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都有分布。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历史名称
  “鸭池”为元初蒙古人对昆明的称呼,也作“押赤”或“雅歧”。

  交通建设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有飞往大阪、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12条国际航线、通往香港、澳门的两条地区航线及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约140条航线,以及省内的10条航线。现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贵阳、上海(沪昆铁路)、昆明至南宁、昆明至内江、昆明至河口等12条铁路干支线,以及省内的广大铁路、昆玉铁路、昆大铁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108、213、320、324、326等多条国道经过,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
  昆明目前在全国率先实施了"BRT"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并在北京路实施了试点,使得公共汽车运量基本能与其他城市的地铁抗衡。2008年开始,昆明启动一系列便民公交方案,方案包括:1、开始建设地铁1、2号线。2、规划未来昆明其他地铁线路。3、规划并建设昆明至周边城市的轻轨线。4、规划并建设昆明新机场专用高速、轻轨线。
  由于现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已经不堪重负,超负荷运转多年,因而,昆明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开始建设新国际机场,新机场将是全国第四大机场,位列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新机场位于昆明市大板桥镇,设计容量6000万人次/年,设计机位108个,跑道4条,将于2010年完工,并接替巫家坝机场开始运营。

  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纯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昆明特产

  报春花
  每当残冬欲逝,新春来临之际,报春花以最艳丽最热情的姿态,绽放出万紫千红的花朵,展现出一片绚烂的锦霞,第一个报到春天的来临。因此人们把报春花视为春天的使者。
  春花又叫年景花或樱草,属于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原产我国西南部,其中云南种类最多。我国共有报春花230种,云南就有158种。其中多为野生种,从高山到平坝,从丘陵到深谷,处处都有报春花的踪影。“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名言在云南如果用来指报春花是恰如其分的。春节前后,报春花与娇艳的山茶,绚丽的杜鹃,晶莹的玉兰,顶霜傲雪的梅花,共同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迎来云贵高原的春天。

  茶花
  云南山茶花,花大色艳,有的一株盛开万朵,如火如荼,红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栽培始于隋、唐,宋渐多,元代以后与日俱增。

  杜鹃花
  全世界共有杜鹃850多种,我国就有46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54%;而云南就有26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占世界总数30%,可见云南杜鹃种类之丰富。
  云南杜鹃花分布面广,全省绝大多数县区均有生长。大理的点苍山、丽江玉龙雪山、中甸哈巴雪山等,都可见到漫山遍野万紫千红的杜鹃花。腾冲县有一株高25米,地径30.7米,冠幅60平方米的大树杜鹃。春夏之交,万花齐放,红霞一片,称得上是“世界杜鹃之王”。

  昆明牙雕
  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有立体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组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细,设计精巧,是难得的工艺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约几十元,大一点的上百元左右。

  蜡染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一块蜡染布的价格约15元左右。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木雕工艺品
  这是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古朴别致,深受游客的青睐。比较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撒尼挂包
  勤劳智慧的撒尼妇女,在迷人的石林风景的陶冶中,培养和发展了爱美的天性和精美的手工缝制技巧,备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秀花挂包就是她们的杰作。它是一种生活用具,也是一种精美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挂包的图案及挑花技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是云南民族挂包中的代表,曾获得国家旅游产品奖。

  乌铜走银
  是云南独特的工艺美术技艺。产品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以金或银冷嵌其间,即呈现黑黄或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色态极其雅致。如使乌铜走银与斑铜和锡制工艺品相结合,装饰效果显得更加鲜艳明朗。

  锡工艺品
  锡工艺品采用个旧出产的高纯精锡,经过溶化、压片、下片、造型、车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镂细雕,刻上各种图案,精心制作而成。其成品洁白似银、光亮如镜、还具有耐酸碱、无毒无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点。锡制工艺品品种繁多,巨细皆备,除生活用品外,还有许多精致美观的艺术品、欣赏品、礼品和奖品。

  玉兰花
  玉兰的花蕾绽开以前,象毛笔笔尖,故又称木笔或辛夷,可入药,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玉兰花瓣肥厚脆嫩,洗净,从面粉、白糖和水调成的面糊中拖过,然后油煎,便成香嫩可口、别具风味的玉兰饼。

