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鄂教版第一册鄂教版第二册鄂教版第三册鄂教版第四册鄂教版第五册鄂教版第六册鄂教版第七册鄂教版第八册鄂教版第九册鄂教版第十册鄂教版第十一册鄂教版第十二册鄂教版七年级上册鄂教版七年级下册鄂教版八年级上册鄂教版八年级下册鄂教版九年级上册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一册 中国的花 说课设计
《中国的花》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黄陂姚集小学 刘春琴
  
  一、对教材的理解
  课文介绍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花文化,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题虽然是“中国的花”,但作者并没有列举中国花的繁多、博杂,而是将笔端指向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几种中国名花。其目的就是要以流畅的语句,生动有趣的典故,引读者从中国的花这个角度一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由此,我就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朗读,让学生对“中国人为什么最喜爱梅花和牡丹”这一课堂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解和体验过程。
  教学难点:将学生和教师收集的相关资料有机地融汇在教学环节中以及引导学生对梅花及牡丹品格的深入理解。
  本文是一篇散文,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遵循着这样一条诗意对话的逻辑链条:由实物的各种中国花孕育出中国花的文化意象,由中国花的文化意象催化出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之花。本文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梅花和牡丹品格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完成由物态花向精神花的转化理解,这一点需要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思维特征及个性取向为依托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解读中国花的过程中充分灌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
  二、对学法的渗透
  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达到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打算采取以下方法:
  1、自学法(根据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提示的学习方法与步骤进行学习);
  2、读悟法(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3、联想法(经过老师的提示,能联系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积累帮助自己学习)。
  三、教学步骤的说明
  第一步,将主体内容,由一个大的问题统领起来,指导学生以怎样的学习方法去解决这一个大问题,具体做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中国人为什么最喜爱梅花和牡丹呢?并把相关的词句作上记号,还可以学着书上的形式,写写旁批,我们应该养成“读书动笔墨”的好习惯。(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第二步,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因为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我这部分教学中的重点段落,是学生“知、行、意”表现得最突出的部分,为了能较好地完成预期目标,我又将这一部分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具体做法是:首先,找原因,理解“喜爱”。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够简单地说一说中国人喜爱梅花的原因。(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其次,理解品格,首先让学生找到认知的根据是什么?即文本内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飘过来。
  接着让学生理解,感受梅花的不怕严寒,读王安石诗,抓重点字词谈感受,读好这首诗。将这种感受升华为诵读,用声音表达出来,于是我安排了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的教学环节。最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与搜集,理解“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的名称中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部,迁移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像学习第二自然段那样,归纳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在欣赏了颜色艳丽之后,重点品析牡丹的刚直不阿,抓住“有趣”来体会多种对比的写法,并且在师生的对比朗读中感受“刚直不阿”。
  最后通过老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牡丹受到人们喜爱是因为她具有的刚正不阿的品质,联系梅花的品格回归到课文开头“中国人爱花,最喜爱的是梅花和牡丹。”这样教学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作业布置上,迁移了本课的写法。
  这都是我的教学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自身的一些因素,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也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改进意见。

  相关链接:《中国的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立足文本,扎实训练——《中国的花》评课
       扎实训练 入情入境——评刘春琴老师执教的《中国的花》
   
   [2014-04-0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摘自《刘溥生名师工作室博客》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