  云南斑铜
  昆明青铜制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汉时期昆明地区就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奇异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青铜文化。斑铜工艺就是在吸收青铜、铜鼓制作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昆明的斑铜工艺品“九龙鼎”就令世人惊叹,被重金购走。斑铜制作工艺复杂,它采用独特的工艺使铜和其他金属混而不合,呈现出各种瑰丽的棱斑花纹,色彩金黄交错,华贵高雅,因而取名斑铜。斑铜制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及仿古制品,又有造型优美的鼎、炉、瓶、罐、爵等静制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炉”、“大犀牛”等被列为国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云南食用菌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多林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秋两季,时晴时雨,为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云南食用菌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在滇味菜肴中是名贵的“山珍”。其中最具经济价值的是鸡枞、松茸、竹荪,此外还有牛肝菌、羊肚菌、青头菌、干巴菌、猴头菇等。

  云南水果
  云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高水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各种时鲜水果,品种繁多,四季不断,昆明街头常年都有供应。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果,新平、元阳、元江、路江产的菠萝,红河、玉溪、思茅、德宏产的芝麻蕉、天宝蕉、矮脚蕉,河谷区的菠萝蜜、呈贡的宝珠梨,昭通的青苹果,昆明郊区的黄桃,昆明、陆良产的桃李、会泽、蒙自的石榴,河谷地区的酸角等。

  云烟
  昆明卷烟厂生产的“云烟”、“红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云子
  即云南围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年以永昌府(今保山市)生产的棋子质量较高,又称永子,明清时期为进献皇室的贡品,云子古朴浑厚,手感舒适,色泽柔和,适于弈者作长时期的观看与思考。白子洁白如玉,黑子在棋盘上呈漆黑色,手指夹住对着光看则呈碧绿色,素有“国宝”之称。

  扎染布
  扎染布是大理周城镇白族人民生产的传统染织品。它以当地土靛为染料,把原色白布,经过人工扎成“八卦图”、“蝴蝶”、“三塔倒影”、“梅花”等各种花样,放到染液中冷染十余次,一展开即得兰底白花图案。其特点是花色朴素大方,不易变色。制作服装、室内窗、门帘、台布、壁挂等装饰用料、还可制作纪念袋、纪念巾等多种旅游纪念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珠宝玉石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形成了以昆明为心,以腾冲、瑞丽、盈江、芒市等地为依托的珠宝玉石集散地。刚玉类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类有:祖母绿、海蓝宝石、金刚石、石榴石(紫牙乌)、电气石、紫水晶、黄玉、蛋白石、橄榄石、绿松石、孔雀石、独山玉、岫玉、玛瑙、珍珠等。其中翡翠最有名气。翡翠是一种硬玉,主要产于缅甸。红者为翡,绿者为翠。玉石多为翠,一旦出现翡,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宝中之宝。达到宝石级的翠玉有四种绿色调:祖母绿、秧草绿、苹果绿、翠绿。好的翡翠的特点为:首先色泽艳丽、光彩夺目;其次质地坚硬、稀有。

  名称由来
  古族名。汉晋时,居住在滇西滇东和滇中山区的“编发,随畜行徙”的一些部族,叫昆明诸种,或昆明之属。是云南境内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民族集团。当时,汉人把云南境内各少数民族又泛称为“夷”或“夷种”。称大种曰“昆”,小种曰“叟”。与昆明人同时存在的还仍有嶲(音西)、笮、邛等同族部落。属于“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的原始社会时期。他们多次阻断了汉武帝寻求通身毒(印度)的通道。东汉时,刘尚渡泸击“昆明诸种”追至不韦(今施甸)并在洱海和保山地区设西部都尉(后改为永昌郡),管理这一带的“昆明”人。住在滇池以东的“昆明”人,在他们住地都留有“昆明”这个地名。诸葛亮南征后,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青羌”,与交纳赋税的賨叟不同。他们当是住在山区从事游牧的“昆明”人,与住在坝区从事农耕的“僰”、“叟”人处于垂直分布状态。史载三国时云南有所谓“上方夷”和“下方夷”之分。“上方夷”即是山居的昆明人。西晋以后,朱提郡的“叟”人和“僰”人大量西迁,滇东遂成为“昆明”人的主要聚居地区。由于居住在“爨”氏统治地区的东部,后来又称为“东爨”。但族属上区别于“西爨”。蜀汉时,原居住在滇西的“昆明人”,又大量移居至滇中和滇东北与原来居住在那里的“昆明”人汇合。隋唐五代时聚居在滇东北的昆明人曾建立过“罗殿国”。“滇僰”西迁和“昆明”东迁,是东汉至隋唐时期民族迁徙的主流。
  民国时期,昆明曾改称“云南”,后又改回“昆明”。
 
   [2008-04-29]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